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广告的设计

      网站综合专栏 2004-8-6 23:24


一、网络广告的类型

   网络广告一般有两种形式:文字和图形。本文就后者的设计制作做一介绍。

   根据互联网管理署( Internet Advertising bureau) 的规定,网络广告常用的类型及其相 应的特点如下:

  文字广告:文字广告就是以文字的形式提供企业名称的连接网址或联系方法;一
般出现在分类广告里;

  图标广告 (Button) :这是一个出现在某主页上的小图标,可连接到广告主的站点上,一般尺寸为: 88*31 120*90 125*125 120*60 像素;

  静态旗帜 / 标题广告( Banner ):这是一种出现在 Web 页面顶端或底部的长条状图 片,一样提供到广告主页面的联结。这种广告虽然较前面两中广告的形式好,但是效果仍不尽理想。其一般尺寸为: 480*60 392*72 234*60 120*240 像素;

  动态旗帜 / 标题广告:就是将静态旗帜 / 标题广告( Banner )作成一小段动画形式,具有较强烈的动感,容易引起访问者的注意;其尺寸基本同上。播放时间一般规定在 7 秒钟内,图片体积一般不超过 10K (这种规定在 Link Exchange 站点里较为严格,而如果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打此类广告,就可以相对放宽些);
丰富图文旗帜广告( Rich Banner ):此类广告更具有互动性,更好的视觉听觉效果和三维动画效果。

二、 网络广告的局限性

   根据目前国内网络特点,这种图形广告在设计时存在的局限有如下几点:

  网络人口普及率低:根据 CNNIC 2000 年 1 月份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目前我国网民人数仅为 890 万,和现实中数以亿计的广告受众相比有相当的距离。

  网民对网络广告的喜好程度:根据 CNNIC98 年的统计数字表明:用户对网上广告的态度,经常点击网上广告,并从中获得很多有用信息的占 7.68% ;不常点击网络广告,除非有感兴趣的内容的占 49.04% ;不点击,但对网上广告并不讨厌的占 14.09% ;广告将延长下载时间,痛恨至极的占 4.01% 。这就使得本来基数不大的网民中,广告受众比率更是打折扣;

  可供选择的广告位置少,一般可供选择的旗帜广告的位置一般在顶栏和底栏两处(底栏的效果要差于顶栏);另一方面,由于有许多有潜力的网站还没有广告意识,页面上没有设置广告位置。从而使广告越来越向几个少数先行的网站聚集,这就加剧了原本就很紧张的广告位置;

  设计空间的局限: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广告创意人员在网络时代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他们的创意设计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15CM*2CM ;大小只有 10K 以内;播放时间在 7 秒钟之内,在如此严格的限制下,要设计出吸引访问者点击的 Banner 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

  广告受众情况统计调研的困难:传统的广告设计,一般在开始之前都要先进行一系列的市场调研,进行必要的市场分析,然后再据此开始广告创意;而在网络时代,广告公司要进行准确地市场调研,已不太可能。

三、旗帜广告设计原则


   要制作出一个能在短时间里抓住来访者注意力并吸引其点击广告的网络广告并不是见容易的事情,设计者在设计时一般说来应该掌握以下几点原则。

  广告词语要直截了当,这在极其有限的广告时空里和大量信息的网站上,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受众在目光一瞥时就能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意思,一般可以用公司的名称作为广告词或图标;

  使用具有震撼力的词汇:在旗帜广告设计中,最值得使用的词汇便是“免费”,“有奖”,“ Click Here ”或“请点击”等字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免费”不一定要是免费赠予产品或是某种服务,如果是销售软件的话,可以是提供免费下载使用试用版。

  注意文字与图形、色彩、动画的协调;旗帜广告的图形设计,色彩和图形的动态设计,不能遮住广告中宣传文字的作用,受众一般无法从如此狭小的图形中一下子明白广告的意思,因此,文字才是主体,而其他则为其服务。当然不是说图形,色彩的运用就不重要了,对精美的制作、抢眼的色彩、动画,访问者总会多瞥上几眼,这无疑增加了被点击的概率。具有一定冲击力的色彩有:黄色,橙色,绿色和兰色等。

  采用动态旗帜广告;这是很符合人的视觉特点的:对于动态物体的反应要强于对静态的物体。统计同样表明,前者的吸引力要强后者 3 倍!但是随之而来的是 Banner 体积的倍增,同样,短小精悍是基本的原则。一般而言: 468*60 像素的动态旗帜广告,其体积应尽量控制在 10K 以下。

  设计工具:这类工具有很多不同的组合,较常用的 Banner 制作工具组合是: Photoshop 7加 Flash 6,前者处理图象,后者处理动画(该版本可输出 Gif 动画)。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