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总序” [2005-11-3] cccharisma 发表在 思考
| 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总序” 来自:佚名 2000-7-10 11:23:42 评论:20世纪风格与设计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艺术作为学校教育之“副科”的时代即将结束了。现代人普遍意识到,艺术世界是奥妙无穷的世界,艺术经验对丰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每一关键时刻,艺术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使人类的天才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并保证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正如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一样。艺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艺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艺术世界,学生可以学到在其他学科领域学不到的东西。因此,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但是,艺术又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艺术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扩展的,艺术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统认为的艺术技法的教育,而且是一个开发智慧的复杂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仅凭掌握一点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悉艺术发展的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又都离不开美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因此,美学、艺术制作(设计)、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艺术教育的四大关键要素。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盲目的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样。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我们才决定编辑和出版这套丛书。值得一提的是,正当我们策划本丛书的时候,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成立,这是一个波及全国、影响深远和含义深刻的“事件”。众所周知,自从已故宗白华先生在东南大学开设艺术学课程至今,我国艺术教育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历程,但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多数学校的艺术教育仍然以艺术技法教育为主。北大成立艺术学系(而不是艺术系),其动机之一就是要改变上述单一局面。其注重的艺术教育,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艺术,而是整个教育领域。众所周知,由于受市场机制影响,目前我国教育出现了理工科压倒人文学科的趋势,这种失衡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极其不利。同自然生态一样,失衡会使各种物种急剧退化和丧失,多元之间的相互支持以及由此造就的大千世界就会走向死寂。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北大推行的艺术教育,是一种作为人文教育之中坚的艺术教育,它处于教育神经中枢中的最敏感部位,意在贯通理智和情感,辐射各门学科,自然举足轻重。
很明显,这种作为人文教育之中坚的艺术教育,注定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因此.它既不同于一般艺术院校的纯技法教学,又不同于抽象的美学理论训练。用中国传统的话说,一般艺术院校追求的是由技入道,最理想的状态就像庄子说的那个游刃有余的屠夫。但这条路充满陷阱,弄不好就会成为匠人。所谓匠人,就是只有技法,而无思想,更谈不上创造性。这种人注定永远沿着别人的路走(本国的或外国的)。或永远在某种外力的牵引下行动。美学理论训练则是由理入道,即从弄通道理入道。但自相矛盾的是.美学自身又是一门专门研究感性的科学,其自身的性质规定了,学习美学的人必须通过对感性的理性认识,方能入道。可以设想.这条道比由技入道还要难。美、艺术等,本是感性的和精神的东西,不像物理学、化学研究得那么具体,却要用理智去认识它,弄不好就是从教条到教条,把一种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变成干巴巴的东西。作为北大艺术学系兼职教授,我主编的这套丛书,追求的是一种适合北大人文倾向的艺术教育,它所张扬的,是将“由技人道”和“由理入道”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和全新的艺术教育,是一种张扬“艺术化生存”的教育。这种生存方式,是一种全面的和整体的生存方式,不仅需要知识和技术,还需要更成熟的人类情感。按照这种生存方式,从事艺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创造和欣赏艺术,更好地掌握自己和认识自己,而不是让无感情的技术和机器掌握自己。人类必须通过这种艺术,在技术发展遭遇的暗礁中踏出一条回归自己的路。因此,这种艺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艺术地感觉,还能帮助他们科学地思考。艺术以其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学生的感情,科学以其严密的逻辑和知识丰富他们的才智。经过这种艺术学薰陶的学生,必将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富有活力和魅力的人格,更富有进取精神。我衷心希望,这套丛书能对深化我们的艺术教育,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在本丛书包括的书目中,还有现代设计方面的内容。这是因为,在当今世界,设计已经成为接合艺术世界和技术世界的“边缘领域”。在以往的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中,当人与机器发生关系时,总是“工具理性”或“计算理性”占主导,为克服这种片面性,一向作为“工具理性”之典型表现的设计领域,一反常态,越来越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Marco Diani语),大量设计的是“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Alessandro Mendhini语)。这意味着,在当今社会中,设计产品正在迅速地与艺术产品靠拢,设计过程正在与艺术创造接近。人们正在证明或已经证明,“设计应该被认为是一个技术的或艺术的活动,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活动。”( Marco Diani语)“设计……似乎可以变成过去各自单方面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文化之问一个基本的和必要的链条或第三要素。”(Marco Diani语)总之,设计与艺术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一个二者之间对话的“边缘地带”迅速形成。正如拙著(文化的边缘)所说,“边缘”与“边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边界”是将对立双方截然分开的东西,“边缘”是对立双方融合、对话、拼贴、交融的场所。很明显,这样的设计理应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虑到以上因素,本丛书在选日时,特别注意选取美学。艺术学、艺术教育、美育、设计美学领域的最新著作,以及编者认为艺术学系学生必读的一些经典名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丛书还包括了美国J.Paul Getty Trust和 University Of IllinnisPress赠送的系列丛书。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美国当代艺术学和美学领域的名人,此书自199O年陆续出版以来,对美国艺术教育以及整个教育的影响和渗透,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滕守尧
1997.11.12,于北京
转自http://www.booktag.net/review/0f/7224.htm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