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育琨
片面多是天才
王育琨
片面更有用。片面的魅力在于它的专注与敬业,在于它一往无前伸展自己的强毅精神。
——题记
几年前,一个老朋友与我发生了争执,起因是他看了我的一篇得意之作《片面之歌》。我当时读了《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后,便坠入一种醉境,把一种偶尔得来的感触放大开来,喊出了“片面才是天才”。本来这位兄长就常常感觉我片面,思维上存在着跳跃,而往往只从事物的一端深入下去,也不管这个偏执的一端是不是抓住了主要问题。而且还乐此不疲。那位朋友急了,放出话来讲,如果我不收回所说的话,改正对片面的认识,他以后不再跟我讨论任何问题!我没有照他说的做,他果真几年不搭理我。直到前些日子他还强调,“从人品上看,做朋友没问题;从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来看,没法做朋友!”
有时我暗暗好笑,他说我片面,可是他一旦表现出强烈的个性来以后,也就跟我划归同类了。他在这样坚持的时候,在我心目中就成了天才。
商业竞争需要片面化的专才,片面更有用。偏执于一端是一种个性的张扬。片面的魅力在于它的专注与敬业,在于它一往无前伸展自己的强毅精神。打破现有的平衡,四平八稳是不行的,需要点勇气与果敢。历史上无论多有权势的人,都如过眼烟云,终将散去。人类社会所能够保存下来的,就是那些不断打破平衡、增添亮色的人和事。
而且,片面或者偏执是一种很了不起的企业家精神。卓达集团总裁杨卓舒,创业11年连续3年进入《福布斯》富豪榜,公司净资产达47亿元。他硬是把自己的经营理念归结为“倒行逆施,无中生有”。任你怎么说就是不改初衷。确实,如果人们都顺着正常的路子思维,都去从有中克隆有,也就不会有企业家精神了。无怪哲学家说,“天才的本质在于直观认识的完全与强烈”,由直观而诉诸直观,他们的头脑比凡人更客观、纯粹、明晰,故此能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另一个新世界。
经营上的天才,多表现为对危机的偏执。对危机的偏执,是一种忧患意识。在事物发展新的征兆还不明朗的时候,有忧患意识的人,常常能先知先觉,从而有常人不能发起的创新。松下幸之助把自己的经营方式归结为危机经营;比尔·盖茨则是警钟长鸣:“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安迪·格罗夫更作石破天惊之语:“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忧患意识恰如一种饥饿感。有饥饿感的动物警醒,常常能捕捉到稍纵即逝的机遇。资源往往是越稀缺越珍贵。儿童的时间以年为单位,青少年的时间以月为单位,中年的时间以日为单位,老年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儿童不知时间的意义,恨不能一下子成为最有权威的长者;青少年相对富有时间,偏偏看轻时间;中年人感触时光不在,分外珍重;老年感受到时间的残酷,惜时如金。当然也有例外。志存高远的青少年,最能显现出惜时如金的特质;无所事事的中老年人,反而感叹时光难以打发。饥饿感是一种向上的状态,往往只光顾奋发上进的人。
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往往满腹忧患:事情的前因怎样?后果怎样?有何种变异?有哪些难题?他津津乐道的,不是莺歌燕舞与鸟语花香,而是重重的危机和不断翻涌的问题。世人看比尔·盖茨、看李嘉诚,多是成功的光环,他们看自己,永远是做好每一个细节的艰难。
混日子的人没有忧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哪来的忧患?这种人往往会表现出一种达观,一种洞明世事的超然。生存竞争有时能奏出许多变调。在某个群体中,混日子的人还往往有市场,因为他们对许多人不构成威胁。社会环境,有许多不可言明的因素起作用。有时一心为了一个群体,最后则不容于这个群体;而一旦摆开了混的架势,不再奋发进取,则往往成为特定群体的平衡力量。一个特定群体,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时间段,往往有完全不同的诉求。有一条可以确定,就是积极进取偏执于一端的人,常常会生出许多摩擦。
解读历史与体悟现实,立场不一样,观点也有巨大落差。面对历史长河,我们由衷地赞美那些推动历史前进的偏执者。是他们富有牺牲精神的披荆斩棘、偏执于一端,福泽苍生,荫蔽后人。现实中,与偏执狂共存却不是一种简单的事。这种人远看美丽,与之共事、尤其是过程中则苦不堪言。对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偏执,使人常处于重压之下。他们执着的追求,极大地伸展了自己,虽然没有直接剥夺他人的利益,却会使他人的活动空间缩小,给人在心理上、实际利益上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使一个群体获益最大的人常常并不是最受欢迎的人。
那些积极进取而又被容进这个群体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在伸展自己的同时,使这个群体增辉。那些只有采取混的方式才能被容于这个群体的人,是可怜的。混来的不只是不劳而获的收益,还有竞争力的衰竭和意志力的退化。更严酷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如何面对人生承诺?如何面对儿孙?
当然,现实中的偏执狂,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
偏执者必须有一些极具特色的素质——不只是通常说的责任、勇敢、诚信、坚毅等等,而且要具备一种能够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委屈和压力的心理状态。偏执者常常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你本来是一心为公,偏有人说你是极端的利己主义;你本来是为了群体共同的事业奋斗拼搏,偏有人说你是居心叵测;你本来是对群体中的成员充满爱心,偏有人说你是存心害人等等。没有很强健的心理素质,偏执就不可能坚持到成正果的。
偏执者要有个明确具体的目标。为什么偏执?如果是为了维护自己永远正确的荣誉,是为了获取什么现实的好处,那还是少一点偏执的好。这是个重成效的时代。个人的荣誉不靠顽固地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而是靠现实的成效。如果是为了不甘寂寞,增长一己的才干,你就大胆地往前走,一时会造成周边关系紧张,但或者是你能改造环境,或者是这个环境牙根不适应你!千万不能为了一时的投安,而局限了你潜力的发挥!其实,在任何环境中,哪怕是在因为个人的偏执造成环境紧张的氛围中,一个人的顽强伸展,必然带来这个群体中大多数人的伸展。
偏执者的目标不应该固定不变的。事物的合理性,会因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动。固守着某种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合理性,偏执就没有积极意义了。常常有这种情况,程序、方式、逻辑完全合理,就是结果不令人满意。历史重结果不重过程,企业重成效不重方式。市场不相信眼泪,企业不相信逻辑。做企业重要的是抓住成效这个魂。偏执于成效、偏执于忧患,终究能走上康庄大道。
打住,再说下去,那位老兄怕是一辈子都不会理我了!不过我自己还是有信心的。有些话可以跟他儿子说,我们一定能取得共识。不过这样一来,我是越长越抽抽了。还是那句话,“我乐此不疲!”
片面多是天才
王育琨
片面更有用。片面的魅力在于它的专注与敬业,在于它一往无前伸展自己的强毅精神。
——题记
几年前,一个老朋友与我发生了争执,起因是他看了我的一篇得意之作《片面之歌》。我当时读了《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后,便坠入一种醉境,把一种偶尔得来的感触放大开来,喊出了“片面才是天才”。本来这位兄长就常常感觉我片面,思维上存在着跳跃,而往往只从事物的一端深入下去,也不管这个偏执的一端是不是抓住了主要问题。而且还乐此不疲。那位朋友急了,放出话来讲,如果我不收回所说的话,改正对片面的认识,他以后不再跟我讨论任何问题!我没有照他说的做,他果真几年不搭理我。直到前些日子他还强调,“从人品上看,做朋友没问题;从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来看,没法做朋友!”
有时我暗暗好笑,他说我片面,可是他一旦表现出强烈的个性来以后,也就跟我划归同类了。他在这样坚持的时候,在我心目中就成了天才。
商业竞争需要片面化的专才,片面更有用。偏执于一端是一种个性的张扬。片面的魅力在于它的专注与敬业,在于它一往无前伸展自己的强毅精神。打破现有的平衡,四平八稳是不行的,需要点勇气与果敢。历史上无论多有权势的人,都如过眼烟云,终将散去。人类社会所能够保存下来的,就是那些不断打破平衡、增添亮色的人和事。
而且,片面或者偏执是一种很了不起的企业家精神。卓达集团总裁杨卓舒,创业11年连续3年进入《福布斯》富豪榜,公司净资产达47亿元。他硬是把自己的经营理念归结为“倒行逆施,无中生有”。任你怎么说就是不改初衷。确实,如果人们都顺着正常的路子思维,都去从有中克隆有,也就不会有企业家精神了。无怪哲学家说,“天才的本质在于直观认识的完全与强烈”,由直观而诉诸直观,他们的头脑比凡人更客观、纯粹、明晰,故此能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另一个新世界。
经营上的天才,多表现为对危机的偏执。对危机的偏执,是一种忧患意识。在事物发展新的征兆还不明朗的时候,有忧患意识的人,常常能先知先觉,从而有常人不能发起的创新。松下幸之助把自己的经营方式归结为危机经营;比尔·盖茨则是警钟长鸣:“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安迪·格罗夫更作石破天惊之语:“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忧患意识恰如一种饥饿感。有饥饿感的动物警醒,常常能捕捉到稍纵即逝的机遇。资源往往是越稀缺越珍贵。儿童的时间以年为单位,青少年的时间以月为单位,中年的时间以日为单位,老年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儿童不知时间的意义,恨不能一下子成为最有权威的长者;青少年相对富有时间,偏偏看轻时间;中年人感触时光不在,分外珍重;老年感受到时间的残酷,惜时如金。当然也有例外。志存高远的青少年,最能显现出惜时如金的特质;无所事事的中老年人,反而感叹时光难以打发。饥饿感是一种向上的状态,往往只光顾奋发上进的人。
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往往满腹忧患:事情的前因怎样?后果怎样?有何种变异?有哪些难题?他津津乐道的,不是莺歌燕舞与鸟语花香,而是重重的危机和不断翻涌的问题。世人看比尔·盖茨、看李嘉诚,多是成功的光环,他们看自己,永远是做好每一个细节的艰难。
混日子的人没有忧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哪来的忧患?这种人往往会表现出一种达观,一种洞明世事的超然。生存竞争有时能奏出许多变调。在某个群体中,混日子的人还往往有市场,因为他们对许多人不构成威胁。社会环境,有许多不可言明的因素起作用。有时一心为了一个群体,最后则不容于这个群体;而一旦摆开了混的架势,不再奋发进取,则往往成为特定群体的平衡力量。一个特定群体,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时间段,往往有完全不同的诉求。有一条可以确定,就是积极进取偏执于一端的人,常常会生出许多摩擦。
解读历史与体悟现实,立场不一样,观点也有巨大落差。面对历史长河,我们由衷地赞美那些推动历史前进的偏执者。是他们富有牺牲精神的披荆斩棘、偏执于一端,福泽苍生,荫蔽后人。现实中,与偏执狂共存却不是一种简单的事。这种人远看美丽,与之共事、尤其是过程中则苦不堪言。对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偏执,使人常处于重压之下。他们执着的追求,极大地伸展了自己,虽然没有直接剥夺他人的利益,却会使他人的活动空间缩小,给人在心理上、实际利益上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使一个群体获益最大的人常常并不是最受欢迎的人。
那些积极进取而又被容进这个群体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在伸展自己的同时,使这个群体增辉。那些只有采取混的方式才能被容于这个群体的人,是可怜的。混来的不只是不劳而获的收益,还有竞争力的衰竭和意志力的退化。更严酷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如何面对人生承诺?如何面对儿孙?
当然,现实中的偏执狂,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
偏执者必须有一些极具特色的素质——不只是通常说的责任、勇敢、诚信、坚毅等等,而且要具备一种能够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委屈和压力的心理状态。偏执者常常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你本来是一心为公,偏有人说你是极端的利己主义;你本来是为了群体共同的事业奋斗拼搏,偏有人说你是居心叵测;你本来是对群体中的成员充满爱心,偏有人说你是存心害人等等。没有很强健的心理素质,偏执就不可能坚持到成正果的。
偏执者要有个明确具体的目标。为什么偏执?如果是为了维护自己永远正确的荣誉,是为了获取什么现实的好处,那还是少一点偏执的好。这是个重成效的时代。个人的荣誉不靠顽固地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而是靠现实的成效。如果是为了不甘寂寞,增长一己的才干,你就大胆地往前走,一时会造成周边关系紧张,但或者是你能改造环境,或者是这个环境牙根不适应你!千万不能为了一时的投安,而局限了你潜力的发挥!其实,在任何环境中,哪怕是在因为个人的偏执造成环境紧张的氛围中,一个人的顽强伸展,必然带来这个群体中大多数人的伸展。
偏执者的目标不应该固定不变的。事物的合理性,会因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动。固守着某种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合理性,偏执就没有积极意义了。常常有这种情况,程序、方式、逻辑完全合理,就是结果不令人满意。历史重结果不重过程,企业重成效不重方式。市场不相信眼泪,企业不相信逻辑。做企业重要的是抓住成效这个魂。偏执于成效、偏执于忧患,终究能走上康庄大道。
打住,再说下去,那位老兄怕是一辈子都不会理我了!不过我自己还是有信心的。有些话可以跟他儿子说,我们一定能取得共识。不过这样一来,我是越长越抽抽了。还是那句话,“我乐此不疲!”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