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的同学们

      IT、网络通信 2004-9-29 13:22
出处: 时代人物周刊

  不只是张朝阳,在张朝阳美国的同学中,稍做筛选,就出现了一堆成功人士;一个同学会,书写了中国年轻人创业的当代史

  爹娘生的孩子有男有女,有高有矮,有胖有瘦。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

有粗有细。

  这些都是改变不了的现实。

  同样的道理,一起同过学,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共过事的人,今后各自发展的命运轨道都是不同的,从来没有两个人会丝毫不差地一块发展。

  搜狐总裁张朝阳在他的同学和同事堆里,是出落得最好的最成功的一个男人,尽管他不是最帅的一个男人。

  不能否认的是,稍做筛选,就能从张朝阳的同学中找出一堆成功人士;分析一下他们成长的时代,不难得出他们的共性:改革开放前阶段的留学生,在国外学习过程中正好赶上了网络时代。

  从我们寻访到的张的同学中,几乎全与网络有关系,比如我们采访的除张朝阳外的另外"两张"。

  跟他的同事和同学比起来,张朝阳好比是一个苗圃里长得最茁壮的那棵白杨树,噌噌地长得最高,抢了先机,多争得了阳光,而当初园丁却是从一个罐子里抓的种籽,撒在同一块土地上。

  张朝阳和他的同事同学们,就是这样的一把种籽,虽然发芽后长出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比较一下他们的不同,可能会对后来的种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时代人物周报》把张朝阳跟他的同事同学们放在一个平台上去研究和考察,似乎有些牵强,但是很多人,也许还包括张朝阳的同事同学们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张朝阳那小子成功呢?而不是我呢?

  其实,张朝阳的很多同事和同学都做得很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最出风头的还是张朝阳,至少在目前看来是这样的。随后的发展,只能留给时间来验证了。

  《时代人物周报》访问了张朝阳的同事和同学中两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是爱康网的总裁张黎刚,e国网的总裁张永青。

  张黎刚曾是张朝阳的搜狐同事,是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每次在接近人生高潮的时侯,都喜欢搞来搞去的年青男人。

  张永青跟张朝阳同学11年,是一个数年来一直耕耘电子商务的"偏执狂"。

  这"三张"性格上各有自己可爱的地方,张朝阳敢想敢干,张黎刚不断求新,张永青专注执著。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决定了"三张"在今天不同的命运。

  同学今何在(配文)

  黄沁 1991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系,获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硕士。

  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中科大第一届软件班学生。提前1年从中科大毕业,以全额奖学金考入美国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

  毕业后进入纽约华尔街Prudential证券公司工作,24岁时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高级副总裁。

  1996年任德意志银行亚洲分行董事,主管亚洲地区金融证券投资业务。

  1999年5月回国与其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同学刘民、蒋继宁合作创办网大公司。

  陈一舟 1993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95年后,进入美国阿尔泰克公司工作,主管北亚地区事务。

  1997年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MBA及电机工程双硕士学位。

  1999年与斯坦福大学校友周云帆、杨宁共同创办ChinaRen.com公司,陈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0年9月,ChinaRen资金耗尽,三人不得不把把基础不错的ChinaRen卖给张朝阳,各自换得440万搜狐股票并加入搜狐管理团队。半年后,陈一舟神秘离职去了美国。

  2003年3月,淡出两年的陈一舟,找来些ChinaRen旧部,开通"邀发短信"网站,在国内开始第二次创业。

  张益肇 1990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士及硕士学位,1995年获博士学位。

  张益肇是用于电信系统的自然语言界面研究领域的先驱,同时还主持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开放式日语语音识别系统,是多项专利的拥有者。

  现为微软亚洲工程院副院长。

  陈永川 1991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1994年回国,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东搞搞西搞搞的张黎刚

  张黎刚的33年里,每次临近人生的高潮时他都匆匆谢幕而去。其实是一种自信的体现,认为自己在每个时刻都会做得很好

  ■本报记者 孙毅

  13年前,当即将得到复旦大学生物系学位时,张黎刚退学了。

  6年前,当即将获得哈佛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时,张黎刚回国了。

  5年前,当即将升任搜狐第一个副总裁时,张黎刚离职了

  1年前,当6000万资金即将注入e龙时,张黎刚不干了。

  33岁的张黎刚,几乎一帆风顺,良机无数,如果他选择了其中任何一条路走下去,今天都可能是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但是张黎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

  "如果我按照那些路线走下去,现在可能已经是很强的人,但是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道理,现在的我只能是现在这样,我只是追逐自己的梦想,没有遗憾。"

  舍得之美

  10年前,在美国明尼苏达一所不入流大学的食堂里有两个跟盘子打交道的中国男生,一个洗碗,一个收碗,收碗的那个人叫唐越,现任e龙董事长,洗碗的那个人就是张黎刚。

  这个年轻人执拗地窝在一个不知名的大学里疯狂地做着哈佛梦,但是几年后,在就要拿到那张梦寐以求的哈佛文凭时,他像一个疯子一样退学跟着张朝阳回国了。

  张黎刚的33年里,每次临近人生的高潮时他都匆匆谢幕而去。

  他说:"机会与风险永远是成正比的,放弃是一个男人的勇气,但这不是匹夫之勇。冒险,而不是莽撞。直觉是一种艺术。"

  张黎刚的嘴边总带着几个词:梦想,黄飞燕,搜狐,英雄。

  追逐梦想

  "即使放弃一切,我也要追求梦想,我认定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张黎刚一字一顿地说。

  "梦想",是张黎刚的驱动力。

  1991年,年仅20岁的张黎刚从复旦退学了,他放弃的是令人艳羡不已的生物系学士学位。因为从1988年踏入校门的那一天起,他对哈佛就抱有一种执念。他是全班退学申请出国的同学里第一个签证成功的人,但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一个顺利的过程,张黎刚没想到,直到4年之后,才踏入了梦寐以求的哈佛校门。

  初到美国,张黎刚呆在明尼苏达一间大学里,每周末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刷盘子打工。放弃了复旦文凭,只身跑到美国寻梦,却在一所不入流的大学当了两年厨师。张黎刚的哈佛之路也算得一个传奇。之后他到洛克菲勒中心研究医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当技术员,美国大学中没有比这个职位再低的了,三年三次申请哈佛之后,奇迹般地,张黎刚被哈佛录取了。

  "那时我因为没有合法工作身份被迫离开洛克菲勒,我拒绝了南加州大学的全奖,我全心全意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上哈佛,我只上哈佛。"

  就是这么一个为之执着7年的梦想,张黎刚却在三年之后又掉头离它而去。这一次不是命运的捉弄,而是他自己的选择。他没想到的是,从此他就踏上了一条颠沛流离的放弃、寻找、再放弃、再寻找之路。

  什么才是他苦苦追寻的梦想?

  "我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能够彰现自我的人,由于我的存在,能够影响人们的思考和行事方法,能够带给这个社会更多的价值,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是最大的梦想。"33岁的张黎刚还像一个惨绿文艺少年一样,坚持着自己一个长久以来的梦,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那个当年的梦想,已经飞走,太远太远,遥不可及。这样看来,张黎刚是幸运的,而幸运,是执着的副产品。

  遇到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黄飞燕,从某个角度上说,她的出现改变了张黎刚的人生轨迹。

  他的三次创业都和这个名字有关。

  1997年,落选哈佛中国学生会主席的张黎刚开始和几个朋友一起筹办《哈佛中国评论》,想通过一场波士顿各大学亚洲美女时装秀筹钱,全波士顿名牌大学的亚洲美女都来了,表演很成功,但张黎刚赔进去2000美元,因为被寄予赢利希望的酒会因为一场大雪而泡汤。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黄飞燕的能量开始显露,她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微软高层,说服微软给了《哈佛中国评论》一笔赞助。今天,这本杂志已经从当初举办亚洲美女时装秀发展到举办中美高层官员参加的高峰论坛。1999年,朱 基访问波士顿,《哈佛中国评论》是午宴的三个东道主之一。

  这只是张黎刚和黄飞燕的开始。

  1999年,张黎刚、黄飞燕和另外几个朋友创立e龙。张黎刚说当时他和黄飞燕是男女朋友,他并没想让她也搅进来,因为觉得关系特殊,不方便,但是投资人考察了一大圈之后,却坚持黄飞燕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夸张地说,e龙辉煌的销售业绩几乎都是她一手做起来的。"张黎刚毫不吝啬地夸奖着自己的夫人。

  今年5月,黄飞燕离开e龙,加入爱康。他说这完全是她自己的选择。"这一年中e龙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张黎刚含糊其词。

  "我们是有共同梦想的人,但她最大的梦想其实是带着自己女儿,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下。"他说。

  而在外人看来,黄飞燕对于张黎刚人生路线最大的改变,不是嫁给他,而是介绍他认识了张朝阳。

  源自搜狐

  搜狐是张黎刚起步的地方,它给了他的创业生涯深远的影响。

  "张朝阳是一个历史性人物。"他说。

  虽然在后来离开搜狐时,有关张朝阳不愿分权而导致高层离散的传闻甚多。张黎刚对于张朝阳还是赞不绝口:"他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代表着那一代海归的精神。"

  而放弃哈佛和张朝阳回国创业的张黎刚,也被染上了重重的"历史感"。

  "那种感觉跟上山下乡很像,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身上背负着很多东西。"9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言论很偏激,"他们仍然在用冷战的心态看待中国。"张黎刚说,"那时候我已经在哈佛念了3年书,我觉得我的哈佛使命已经完成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民族自尊感。"张黎刚说得特真诚,"真的,你没有在那种环境下呆过,不会觉得。"而恰好,他遇到了张朝阳。

  与张朝阳的相遇是在黄飞燕的撮合下完成的。黄飞燕和张朝阳同天生日,两个人很熟,自然地,作为黄飞燕男友的张黎刚也和他熟络起来。

  张朝阳离开波士顿回国创业是在张黎刚他刚刚进入哈佛时。1995年,张朝阳放弃美国光明的职业生涯,回国。据说当时给他送行的仪式气氛相当悲壮,波士顿的中国学生们用一种看待出征烈士的目光仰望着同样对未来茫然无措的张朝阳。

  而1998年的张黎刚,同样对未来充满迷茫。"搜狐恰巧给了我一个平台,我不是为了回国而回国,我不想做奠基石,做牺牲品,我和张朝阳的很多理念恰巧吻合,而我又认为只有商业是最有可能和国际接轨的部分。"张黎刚说,搜狐是他当时最好的也是惟一的选择,因为他是一个"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人。

  于是放弃了梦寐七年的哈佛,从收拾行装到上飞机不过3个小时。张黎刚义无反顾,回国接手搜狐产品部总监。

  未几,当已确知自己将成为搜狐第一个副总裁时,张黎刚递交了辞呈。

  因为"我不是给人打工的人"。他说,帮人家当"英雄"不是他的梦想。

  搜狐,终究是"人家"的东西。

  何为英雄

  张黎刚要自己当英雄。

  所以有了e龙。

  "e龙是我第一个尝试把梦想实现的商业行为。"他不愿意多谈e龙,似乎e龙,这个带给他目前职业生涯最辉煌成绩的地方,也是他的一个梦魇。

  "最初办e龙,是一批年轻人走到一起来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打拼,但是后来,我们碰到很多现实问题,而人最丑恶的一面也在那个时候暴露了出来,离开e龙,我没有什么遗憾。它让每个人都更加成熟了。"

  张黎刚似乎是一个永远不甘心做第二把交椅的人,即使在互联网最辉煌的时代,e龙仍然只是个耀眼的配角,因为风险投资的介入,e虽然被挽救了,但却把所有创始人变成了"股份低于10%的打工仔"。

  张黎刚说,过去的五年中,让他真正了解了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就是e龙,虽然临走时正赶上有一笔风险资金要注入,但他还是义无反顾,没有回头。

  "我希望有那么一个环境,能够成就每个人的梦想,会让最正义的东西成为主导。不要为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些东西来浪费自己的青春。"他意味深长地说。

  "能够凌驾于命运之上,去控制自己的方向,才是男人。"张黎刚如是说。

  人性的英雄

  这样一个执拗而野心勃勃的张黎刚,在镜头前却无比腼腆,拍照的同事带着他在楼下折腾了一个多小时,两个人都弄得满头大汗。

  他说:"我是典型的中国教育制度的牺牲品。"去美国之前,张黎刚是最典型的中国好学生,戴着一副大眼镜,每天吃完饭后不休息,趴在写字台前读书,高中同年级三百多个学生,张黎刚没跌出过前六名。不过因为没拿过奥林匹克金奖银奖,他说自己一直"不被重视"。

  "英雄是什么?"他笑了,"那时候我们都觉得英雄就是科学家呀!"

  "我就是典型的中国教育制度牺牲品。"张黎刚又重复了一遍,"数理化特别好,可到现在也没任何兴趣爱好,真的,除了爱开开快车。"

  他说他不会讲成语,文法一塌糊涂,几次想开口"拽"一下,却支支吾吾地问:"那个词儿怎么说来着?"

  张黎刚说,7年美国生涯,他收获最大的是人性的充分解放。"哈佛让我从一个追求科学家梦想的人变成一个做实业的人。"他说,"中国教育束缚了人的能量。去美国之前,我是个标准的中国好学生,为别人的想法活着,那时候学校最崇尚拿奥林匹克奖,现在居然还是这样,我觉得这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首先你要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做事情,但我们学校教给人的却恰恰相反。最可怕的是,我们的老师还在不停地给学生灌输一种’中国人最聪明’的念头,为什么?就因为小学数学学得多一点儿么?但是我在美国,没有觉得任何一个外国学生比我们差。"

  他说他明年要出一本书,要批评中国教育制度。他还说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两部影视作品是《河殇》和《汪洋中的一条船》。

  他在努力做着能影响这个社会的事情。

  张黎刚现在是一个20个月大女孩的父亲。他的女儿叫张芊里。

  电脑里满是小姑娘傻乎乎的笑容,他说对女儿,只有三个期望。

  第一是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

  第二是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第三是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另外,英雄只有一种,那就是人性的英雄。"他忽然很严肃地说。

  张永青的 国与搜狐是两种生意

  ■本报记者 张春霞

  e国与搜狐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搜狐是"眼球经济",而我们是"通过网站卖东西",策略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意。

  --与张朝阳从清华大学一直到麻省理工学院同学并成为好朋友的e国网站总裁张永青,坐在位于北京知春路的希格玛大厦19层一间不太大的会议室里,谈起了他的"e国演义"。

  这是个连握手都很专心,但从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的人。

  一个小时的承诺

  如果你此刻在北京四环内的某个地方,口渴了,想喝一杯豆浆或者一瓶可乐,还想吃一根油条,没有关系,只要你轻点鼠标,一个小时内,保证能送货上门。而且说不定,按响你门铃的那个人,还是e国网站总裁张永青呢。

  2000年3月,正是电子商务网站兴起之时。当e国网承诺以电子商务为手段,1小时免费送货上门服务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在网上发出帖子,讥笑这种商业模式:让e国倒闭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家上网只买一听可乐,看他们吃力还赚不到钱的样子,"可乐"!哈哈哈!

  不过,时过4年多,e国并没有被在网上只买一听可乐的人累倒,相反,正是因为买一听可乐的人多了,e国的实力也渐渐壮大了起来。

  "e国一年前开始盈利,但盈利的规模较小。当前e国的员工有200多人,一年的销售额大概在二千万到三千万元之间,净利润大概是销售额的1-2%,毛利率、净利率和整个销售额等商业指标只能说属于正常。大型超市家乐福的这项指标也大概是1%,不过它的销售额可能是几十亿元。"说起经营状况,张永青的态度显得很谦逊。

  对于盈利前的3年内至少每年投入了1个亿来实施的这项e国1小时承诺,张永青的理解是,要用网络科技服务百姓,让网络真正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

  一开始,e国承诺只要是四环内,所有的地方都一小时内送货,但经营一段时间后发现,北京如此之大,交通如此之拥堵,只有一个库房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把同样的库存在很多地方复制,而这样一来,经营成本太高。

  "虽然这是一项好的服务,但却不是好的生意。就我们目前的实力来说,短期内还做不到,而且我们毕竟是生意人,讲究投入和回报。所以现在的1小时服务是指我们在北京已有的十几店的周围地区,但有些地区还没有覆盖到,比如南城的很多地方。如果是我们总部希格玛周围两公里内的地区,可能只要十到二十分钟就可以送到。"说到1小时服务,张永清并不回避困难。

  不过,即便如此,在e国,为了实现这些地区1小时内送货的承诺,所有员工每周都要抽出1小时送货,作为总裁张永青也不例外。

  一条路的执著

  尽管张永青一直强调自己能出国是机遇好,考上清华大学是因北京籍贯有优势,但无论如何还是与他个人努力分不开的。1963年,他生于北京中关村,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在1989、1992年,先后分别获美国尤他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华尔街所罗门兄弟公司做交易人。1999年10月,从美国拿到风险投资而回国创办e国百姓生活网。

  在e国1时送货上门的承诺付出之初,曾经有人向张永青提出质疑,问1小时是不是商业炒作或者是短期市场行为。张永青很肯定地回答:"不是。"

  事实证明,张永青没有说谎,将近5年,他一直在做。他说,他会一直在这条既定的路上走下去。"这条路是走得通的,而且有值得去做的东西"。张永青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目前流行的网络游戏,他会关注,但自己不会去做,人做事要专心。"网络游戏业再大,大不过零售业。"

  对于自己在美国所罗门公司的工作和如今的工作,张永青用自己的爱好打了一个的比方:做不同的工作好比是爬不同的山,无非是在这个山上爬还是那个山上爬,是两种不同的道路而已,应该说各有各的乐趣。

  "美国所罗门公司现在被花旗银行收购,应该说发展更加好了,如果现在自己还在那里做的话,可能也做到职业经理人之类的位子了"。说这话时张永青很冷静,从他脸上完全看不出喜怒哀乐。

  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说,张永青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路。不管张永青承不承认,在所罗门公司工作不论是环境还是待遇肯定比他现在要强,且不说是在美国那样高度发达的社会,就是花旗银行旗下的公司职员,特别是职业经理人,年薪最少也能达到500万人民币。

  "张永青是一个做任何事都很专心的人。"一位曾经与张永青有过业务往来的刘小姐说:"张永青不管做什么,都很用心,就算是握手也是。那次,我们第一次见面,他把我的手握得疼了足足1个小时,我以为他只对女孩子这样,没想到,与我一块的男同伴也有手疼的感觉。""这个世界,只要你肯付出,最后总有回报,张永青最后也将实现他想达到的目标。"刘小姐的话充满了无限信任的语气。

  一份十年的期待

  张永青一直认为,e国虽然做了四五年,但现在还属于摸索阶段,最主要的挑战是要做电子商务卖东西,而且卖东西还要盈利。

  "目前,e国卖的商品大概有1万种,而家乐福超市卖的商品有5万种,e国与之还有一定的距离,但e国计划在三年内卖到100万种商品。到那时,就比现在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家乐福还要大几十倍。""我们最终要做到家乐福做不到的东西。"张永青的目标很明确。

  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年轻人没有不上网的。现在,他们没有钱,可能只是在网上聊天,交朋友,但当他们有了钱,肯定会在网上购物。在美国,在网上购物的人达到40-50%,网上销售额占整个零售额的2%,而在中国,这两项指标均不到1‰,发展的空间非常大。这是张永青坚持下去的一个理由。

  张永青对e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还有一个理由:"现在,去一趟超市,一般需要2小时,这比在网上购物可能省5块钱,但当你的2个小时的价值超过5块钱时,你自然不再愿意去超市购物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10年以后来看,网上消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式,所以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是在为10年后打基础,今天在网上购物的只有1‰,但是10年后,我相信这个数绝对会到10%。到那时,如今普遍经营不太好的电子商务网站可能就会与现在的门户网站一样赚钱。"

  提起门户网站,自然就不能不说到搜狐总裁张朝阳。对于与自己同窗11年的张朝阳,张永青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张朝阳非常聪明,非常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在不断探索创新方面非常突出。他天才的地方在于:以前一个不存在的市场他能发掘出来。包括毕业后他说服麻省理工学院的院长,给自己创立了麻省理工学院在中国首席联络官的职位,这在以前是不存在的概念。而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能准确地把握这种方向,不是一般人能做到和想到的,是很大胆而且是很有远见的创新。

  张黎刚追逐"第五波财富"

  ■本报记者 孙毅

  张黎刚现在的办公室很小,他说,当年搜狐刚刚创立时也只有一个小办公室,张朝阳还搭了张床,就睡在办公室里,这么比起来,刚刚起步不久的爱康已经可以算"小康"了。

  这个做过搜狐产品部总监,做过e龙网CEO的"IT精英",如今回到他的老本行上,开始贩卖"健康",他现在的职务是爱康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这里是张黎刚下一个梦想的起飞之处。他指着桌上那本研究健康服务业的《财富第五波》说,五到十年之内,健康服务业一定会成为像当年网络经济一样的大产业,而爱康,就如同当年的搜狐,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抢占到这个大市场的先机。

  机会是一种直觉

  潘石屹当初跟人这样解释他为什么会选择北京大望路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鬼方构筑他的现代城,他说:"我开车从东长安街走到西长安街,我觉得这里的灯光最亮。"

  张黎刚对老潘的这句话记忆犹新。他说,机会是一种直觉。

  爱康的构思始于一年之前。离开e龙之后,张黎刚以个人名义募集到1000万资金收购了上海医药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他最初的想法是投入药业,信誓旦旦地讲下大话:"预计一年内达到1000万到2000万的销售额",但仅仅三个月之后,张黎刚就意识到这个行业收益的实现过于漫长。

  "我希望有一个能够完全被我掌控的事业,但是上海医药是国有企业,我觉得它会对今后公司的上市融资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自我价值在这里没有得到大的体现,个人会受制于制度。"张黎刚迅速改变了计划,重新组织公司结构,构筑了爱康,"现在,这个公司的管理理念完全是我自己的。"

  爱康做的是"健康管理"。

  "在接下来的5-10年内,中国医疗业的概念会发生根本变化,从治疗向预防过渡,因为从医学角度讲,有70%的疾病是可以避免的。"学医出身的张黎刚说,"每个人都想选择更好的资源,随着医疗概念的改变,人们对医院的依赖性会减少,而预防将变为医疗服务的主导,爱康这种业态的存在,就是给消费者提供预防、预测和评估的服务,引导人们进行选择。"

  搜狐e龙下的蛋

  在爱康网身上,流着搜狐和e龙的血。

  张黎刚仍然放不下他的网络业。他说做事情要从最擅长的地方下手,虽然现在所从事的是健康服务业,但服务平台和管理方式都是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的,就如同e龙。e龙虽然作为一个网络平台被大众熟知,但它80%的订单都来自电话,爱康也如此;e龙相当于一个介于酒店和消费者之间的平台,而爱康则是一个介于医疗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平台;搜狐是网络业的先驱,而爱康是医疗服务业的先驱……张黎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当初的e龙,用了三年时间才勉强盈利,而张黎刚说,他的爱康目前发展已经超过了预期,第一年就有可能打平。

  8月,爱康把未来5年浙江地区的经营权交给了一家当地的医疗器械公司。

  10月,爱康还将与上海一家医疗服务公司合作,开始打华东市场。

  张黎刚的目标很明确,年底将公司做到超过100人的规模,资金超过两千万人民币,明年年中,再投入300万到500万美金,而到明年年底,则要在全国十个大城市里拥有服务机构。

  有人说,20世纪,由于汽车的发明、航空业的发达、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家庭计划的推广,颠覆了整个人类的生活型态。这些发明不但打造了许多企业王国,抢占先机的企业家和投资人更累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21世纪的重大事件正在酝酿发酵,同样会颠覆我们的生活,并在往后十年创造庞大的商机,那就是保健革命。

  张黎刚则正在扮演这样一个革命者。

  病人就是"客户"

  对于"健康管理"这样一个新概念,大部分人还很陌生。

  其实爱康赚的,就是被医疗机构忽视的"服务"钱。

  张黎刚说:"我觉得哪个行业现在最烂哪个行业就是未来最有希望的。"

  他算了一笔帐:如果一家医院50%以上的钱是靠"卖药"赚到的,那么这家医院就会不在乎客户的感受,而只是一味推销昂贵的药物。所以他选择了服务性最强的口腔、妇产等医院作为入手点。

  学医出身的张黎刚提起中国的医疗服务气就不打一处来,"中国的大部分医院都是国有,服务环境相当差,有些医院根本就不把病人当人看。"而爱康的第一步就是去帮助医院建立客户服务管理体系。

  "我们的理念是,把病人当成’客户’,只有这样,医院才会在意利益,而后才会主动地改善态度。"爱康的第一个试验品是北京海淀妇产医院,在10月,张黎刚还将帮全球500强内的一家母婴服务公司建立中国区的会员服务平台。

  张黎刚特别爱用移动和联通打比方。

  "为什么联通的客户数目老也比不上移动?因为移动的增值服务更多。人们总是认为医院是非盈利的机构,这其实束缚了医院的服务改革。五年前的电信业也是这种状况,但市场化以后,大家都得利了,医疗业也应该向电信业学习。国内很多很牛的医院觉得自己用不着花钱来改善服务,但其实,花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这个精明的江浙男人说。"医院既是我们的客户,也是合作伙伴,我们和医院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增值服务商和中国移动一样,现在全国有上千个增值服务商帮移动做服务,而医院的未来也会是如此。"

  而爱康更大的盈利点,在于给大公司提供员工的全套健康服务。目前大部分公司除去一年一次的常规体检和医疗报销外,没有给员工提供任何其他的附加服务,而这个大空子,就摆在那儿等着张黎刚去钻。

  奥运是爱康的一个机会。目前政府部门正在和国外的医学院进行合作,但仅靠这个还不能给奥运提供全套的医疗服务,而爱康正计划趁机和卫生局进行合作,建立北京市的卫生服务体系。

  "美国最大的产业是健康医疗,占到GDP的14%,欧洲的占8%,中国的现在还不到2%,这就是很大的金矿。IT业已经很发达,健康医疗这个产业比IT还要发大。"在张黎刚看来,未来似乎是一条坦途。

  张朝阳为什么能成功

  ■本报记者 张春霞

  "你别给我拍照,如果你们要照片的话,我有专门的摄影师,他会给我拍摄的,你们要的照片他会提供。"张朝阳几句话就拦住了随行的已经举相机的摄影记者。

  今天的张朝阳早已不是那个刚刚回国为风险投资东奔西走,为纳斯达克股票面临摘牌危险而焦头乱额的张朝阳了。在多种版本的富豪排行榜上,张朝阳总居前列,身家已达22亿人民币。

  任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他,已经可以有"御用"摄影师了。

  好在与张朝阳谈论他自己的成功这个话题并不困难。

  面对提问,张朝阳说:"我成功的原因是我这人比较有说服力,能说服别人。当初说服了风险投资者,才有了搜狐,后来又说服了许多人跟我干,才有了搜狐的今天。"

  他没有说假话,想当初,若没有张朝阳在伦敦"先锋论坛"会议上的慷慨陈词,就不会有后来尼葛洛庞的慷慨解囊,没有这位在世界IT界份量最重的人的青睐,可能也就绝对没有今天的搜狐了。

  张朝阳笑着说,也许因为他是学物理的,所以对任何事情想得都比较多,想来想去,最后都想到是人本身的问题,把握住人的主线后,自己做的事就不会人云亦云,不会随大流。

  当张朝阳把思路完善并实施的时候,他成功在说服了别人,思路和资金碰撞到了一起;当他说服了别人并把想法做成了实业时,他又把实业和资本结合在了一起,让虚拟经济把自己的成功现实到了一个有十位的数字,由此成为富豪。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风险投资的故事,但贵在张朝阳走在了前面。

  "张朝阳顺应了知识经济潮流,特别深得网络经济的精髓。对张朝阳为什么能成功的问题,何才庆对《时代人物周报》说。何才庆是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主席,张朝阳曾在他主持的论坛做过嘉宾,他们由此有了多次接触。

  "他有执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和搜狐都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在搜狐股票一度面临纳斯达克摘牌风险的时候,他和他的公司都处在舆论风暴的中心,甚至遭到强烈的抨击,但是,他都挺过来了,这不是一般人都做得到的。"何才庆的寥寥数语,已经完整地勾画了风险投资资本下,一个实业长大可能面临的所有致命危险。

  个人领导素质强。他能把在西方学到的理念,通过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然后把它转化为适合中国文化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张朝阳把互联网技术引进中国,并且以SOHU作为载体,实现网络世界的商业理念。何才庆对张朝阳的评论满是溢美之词,但看看张朝阳的经历,的确也没有什么过分之处。

  1964年,张朝阳生于陕西西安。1981年,17岁的他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86年,22岁的张朝阳考取李政道奖学金,知道自己可以赴美留学,"东游西荡"地度过清华的最后一年。

  "到美国之后,我变得非常反叛。"在麻省理工大学读物理学博士时,张朝阳开始恣意地、甚至有些放肆地享受他的青春。

  "我在银行里从没有存款。买车,一定是敞篷车,开车路过商店时要来个急停调头,进去买一副墨镜戴上……穿衣服一定要穿polo。"他眼光闪动,饱含笑意,"我梳过ponytail(马尾)。那时我希望过cool的生活"。

  他的前同事张黎刚也曾说,张朝阳是我们留学生中比较有钱的,别人都没有车,可他有,那时的手机还很少,可他整天都拿着一部手机。

  不过,这些并没有给张朝阳带来什么负面影响。1993年,他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出任麻省理工学院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

  1995年10月,回国任ISI公司中国地区首席代表。

  1996年之前的经历,属于标准的中国留美学生的履历,尽管里面有不少性格化的东西;1996年之后,张朝阳的路已经完全不同了,甚至,还影响了多位他在美国的同学,乃至到现在,影响了中国的每一位网民和相当数量的美国股民。

  1996年,张朝阳在海外风险投资支持下创建了爱特信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建立的互联网公司。1998年2月25日,爱特信正式推出搜狐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的网络经济,并不是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每一个在这时候率先进入网络时代的人,并不是全都成功了,比如,瀛海威的张树新就倒在了网络时代大门开启的一刹那。

  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其间几经周折,2002年10月,搜狐公司实现全面盈利。

  这个成绩说起来波澜不惊,实际上,是个波澜壮阔的过程。

  如今在人们心目中,张朝阳与其说是一位网络英雄,不如说是一颗IT明星,许多年轻人都已把他当作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他的思维,他的西化气质,他的时尚,他领导的潮流,他的随意装束,甚至他的滑板,都对现代人的生活,对当今的网络界有着强烈的冲击。

  北京未名律师事务所杨光琰律师则从另一个角度谈了他的理解:抛开互联网不说,张朝阳给中国带来了对创业的全新理解。以前都是民营企业,利用滚动发展,利用政策漏洞发展。搜狐一开始就请很好的律师,一开始就风险融资,实行国际管理,是新一代做事的方法。

  更多人的说张朝阳聪明,意思无外乎是张很会借力,他的确深谙注意力经济的实质。

  在一个论坛上,面对众人的讨论,一位网友很着急地说:你们可不能忘了,张朝阳的成功还与他爱"做秀"有关啊!你们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他是过去6年接受采访最多的企业家,虽然他并不情愿太多人看到自己的精明,但他却乐于向人们展现自己的各种性格,在成名之后还特意休整了他原本不太整齐的牙齿。这位网友最后用了一个顺口溜作为他发言的结束语:"萨达姆说他最民主,克林顿就笑了;克林顿说他最擅长做秀,张朝阳就笑了……"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