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面孔的市价

      网文 2004-8-2 12:0
作者:卡特娅•霍夫曼 2004-8-2 10:30:09
出处: FT全球经济报道

克劳迪娅•希弗(Claudia Schiffer)看上去开始“入时”了。我并不是在说这位德国名模的33岁芳龄,我指的是我们生活着的名人年代。在这个年代,名人的脸可以推销一切,从香水到金融产品,从杂志到音乐。

据估计,如今有五分之一的广告有名人以品牌代言人形象出现。同时,通过潜移默化和不那么潜移默化的产品安插(product placement)手法,名人为产品代言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传媒和娱乐内容。这是第一大怪现状。

卡伦•埃利丝(Karen Ellis)是广告集团格雷广告公司(Grey)化妆品业务负责人,也是一位业内资深营销人。她争辩说,广告商渴求正直、真实的品格。但在传播这些价值观时,他们偏偏去找老少皆知,却又没多少人真正了解的人物,即克劳迪娅•希弗这样的名模。

全球化妆品市场的价值高达2000亿美元。在将近16年的职业生涯中,希弗女士曾为化妆品行业的某些知名品牌进行营销,包括露华浓(Revlon)、香奈儿(Chanel)、以及欧莱雅(L’Or閍l)。此外,由她代言的产品也包括汽车(如雪铁龙,Citro雗)和巧克力(如金莎,Ferrero)。

与此同时,这些产品反过来也在推销她,把她打造成金发、时尚、具有温和性感的偶像,如同欧洲版的格蕾丝•凯莉(Grace Kelly)(在凯莉之名被传记作家们破坏之前),或者是整洁版的碧姬•芭铎(Brigitte Bardot)(在芭铎与动物权利保护扯上干系之前)。最近,希弗女士还以名模妈妈的形象抛头露面。

坐在伦敦贝斯沃特(Bayswater)的公寓里,希弗女士说,她在20岁的时候,就从露华浓高层主管那里学到了“自我营销”的重要性。“你必须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品牌,一个与自己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形象…代理人未必会把你的长远利益放在心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必须跳脱出来,从外部认知自己,意识到品牌的存在。当然,作为一个人,我依然是我,而且品牌与内心之间显然有联系,但关键在于你必须能够跳脱出自我。”

这是第二大怪现状。广告商之所以喜欢名人,其原因正如《名人营销》(Celebrity Sells)一书作者哈米什•普林格尔(Hamish Pringle)所说的那样,名人“有名人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他们会成为多种价值观、联想和形象的化身。他们就如同速记。”

但在现实中,这速记却是潦草难辩的蒙太奇,由媒体报道、品牌联系、以及精心控制的公关活动构成。(希弗女士的伦敦公关代理要求审阅批准本采访稿和标题,但立刻遭到了我们的拒绝。)

有时候上述过程也会颠倒过来,广告和宣传活动“暴露”了名人/品牌的新特征,这个新特征随后会得到商业利用。

希弗女士即将生下她和丈夫马修•沃恩(Matthew Vaughn)的第二个孩子。最近她和一岁的儿子一起出现在德国《时尚》(Vogue)杂志的封面。她俩的母子照后来还相继出现在德国某邮购目录封面上,还有金莎巧克力的电视广告中。

“我和丈夫讨论过这个决定,我们都认为: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这是我们所做的选择,其他人或许会有不同的选择。”

她又补充道:“我从来不是为成名而进入模特行业的。我对名声本身不感兴趣。要我参加公共事件,或者接受采访的话,前提是这些事必须让我对某项事业有所帮助,或者是它能支持我的合约伙伴的广告宣传活动。让我在公众场合露面,必须有好的理由。”

这理由是不缺的。因为,与凯特•莫斯(Kate Moss)等名模相比,希弗女士还是比较低调的。(“她不是嫁给戴维•布莱恩(David Blaine)的那个吗?”《金融时报》办公室里有人这样问。这是个小小的讹误,她前一段姻缘的对象是另一个David,即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另一位美国魔术师。)

在另一方面,希弗女士虽然在照片上还是一张青春脸,而且最近又和玉宝(Ebel)制表公司和纽约服装品牌琼斯签约,并与欧莱雅续约,但在时装和化妆品这两个主要业务领域,伊丽莎白•赫莉(Elizabeth Hurley)和伊莎贝拉•罗塞里尼(Isabella Rossellini)等人都在失去合约,因为她们被认为年龄太大了,不能代表时尚宣传中昂扬、仙境般的价值观。看来,有些广告商还是追求现实的,只不过此等现实也得有保质期才行。

因此,我们的谈话始终还有一层潜在的内容:希弗女士正在物色一家新的商业伙伴,以帮助她开辟新的发展方向。与其继续替别人的产品打广告,她要开发、营销自己的品牌,产品可能是化妆品、香水或者儿童服装。“我想要更多地投入进去,拥有自己的公司,自己决定产品的质量以及在哪里销售。”

希弗女士说有家公司曾经出价3000万欧元(合3600万美元),要买下她的姓名和肖像使用权用于一系列产品,但被她回绝。不过她没有说出该公司的名称。她表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她一贯力求达到广告宣传与杂志上创意时装内容之间的平衡,以及大众产品和高端产品之间的平衡。由于她运作的领域多数存在年龄歧视,她的说法似乎是要表明,她想把“希弗”品牌拓展到更多市场,而把原来的领域让给更年轻的模特。

这又让我们想到另外一个怪现状。模特和名人合流,形成诸如希弗女士、莫斯女士、纳奥米•坎贝尔(Naomi Campbell)、琳达•伊方格丽斯塔(Linda Evangelista)这样的“超级名模”,从此世道逆转:不再是“模”而优则“名”,而是“名”而优则“模”。大家不妨想一想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Christina Aguilera)不同寻常地身着盛装,在T形台走猫步的情景吧。近年来只有阿根廷模特吉赛尔•邦辰(Gisele Bundchen)建立了国际声名,这还主要是因为她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的关系。

“如今做[模特业]代理人比任何时候都要难,”风暴模特公司(Storm Modelling)的萨拉•道卡斯(Sarah Doukas)说。萨拉•道卡斯是莫斯女士的伯乐,她的旗下还有艾娃•荷兹格瓦(Eva Herzigova)和艾尔•麦克珀森(Elle Macpherson)。

“名人会抢走广告活动,因为60%的杂志封面上都是名人。大家通过公关造就模特,但新人出来大家都不认识,大家还是想知道我们过去包装成名的那些旧人。”她又补充道:“现在一个女孩成名真是很难,除非她有非常出名的男朋友,或者有其它很厉害的法宝。所以除了好莱坞的那帮人之外,广告宣传总是盯着四五个已经很出名的女孩。”

希弗女士表示同意:“如今新模特要想全球皆知几乎不可能。整个行业都被名人所左右。要想作为模特上《时尚》的封面现在几乎不可能了。”

因此,既然美容和时装业认为名人的威力会超过青春的威力,它们依靠已经成名的模特就不奇怪了,尤其是为了跨国或者全球性的宣传活动。

卡伦•埃利丝补充说:“演员和音乐家已经取代了超级名模。大量资金都花到了他们的公关上。他们有代理,有经纪人,大家花很多精力为他们创立品牌。”

所以,埃利丝女士相信,进入了名人圈的模特们仍然会有吸引力:“克劳迪娅在业内想呆多久就能呆多久。”

但是她想不想呆下去则另当别论了。“我被人发现是在1987年(17岁时),我花了三年时间才搞明白模特业是怎么运作的。做模特并不是我本来的梦想,我也对成名不感兴趣。所以我告诉自己:如果我不去上大学,那我最好把这事做长久些,做出点名堂来。”

希弗女士,准备好了就去转型吧。

译者/方柏林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