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环球财经》杂志
中印比较之争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甚至造成国际影响。例如,亚洲发展银行的首席经济师伊夫扎尔·阿里就开口预测印度经济大约到2020年赶上中国。他的理由是:印度经济在2003年四季度达到了10.4%的高增长,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甚至超过了中国同期9.9%的增长率。而且印度经济在未来10年将爆炸性增长。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4年4月14日发表的对投资分析人士和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感到最具直接投资魅力的国家是中国,第二位是印度”。
权威的客观的“老外”都作此判断,国内难免一呼百应,但与印度的比较真的有意义么?以下的多组数据比较也许能帮您得出结论。
消费领域
移动电话
印度:2003年底拥有2800万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全年新增1800万。
中国:2003年底拥有2亿7000万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全年新增6000万。这是两个国家从产业信息发布的角度公布的数据,不涉及官员升迁,应该是真作真时真不假。
个人电脑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买了230万台PC。
中国:2003年中国人买了1300万台(尚未计入走私货数量)。
→Internet用户
印度:1600万。
中国:7800万。
宽带用户
中国:1700万。
印度:无准确数据,估计是还没有产业化。当年中国的三线建设被形容为镶嵌式发展,以致围墙内外可以出现航天时代与原始社会的差别(西昌卫星城)。而印度这个所谓的世界IT第二大国的信息化,看来也是完全没有民众基础的空中楼阁——10亿没有被互联网网罗的人民和25万IT员工。不知印度听说过信息化的人口到底占多大比例?
工业领域
钢 铁
(反映工业基础最重要的指标)
印度:2003年的钢铁产量不足2800万吨(甚至比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还要少)。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2亿2500万吨的钢铁并且另外进口了3500吨来满足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乙 烯
(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衡量一个国家化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印度:约60万吨/年,不仅落在世界也在亚洲排行榜的孙山之外。
中国:约500万吨/年,世界第5位,亚洲第3位(此数尚未计入台湾地区产量)。
水 泥
(另一项反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标)
中国: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国生产,2003年产量为7.6亿吨(北京从1990年起超过95%的新建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印度:无可奉告。只有两个相关数据: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石 油
(命脉资源丰富程度和工业发达程度指标)
印度:2003年生产了大约3600万吨石油,并且即将面临资源枯竭危机。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1亿6000万吨石油,同年进口了大约1亿吨。
煤 炭
印度:3.08亿吨。当然,这有先天不足的成分,也有需求不足的成分。
中国:12.5亿吨,世界第一。当然,2003年仍然爆发了全国性的缺煤危机。
汽 车
印度:号称100万辆,估计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轮以上的车全部算上了。
中国:420万辆,2004年预计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最少4车道,限速100KM/h或120KM/h)在2003年末达到了27000公里,并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开始对它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进行规划设计。
铁 路
印度:6万多公里,世界第二位。印度终于找到了一个“长处”,但印度全国的铁路体系并不统一,有宽轨和窄轨之分。同时,印度几乎没有对它的铁路系统作过全面改造,现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还靠李玉和时代的举灯摇旗来指挥,无人看管的道口极多,所以安全性不是很好,死伤上百人的火车事故报道在印度几乎上不了报纸头版。而且速度非常慢,1500公里的路要开近30个小时。
中国:不要忘记中国超过70%的国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铁路、青藏铁路等均可以作为铁路建设博物馆,世界第一应有尽有,更有磁悬浮这种高精尖(可惜还只是进口组装)。更应该提到的是,等青藏铁路完工以后,中国不仅在铁道技术上多了若干个世界第一,而且能够在一个月之内在世界屋脊上筑起能完全屏蔽印度威胁的“长城”(军事运输能力将增至现在的10倍以上)。印度现在的领导人对中国大打和平牌,想必部分程度也是对青藏铁路“远瞩”的结果。
粮 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积排名第一的国家,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比中国多得多。2003年生产2亿5000万吨粮食,人均粮食只有480斤/年。
中国:不管天气如何,通常每年生产至少4亿吨粮食,人均粮食达到650斤/年。
经济成分
中国:农业占GDP15%,工业占52%,制造业占35%,服务业占33%(2001年数据)。
印度:农业占GDP24%,工业占27%,制造业占16%,服务业占48%(2001年数据)。
中国2003年工业增长16.8%,印度增长8%。
以上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如果说中国是工业化中期的国家,要注意增长的质量和代价,印度的首要任务则是不顾一切恶补工业化。
科技实力
说到科技,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国的超级计算机,因为印度号称世界第二大IT大国,因此,这应该算是其强项。
中国国产的超级计算机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现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还是IBM生产的,印度的国产货排第258位。而中国的Legend(联想公司)今年生产了一台超超级计算机,世界排名第4。
再比较一下
因为巨大的市场和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中国开始着手建立国际或国内的技术标准,比如:TD_SCDMA(第三代通信技术), EVD(高清晰大容量视频技术), Wi-Fi等。我们知道比起简单生产,自己的技术标准可以更多更容易地创造价值。
2003年Wipro和 Infosys(印度两家IT招牌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之和(Wipro大约11.7亿美元,Infosys大约9.7亿美元)只有深圳的两家企业——华为(大约45亿美元)或者中兴(大约40亿美元)的一半。而且Wipro是一家韩国现代化的包括IT、建筑、制造业的企业集团,销售收入不像华为和中兴这样的纯IT公司一样只来自高科技行业。
国际贸易
中国:2003年总额达到8400亿美元(出口>进口)。
印度:2003年总额为1540亿美元(出口740亿,进口800亿,出口<进口)。
外汇储备及外债
印度:拥有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在2003年底印度的外债达到了1120亿美元(如果是公司的话,这叫资不抵债,高风险运营)。
中国: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外债只有1600亿。外汇储备大于外债(尽管这让日本人抓住了小辫子:中国政府大肆收购美元,以抑制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就是无法遮掩的说明)。
社会发展领域
20世纪80年代,两国的人均实际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只有4.1%。这种差别导致了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内增长140%,而另一个国家只增长50%。
识字率
印度:大约有30%的印度男人不能读报纸,50%女人同样如此!这就意味着:40%的印度人不能读报。
中国:少于16%的中国人不能读报(其中大多数是在过去错过了教育机会的老人)。
开放程度
中国的文化比印度开放得多,看看麦当劳、肯德基和可口可乐在印度遭的罪吧!
2003年肯德鸡在中国创下了1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麦当劳每年在中国也有数亿人民币的营业收入。
中印比较之争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甚至造成国际影响。例如,亚洲发展银行的首席经济师伊夫扎尔·阿里就开口预测印度经济大约到2020年赶上中国。他的理由是:印度经济在2003年四季度达到了10.4%的高增长,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甚至超过了中国同期9.9%的增长率。而且印度经济在未来10年将爆炸性增长。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4年4月14日发表的对投资分析人士和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感到最具直接投资魅力的国家是中国,第二位是印度”。
权威的客观的“老外”都作此判断,国内难免一呼百应,但与印度的比较真的有意义么?以下的多组数据比较也许能帮您得出结论。
消费领域
移动电话
印度:2003年底拥有2800万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全年新增1800万。
中国:2003年底拥有2亿7000万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全年新增6000万。这是两个国家从产业信息发布的角度公布的数据,不涉及官员升迁,应该是真作真时真不假。
个人电脑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买了230万台PC。
中国:2003年中国人买了1300万台(尚未计入走私货数量)。
→Internet用户
印度:1600万。
中国:7800万。
宽带用户
中国:1700万。
印度:无准确数据,估计是还没有产业化。当年中国的三线建设被形容为镶嵌式发展,以致围墙内外可以出现航天时代与原始社会的差别(西昌卫星城)。而印度这个所谓的世界IT第二大国的信息化,看来也是完全没有民众基础的空中楼阁——10亿没有被互联网网罗的人民和25万IT员工。不知印度听说过信息化的人口到底占多大比例?
工业领域
钢 铁
(反映工业基础最重要的指标)
印度:2003年的钢铁产量不足2800万吨(甚至比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还要少)。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2亿2500万吨的钢铁并且另外进口了3500吨来满足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乙 烯
(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衡量一个国家化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印度:约60万吨/年,不仅落在世界也在亚洲排行榜的孙山之外。
中国:约500万吨/年,世界第5位,亚洲第3位(此数尚未计入台湾地区产量)。
水 泥
(另一项反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标)
中国: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国生产,2003年产量为7.6亿吨(北京从1990年起超过95%的新建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印度:无可奉告。只有两个相关数据: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石 油
(命脉资源丰富程度和工业发达程度指标)
印度:2003年生产了大约3600万吨石油,并且即将面临资源枯竭危机。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1亿6000万吨石油,同年进口了大约1亿吨。
煤 炭
印度:3.08亿吨。当然,这有先天不足的成分,也有需求不足的成分。
中国:12.5亿吨,世界第一。当然,2003年仍然爆发了全国性的缺煤危机。
汽 车
印度:号称100万辆,估计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轮以上的车全部算上了。
中国:420万辆,2004年预计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最少4车道,限速100KM/h或120KM/h)在2003年末达到了27000公里,并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开始对它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进行规划设计。
铁 路
印度:6万多公里,世界第二位。印度终于找到了一个“长处”,但印度全国的铁路体系并不统一,有宽轨和窄轨之分。同时,印度几乎没有对它的铁路系统作过全面改造,现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还靠李玉和时代的举灯摇旗来指挥,无人看管的道口极多,所以安全性不是很好,死伤上百人的火车事故报道在印度几乎上不了报纸头版。而且速度非常慢,1500公里的路要开近30个小时。
中国:不要忘记中国超过70%的国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铁路、青藏铁路等均可以作为铁路建设博物馆,世界第一应有尽有,更有磁悬浮这种高精尖(可惜还只是进口组装)。更应该提到的是,等青藏铁路完工以后,中国不仅在铁道技术上多了若干个世界第一,而且能够在一个月之内在世界屋脊上筑起能完全屏蔽印度威胁的“长城”(军事运输能力将增至现在的10倍以上)。印度现在的领导人对中国大打和平牌,想必部分程度也是对青藏铁路“远瞩”的结果。
粮 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积排名第一的国家,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比中国多得多。2003年生产2亿5000万吨粮食,人均粮食只有480斤/年。
中国:不管天气如何,通常每年生产至少4亿吨粮食,人均粮食达到650斤/年。
经济成分
中国:农业占GDP15%,工业占52%,制造业占35%,服务业占33%(2001年数据)。
印度:农业占GDP24%,工业占27%,制造业占16%,服务业占48%(2001年数据)。
中国2003年工业增长16.8%,印度增长8%。
以上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如果说中国是工业化中期的国家,要注意增长的质量和代价,印度的首要任务则是不顾一切恶补工业化。
科技实力
说到科技,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国的超级计算机,因为印度号称世界第二大IT大国,因此,这应该算是其强项。
中国国产的超级计算机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现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还是IBM生产的,印度的国产货排第258位。而中国的Legend(联想公司)今年生产了一台超超级计算机,世界排名第4。
再比较一下
因为巨大的市场和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中国开始着手建立国际或国内的技术标准,比如:TD_SCDMA(第三代通信技术), EVD(高清晰大容量视频技术), Wi-Fi等。我们知道比起简单生产,自己的技术标准可以更多更容易地创造价值。
2003年Wipro和 Infosys(印度两家IT招牌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之和(Wipro大约11.7亿美元,Infosys大约9.7亿美元)只有深圳的两家企业——华为(大约45亿美元)或者中兴(大约40亿美元)的一半。而且Wipro是一家韩国现代化的包括IT、建筑、制造业的企业集团,销售收入不像华为和中兴这样的纯IT公司一样只来自高科技行业。
国际贸易
中国:2003年总额达到8400亿美元(出口>进口)。
印度:2003年总额为1540亿美元(出口740亿,进口800亿,出口<进口)。
外汇储备及外债
印度:拥有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在2003年底印度的外债达到了1120亿美元(如果是公司的话,这叫资不抵债,高风险运营)。
中国: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外债只有1600亿。外汇储备大于外债(尽管这让日本人抓住了小辫子:中国政府大肆收购美元,以抑制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就是无法遮掩的说明)。
社会发展领域
20世纪80年代,两国的人均实际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只有4.1%。这种差别导致了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内增长140%,而另一个国家只增长50%。
识字率
印度:大约有30%的印度男人不能读报纸,50%女人同样如此!这就意味着:40%的印度人不能读报。
中国:少于16%的中国人不能读报(其中大多数是在过去错过了教育机会的老人)。
开放程度
中国的文化比印度开放得多,看看麦当劳、肯德基和可口可乐在印度遭的罪吧!
2003年肯德鸡在中国创下了1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麦当劳每年在中国也有数亿人民币的营业收入。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