博客一族语录

      Y新传理论 2004-10-29 12:44
新媒体崛起

博客沾上媒体后,究竟报道过什么新闻猛料,或许你还不知道,但此前你一定听说过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纽约时报》的造假丑闻,这些事件的最早揭露者,不是传统的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或商业化的新闻网站,而是Blogger。

博客爆猛料,条条独家

拉链门首先由博客拉开

1998年1月17日星期六,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这天,博客一族德拉吉摁下一个键,发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

其实,最早探听到这一新闻的是《新闻周刊》的记者艾西科夫,但在上报前最后一分钟,这条新闻被周刊高层枪毙了,从而把抢先报道这一全世界新闻头条的机会拱手让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博客写手。

谁也不知道德拉吉的消息来自何方。不少人认为,消息很可能来自《新闻周刊》记者艾西科夫本人或者他的同事。德拉吉的故事迅速传播。很快有人将德拉吉的报道转贴到一个个网上新闻组中。星期一早晨,德拉吉报道更新了新闻,第一次直呼莫尼卡·莱温斯基的芳名,指出她就是总统的情人,并提供了莱温斯基的简历。星期二,德拉吉又挥出了致命的重拳:联邦调查局特工手中有一盘电话录音,录音中显示,莱温斯基告诉他的小姐妹,她有一条深蓝的裙子上沾有克氏的精液,她将永远不会洗这条裙子。

诸多主流媒体此时在干什么呢?直到此时,它们仍保持沉默。星期三早晨,《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开始介入,但低调处理了这个消息。至此,CNN开始全力追踪此消息,不断地推出最新的信息。美联社等各大通讯社也紧接着开始冲刺。其他的电视网及其所办的互联网网站立即跟进。

一夜之间,“德拉吉报道”成为全球最有名的新闻媒体。德拉吉利用传统媒体的犹豫不前,甘愿冒上错误报道的风险,在没有证实报道完全属实之前,就抢在其他新闻报刊、电视和电台,公布于世。《新闻周刊》到21日才通过AOL(美国在线)发布这个消息,而报刊亭里要等下周一才能看到。

1998年8月,克林顿被迫承认绯闻,并向人民道歉。《新闻周刊》记者艾西科夫追踪克莱绯闻至1998年初已经有近一年时间了。如果他的稿件顺利分娩,如果白宫因此易主,也许他还有问津普利策奖的机会。但是,他的稿子在付印之前的最后一分钟被扼杀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艾西科夫或者编辑部的其他同仁一怒之下拿着稿子另找出路是顺理成章的。他们不会在乎对方是德拉吉还是吉拉德,只要他能成功地将绯闻稿被扣的消息捅出去。

于是,一夜之间,德拉吉的网站访问量剧增,由900万激增到12300万人次。传统媒体强调准确和客观,德拉吉则强调真相与迅速。当速度成为游戏规则时,就很难再追求完美了。德拉吉的工作方式在绝大多数新闻记者眼中仍是充满疑问的。他以网络空间的快节奏工作,批评家们指控他不对消息来源进行核实,为了赢得轰动效应而不计后果,草率行事。德拉吉为自己进行了强有力的辩护。他说,近来,美国主流媒体所出现的一长串重大差错清单是一个生动的说明:大型新闻机构并不拥有可信性和真实性。他也曾犯过错误,但在假新闻报道发表24小时之内,他就撤回了报道,并在华盛顿邮报上公开道歉。他说,他的差错,以及华尔街日报、CNN等的类似差错并不能说明这些权威的新闻机构可信,而他本人发布的新闻不可信。

2002年12月 博客齐起哄 参议员下台

2002年,美国参议院的多数党领袖洛特发表的一些言论,几乎被所有大型新闻媒体所忽略,但是,却被博客们注意、追逐和传播,使其突然成为全美新闻记者关注的目标,甚至最终导致其辞职,成为博客在新闻媒体方面又一次辉煌的战绩。

12月5日,在退休的参议员瑟蒙德百岁生日庆典上,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参议员洛特对这位曾打着支持种族隔离旗帜竞选总统的参议员表示赞扬,称如果他当年当选的话,美国此后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不会存在。当年,瑟蒙德作为支持种族隔离的候选人竞选总统,宣称“华盛顿的所有法律和军队的刺刀,都不能迫使黑鬼进入我们家园、学校、教堂和我们的娱乐场所”。

洛特的这些言论几乎被所有主流新闻媒体所忽略,他们对于这种言论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是,这些话语却逃不了博客的灵敏触觉。博客乔希·马歇尔在当天的庆典宴会之后,就率先贴出第一个批评的贴子。一天之后,著名博客“The Note blog”、安德鲁·苏里万和大卫·佛朗等跟进。安德鲁贴子的标题为:“洛特必须下台!”Blogcritics.org详细罗列了洛特在参议院期间否决的清单:他曾经投票反对把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生日作为全国性假日,反对延长保障黑人选民权利的《投票权法案》等。

这时大众才开始注意洛特的言论。民主党前副总统戈尔在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网的采访时,批评洛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者”。美国会黑人党团要求国会对洛特进行正式“训斥”。一些全国性大报也纷纷发表社论谴责洛特,要求他辞职。

12月9日,洛特不得不发表简短的书面声明为他“言辞失当”,但博客们不依不饶,继续猛挖洛特过去在种族问题上的不慎言论。一时间,美国政坛闻“黑”“白”两字而色变。迫于压力,布什在12日公开谴责洛特的言论。12月20日洛特宣布辞职。

这一事件,成为继克莱绯闻案之后,博客在新闻媒体又一次辉煌的战绩,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公信力。现在,主流媒体不得不开始收起骄傲的羽毛。《华盛顿邮报》连续发表两篇文章,称赞博客们的出色表现。《时代》周刊也表示:“是互联网上博客表达愤怒的嗡嗡声,和收集、编辑的洛特言论”引发了这场媒体上的战争。

2004年9月 首先发现CBS使用假文件

CBS在9月8日晚间新闻以“独家文件”指控布什当年从军获特殊待遇。新闻播出后,“博客族”的讨论已开始发烧。9月9日中午,知名新闻博客CNS即贴出文章,引用3名专家意见指出,该文件字体应为电脑产生,而非上世纪70年代传统打字机所打。网上的讨论蔓延网外,此事件在随后两周愈烧愈热,最后终于迫使CBS电视新闻网不得不俯首认错。

2004年2月 捅出克里有个“神秘女人”

又是德拉吉。德拉吉2月12日在网站称,克里从2001年春天起曾与一名神秘的女实习生“有染”。只是由于竞选压力,克里才结束了这段长达两年的地下情,那位女实习生为了不妨碍克里的竞选前程,已经前往非洲某个国家隐居。“德拉吉报道”捅出克里的“绯闻”后,点击量已经超过了1500万次。克里的“神秘女人”一时成为全球的焦点。

2003年5月 引爆《纽约时报》造假丑闻

2003年5月,博客吉姆·罗曼斯科在网站刊登出《纽约时报》内部人士的会议纪要和电子邮件,揭露记者杰森·布莱尔捏造新闻,首先曝光《纽约时报》的造假内幕。随后,《纽约时报》另一名记者里克·布拉格的事情也东窗事发,时报执行主编和总编辑最终被迫辞职。实际上,吉姆的材料是由时报内部很看不惯布莱尔作风的人士提供的,显然这是传统媒体不敢发布的内容。如果没有互联网,时报的职员也只能心中不快,却不可能马上把这些“私秘性”的材料泄露给吉姆的网站,发泄他们的愤怒,更不会制造出2003年新闻界最具轰动效应的大事件。

博客比传统媒体 更新,更快,更敏锐

在Blog的世界里,每个Blogger都是新闻的发现者和发布者,这里没有编辑和主编的审查,没有传播学中的条条框框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像写日记一样宣泄自己对公共事件的观点,如果够新,够快,够敏锐,还可以成为别人的稿源。比如“德拉吉报道”(Drudgereport),现在已俨然一个新闻电头,和“美联社报道”、“CNN报道”一样吸引眼球。

更新:克林顿的性丑闻、《纽约时报》的假新闻,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获取材料,但他们敢报吗?博客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患得患失,在没有证实报道完全属实之前,就抢先报道具爆炸性新闻。

更快:在“9·11”突发事件中,博客族的反应之迅速让人吃惊,不仅在飞机撞上第一幢楼时,就有博客把自己所拍的照片迅速传到网上,而且,同一时间出现专门为人们获得亲人的安全状况的寻人网站,而且赶在红十字会或白宫作出同样行动之前已经有至少5个这样的网站出现。

更敏锐:面对同样的新闻来源,CBS假文件与多数党领袖洛克的种族言论事件,都显示出博客比传统媒体更具新闻触觉,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破绽、第一时间掂量新闻意义和分量,等他们把新闻炒大了,传统的媒体才跟着他们屁股后面做第二手的报道。尽管一直被讥为“不够专业、不够严谨”,但博客在新闻界打出的几场漂亮的胜仗,让主流媒体和政治人物也不敢再轻视他们的判断力和影响。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博客,量力而行不同境界有不同乐趣。

只有自己一位访问者的时候,你的博客是个人的网上日记本;

几位到几十位访问者的时候,你的博客是与亲朋借着文字交流的咖啡屋;

数百到数千位访问者的时候,你的博客是一份不错的媒体了,你开始拥有力量;

如果你的博客有数万访问者,那就已经成为有商业价值的独立业务了。

——博客一族语录

有人一夜成名 有人为此丢命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