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湖北人是最典型的中国人,而最典型的湖北人则属江汉平原一带。说到湖北人,不知道怎么形容,或许湖北人最大的性格是没有性格。他没有东北人那么豪爽;没有湖南人那么好勇;没有北京人那么油滑;没有广东人那么开放;没有四川人那样热情……就好象武当张三丰的太极一样,不紧不慢,化外力于无形之中。
湖北湖多水多,长江汉江越境而过,中间是一大块平原——江汉平原,那可是“真正”的平原,几百里都看不到山。气候四季分明:春天阳光明媚,夏天骄阳似火,秋天风高气爽,冬天偶尔还能见到几场雪。春天要穿夹衣服,细雨如丝,不过“倒春寒”来了还会下小雪,清明的时候是一定会下雨的,每次清明我回老家扫墓总是会下雨,估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作者就是在湖北生活过的;夏天太热了,要打赤膊泡在水里睡竹床才行;秋天气候最舒服,不过老是下雨,秋雨连绵,有时候“秋老虎”来了还是要打赤膊,冬天最痛苦了,家里没暖气的话睡在家里跟睡在街上一样的冷。
湖北人是很聪明善变的,能进能退,碰到狠的能软,该狠的时候也能狠上那么一把。我想这跟湖北多变的气候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气候分明,旱涝保收,使得湖北人没有一种忧患意识,养成了一种得过且过不求进取的性格。这种性格通常是最会做人的,所以湖北人给人印象都很聪明,比较会做人。
我在湖北生活了20年,比较有感触的就是湖北的“赶人情”,可以说是全国绝无仅有。
什么是“赶人情”呢?就是好比我家里今天要“过屋”,就是建了新房子要搬家了,请亲戚朋友吃一顿,而亲戚朋友呢就要给我礼金,这个就叫“人情”,而这种给钱的方式戏称为“赶”,很形象,赶着给人送钱,似乎跟人家感情很好似的。说到“赶人情”,我感觉非常复杂,牵扯到的关系太多了。
首先给的钱要有学问,就是第一不能少给,也不能多给,给多少了,看上次自己请客“做好事”的时候对方给了多少礼金,就给这个数。好比上次别人送了100块,这次自己就必须也送100。不过有可能物价上涨,这个数目会相应的增加,但是不会少的。第二就看自己跟对方的关系如何,一般关系,自然钱不多,但是如果是亲戚啊或者来往密切就要多出礼金了。所以“人情”的多少就直接可以反映2家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通常“做好事”的人要请一个八面玲珑的人来做“咨明先生”,负责收礼金、记帐、安排宴席、安排请客什么的,类似于经理人之类的角色,这个角色是很重要的,通常是关系很好的朋友来担任。而“咨明先生”的帐本就是今后东家“还人情”的一个记事本,记不起来的时候看看帐本就知道某年某月某日谁赶了我多少人情,这次他家里女儿上大学请客我也要还相应的人情,当然有的人记性好就用不着这个帐本了。
鄙人家里就有若干本帐本,分别代表“过屋”“做十岁”“上大学”还有一些名堂忘了,一般人生中的一些大事都有记录。帐本上就记录一些诸如“谁,什么关系,赶多少人情”之类的信息,类似于客户信息系统,需要的时候拿出来按亲戚朋友的分类一看就明了。要是脑袋不够灵活又没有帐本那就麻烦了,不知道该还人家多少人情,多了划不来少了不够,所以要用脑筋去记,花精力去应付,麻烦啊。其实人情你送来我还去,几年下来我也没赚你也没亏,但是大家还是乐此不疲,人情大如山啊。也有一些人因为经济困难,想出一些法子来“收人情”搞创收,比如以前有小孩子过十岁要请客,后来搞出什么过5岁也要请客,还有的人刚换新屋马上又搬家请客的,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也是为人不耻的。
“赶人情”在我的记忆中好象是80年代才流行的,那个时候大家钱不多,一般10块左右,后来涨到30,然后50,100,现在流行多少不知道了,反正是不断上涨了。大家都要面子,有时候没钱赶人情甚至借钱去赶人情,一般找人借钱说“哎呀,今天有个人情要赶借50应哈急”,多半能够借到,可能大家都认为赶人情这种事情是比较重要的,不能耽误。
湖北人喜好面子,赶人情这种事情是争先恐后的,大家互相攀比谁赶的人情多,似乎是给钱越多人情越大,就越有面子一样。这种人情现象在当地人的眼里习以为常,就跟吃饭睡觉一样平常,但是在外人看来就会觉得,湖北人热衷于人情现象,把精力不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如何赚钱发展,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甚至可以理解成湖北人不求上进得过且过。
都说湖北人聪明,但是透过“赶人情”这种现象就知道湖北人的聪明都在哪里。湖北要发展,首先要转变思想,要务实的做事少扯皮抓住机会求发展,同时要吸取教训少走弯路。
湖北地理环境优越,工业基础雄厚,人才后备更是众多。如今三峡工程给湖北带来巨大的机遇,机会就在眼前,湖北要腾飞,指日可待。
湖北地灵人杰,有辉煌的过去,如今发展落后,作为湖北人,我内心是非常的着急。如今在广东生活工作,耳里听的是不懂的粤语,嘴里吃的是淡出鸟的广东菜,不由得深深的怀念湖北的水煮财鱼、爆炒鳝丝、清炒菱角米……
湖北,我的家乡,以前在我的眼里你是暮气沉沉、毫无前途,于是我离开了你。但是如今我有理由相信,一旦当你腾飞的时候我是一定会回来的。我深深的爱你,湖北,我的家乡!
湖北湖多水多,长江汉江越境而过,中间是一大块平原——江汉平原,那可是“真正”的平原,几百里都看不到山。气候四季分明:春天阳光明媚,夏天骄阳似火,秋天风高气爽,冬天偶尔还能见到几场雪。春天要穿夹衣服,细雨如丝,不过“倒春寒”来了还会下小雪,清明的时候是一定会下雨的,每次清明我回老家扫墓总是会下雨,估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作者就是在湖北生活过的;夏天太热了,要打赤膊泡在水里睡竹床才行;秋天气候最舒服,不过老是下雨,秋雨连绵,有时候“秋老虎”来了还是要打赤膊,冬天最痛苦了,家里没暖气的话睡在家里跟睡在街上一样的冷。
湖北人是很聪明善变的,能进能退,碰到狠的能软,该狠的时候也能狠上那么一把。我想这跟湖北多变的气候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气候分明,旱涝保收,使得湖北人没有一种忧患意识,养成了一种得过且过不求进取的性格。这种性格通常是最会做人的,所以湖北人给人印象都很聪明,比较会做人。
我在湖北生活了20年,比较有感触的就是湖北的“赶人情”,可以说是全国绝无仅有。
什么是“赶人情”呢?就是好比我家里今天要“过屋”,就是建了新房子要搬家了,请亲戚朋友吃一顿,而亲戚朋友呢就要给我礼金,这个就叫“人情”,而这种给钱的方式戏称为“赶”,很形象,赶着给人送钱,似乎跟人家感情很好似的。说到“赶人情”,我感觉非常复杂,牵扯到的关系太多了。
首先给的钱要有学问,就是第一不能少给,也不能多给,给多少了,看上次自己请客“做好事”的时候对方给了多少礼金,就给这个数。好比上次别人送了100块,这次自己就必须也送100。不过有可能物价上涨,这个数目会相应的增加,但是不会少的。第二就看自己跟对方的关系如何,一般关系,自然钱不多,但是如果是亲戚啊或者来往密切就要多出礼金了。所以“人情”的多少就直接可以反映2家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通常“做好事”的人要请一个八面玲珑的人来做“咨明先生”,负责收礼金、记帐、安排宴席、安排请客什么的,类似于经理人之类的角色,这个角色是很重要的,通常是关系很好的朋友来担任。而“咨明先生”的帐本就是今后东家“还人情”的一个记事本,记不起来的时候看看帐本就知道某年某月某日谁赶了我多少人情,这次他家里女儿上大学请客我也要还相应的人情,当然有的人记性好就用不着这个帐本了。
鄙人家里就有若干本帐本,分别代表“过屋”“做十岁”“上大学”还有一些名堂忘了,一般人生中的一些大事都有记录。帐本上就记录一些诸如“谁,什么关系,赶多少人情”之类的信息,类似于客户信息系统,需要的时候拿出来按亲戚朋友的分类一看就明了。要是脑袋不够灵活又没有帐本那就麻烦了,不知道该还人家多少人情,多了划不来少了不够,所以要用脑筋去记,花精力去应付,麻烦啊。其实人情你送来我还去,几年下来我也没赚你也没亏,但是大家还是乐此不疲,人情大如山啊。也有一些人因为经济困难,想出一些法子来“收人情”搞创收,比如以前有小孩子过十岁要请客,后来搞出什么过5岁也要请客,还有的人刚换新屋马上又搬家请客的,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也是为人不耻的。
“赶人情”在我的记忆中好象是80年代才流行的,那个时候大家钱不多,一般10块左右,后来涨到30,然后50,100,现在流行多少不知道了,反正是不断上涨了。大家都要面子,有时候没钱赶人情甚至借钱去赶人情,一般找人借钱说“哎呀,今天有个人情要赶借50应哈急”,多半能够借到,可能大家都认为赶人情这种事情是比较重要的,不能耽误。
湖北人喜好面子,赶人情这种事情是争先恐后的,大家互相攀比谁赶的人情多,似乎是给钱越多人情越大,就越有面子一样。这种人情现象在当地人的眼里习以为常,就跟吃饭睡觉一样平常,但是在外人看来就会觉得,湖北人热衷于人情现象,把精力不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如何赚钱发展,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甚至可以理解成湖北人不求上进得过且过。
都说湖北人聪明,但是透过“赶人情”这种现象就知道湖北人的聪明都在哪里。湖北要发展,首先要转变思想,要务实的做事少扯皮抓住机会求发展,同时要吸取教训少走弯路。
湖北地理环境优越,工业基础雄厚,人才后备更是众多。如今三峡工程给湖北带来巨大的机遇,机会就在眼前,湖北要腾飞,指日可待。
湖北地灵人杰,有辉煌的过去,如今发展落后,作为湖北人,我内心是非常的着急。如今在广东生活工作,耳里听的是不懂的粤语,嘴里吃的是淡出鸟的广东菜,不由得深深的怀念湖北的水煮财鱼、爆炒鳝丝、清炒菱角米……
湖北,我的家乡,以前在我的眼里你是暮气沉沉、毫无前途,于是我离开了你。但是如今我有理由相信,一旦当你腾飞的时候我是一定会回来的。我深深的爱你,湖北,我的家乡!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