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海滨 2004-8-3 23:25:09
《计算机世界》
Blogger革命
大海
目前,Blogger还算不上常用词,但在未来,也许会成为流行语。
Blogger力量在崛起
Blogger一词来自Blog,而Blog则来自Web Log,即网络日志。
也许您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但此前您一定听说过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纽约时报的假新闻丑闻,这些事件的最早揭露者,不是传统的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或商业化的新闻网站,而是Blogger--写网络日志的人,互联网实验室的方兴东则称之为“博客”。
通过大多数免费的Blog网站,IT技术盲能很快学会使用互联网来传播交流信息。Blog比个人网站的技术壁垒低很多,同时又避免了BBS缺乏私人性的问题,所以得到了缺乏IT技术背景的互联网使用者越来越多的青睐。使用者们被称为Blogger,他们的力量正在悄悄崛起,甚至开始融入社会主流。
近日,为了给2004年美国大选预热舆论,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邀请知名媒体记者和部分Blogger一起参加他们的大会,以前躲在互联网角落里传播猛料的Blogger们,第一次登上了大雅之堂。这件事被认为是Blogger“合法化”的里程碑,尽管Blogger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记者。
从“9·11”事件的反思报道,到伊拉克战争的反美新闻,Blogger以一个另类的角色出现,却颠覆了传统的主流媒体。
一位笔名叫Salam Pax的Blogger,在自己的网站“Where is Raed(雷德在哪里)?”上,记录了他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所见所闻。为Salam Pax的网站提供支持的服务器,因访问人数过多而几乎宕机,搜索引擎Google只好为其提供了镜像网站。有人说,在这场新闻战中,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对抗了整个西方的传统媒体,而Blogger则颠覆了整个西方的网络媒体。
中国的Blog力量也正在崛起,不过,它杀入人们眼球时却更加戏剧化。
木子美的性爱日记,成就了Blogger在中国的第一次名声,随后是竹影青瞳的个人写真。当人们还把它当成新新人类的另类宣泄工具时,它已经在悄悄地发力了。
2004年年初,联想裁员事件在Blogdriver网站上被首次披露。6月份,一位笔名为Topku的Blogger披露:联想“诺亚在线”网站标识涉嫌抄袭,迫使该网站整顿修改,最后更名为“联想在线”。在与联想力量完全不对称的对抗中,小小的Blogger居然占了上风。
在Blog的世界里,每个Blogger都是新闻的发现者和发布者,这里没有编辑和主编的审查,没有传播学中的条条框框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像写日记一样宣泄自己对公共事件的观点。如果愿意,每个人的日记都可以让全世界人看到;如果可能,每个人都可以一夜成名。
方兴东说:Blog最重要的意义是让普通网民从过去的信息消费者、互联网的客体,变成了信息的制造者、互联网的主体。Blogger不仅仅是发表文章、写写日记,也可以产生优秀的信息,这十分符合未来信息来源多元化的趋势。他还说,有报告预测“到2008年,一半以上的新闻信息将来自博客”。
如果说传统媒体(包括目前商业化的网络媒体,如新浪等)是传播学上的贵族运动,那么,Blogger可能引发的将是草根革命,这是互联网上的群众运动。它将通过一种简单的互联网工具,把人类的激情和理性发挥到极至。
中国的Blogger们
方兴东大概算是国内最卖力的Blogger吹鼓手了,还为此出版了一本新书:《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
他最初做Blog的原因很简单:反封杀。
方兴东当时在新浪等网站上发表了挑战微软的文章,因为微软做了一些公关工作而被撤了下来,随后,他又有很多文章被封杀。气愤之下,他想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来发表。
但他没有技术背景,很难玩转技术壁垒较高的个人网站。这时候,好友孙坚华向他推荐了Blog,在Blogger.com上,方兴东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阵地。
方兴东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新玩意,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又建立了“博客中国”网站,不仅为自己提供战斗阵地,还为气味相投者们。从此,Blog几乎垄断了方兴东的生活,甚至“超过了挑战微软”。
2003年6月6日,方兴东通过“博客中国”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事情:互联网扫黄,新浪、搜狐、网易等知名网站,一度成为方兴东和他的Blogger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时隔一年后,新浪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互联网举报中心,开始向民间征集网上色情、网络盗版等举报信息。我们不能确定此事与“博客中国”的互联网扫黄运动完全有关,但说毫无关系也不大合乎逻辑。可以说,在互联网这个大杂烩中,Blog作为一支理性的群众力量,正在影响着其发展方向。
当然,方兴东们也为勇敢付出了代价:“博客中国”网站曾一度被黑,即IT评论家姜奇平所说的“黑客黑博客”事件。
关于Blog本身,方兴东也成为争议的焦点,原因多半来自他对Blog的不同理解。
方兴东认为:Blog上的信息并不是无约束的自由,它不能反社会,应遵守大多数人认同的道德标准。如果真是纯粹自由的东西,可想而知,色情等内容会最多。如果这样,Blog的末日将会很快到来。
“木子美等性爱日记是Blogger最初级的形式,真正的Blogger应该不是这个样子的。”方说。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方兴东的观点,一些Blogger认为他的观点与Blog最初的自由精神相违背,因为Blog与BBS、个人网站等公开内容相比,具有较强的私人性,就像一个人在自己家里干什么,别人是无权干涉的,只要这种事情不侵犯他人利益即可。这有点像“夫妻在家看黄盘该不该抓”的法律争论。
一些不同意“方博客”观点的Blogger,称方是“伪博客”,甚至忌讳称自己为“博客”,而坚持用Blogger。
晓黎是“方博客”的观点反对者之一,也是颇有名气的资深女博客。她是计算机世界网站的社区负责人,由于工作原因,她每天要在社区BBS上写一些小品文。时间一长,文章一多,管理起来十分麻烦,于是在网友建议下,她开始使用Blog来管理自己的文章。
一次网上邂逅,晓黎认识了技术高手王卫华,王准备做ChinaBlogger网站,两人一拍即合。他们的网站寄放在某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上,但注册人数越来越多,该服务器不堪重负,于是他们决定租一台服务器。
钱成了的问题。
王卫华因做Blog而失业,连一万元闲钱都拿不出来。晓黎决定出三万元支持此事,而这笔钱相当于她一年的积蓄。
网站转入正常后没多久,又遇到了麻烦:就在上周,该网站一位Blogger私自提供色情图片,被杭州公安部门抓获,网站当即被封。经过整顿,该网站两个小时后又恢复了正常。这也给晓黎和王卫华这些Blogger服务者提了个醒,他们第一次触到了自由的边界。
晓黎说:Blog是一个人的网上坟墓。
这座坟墓的边界有多宽,决定我们在未来能走多远。(本文由冰梅、张弦参与采访)
《计算机世界》
Blogger革命
大海
目前,Blogger还算不上常用词,但在未来,也许会成为流行语。
Blogger力量在崛起
Blogger一词来自Blog,而Blog则来自Web Log,即网络日志。
也许您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但此前您一定听说过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纽约时报的假新闻丑闻,这些事件的最早揭露者,不是传统的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或商业化的新闻网站,而是Blogger--写网络日志的人,互联网实验室的方兴东则称之为“博客”。
通过大多数免费的Blog网站,IT技术盲能很快学会使用互联网来传播交流信息。Blog比个人网站的技术壁垒低很多,同时又避免了BBS缺乏私人性的问题,所以得到了缺乏IT技术背景的互联网使用者越来越多的青睐。使用者们被称为Blogger,他们的力量正在悄悄崛起,甚至开始融入社会主流。
近日,为了给2004年美国大选预热舆论,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邀请知名媒体记者和部分Blogger一起参加他们的大会,以前躲在互联网角落里传播猛料的Blogger们,第一次登上了大雅之堂。这件事被认为是Blogger“合法化”的里程碑,尽管Blogger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记者。
从“9·11”事件的反思报道,到伊拉克战争的反美新闻,Blogger以一个另类的角色出现,却颠覆了传统的主流媒体。
一位笔名叫Salam Pax的Blogger,在自己的网站“Where is Raed(雷德在哪里)?”上,记录了他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所见所闻。为Salam Pax的网站提供支持的服务器,因访问人数过多而几乎宕机,搜索引擎Google只好为其提供了镜像网站。有人说,在这场新闻战中,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对抗了整个西方的传统媒体,而Blogger则颠覆了整个西方的网络媒体。
中国的Blog力量也正在崛起,不过,它杀入人们眼球时却更加戏剧化。
木子美的性爱日记,成就了Blogger在中国的第一次名声,随后是竹影青瞳的个人写真。当人们还把它当成新新人类的另类宣泄工具时,它已经在悄悄地发力了。
2004年年初,联想裁员事件在Blogdriver网站上被首次披露。6月份,一位笔名为Topku的Blogger披露:联想“诺亚在线”网站标识涉嫌抄袭,迫使该网站整顿修改,最后更名为“联想在线”。在与联想力量完全不对称的对抗中,小小的Blogger居然占了上风。
在Blog的世界里,每个Blogger都是新闻的发现者和发布者,这里没有编辑和主编的审查,没有传播学中的条条框框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像写日记一样宣泄自己对公共事件的观点。如果愿意,每个人的日记都可以让全世界人看到;如果可能,每个人都可以一夜成名。
方兴东说:Blog最重要的意义是让普通网民从过去的信息消费者、互联网的客体,变成了信息的制造者、互联网的主体。Blogger不仅仅是发表文章、写写日记,也可以产生优秀的信息,这十分符合未来信息来源多元化的趋势。他还说,有报告预测“到2008年,一半以上的新闻信息将来自博客”。
如果说传统媒体(包括目前商业化的网络媒体,如新浪等)是传播学上的贵族运动,那么,Blogger可能引发的将是草根革命,这是互联网上的群众运动。它将通过一种简单的互联网工具,把人类的激情和理性发挥到极至。
中国的Blogger们
方兴东大概算是国内最卖力的Blogger吹鼓手了,还为此出版了一本新书:《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
他最初做Blog的原因很简单:反封杀。
方兴东当时在新浪等网站上发表了挑战微软的文章,因为微软做了一些公关工作而被撤了下来,随后,他又有很多文章被封杀。气愤之下,他想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来发表。
但他没有技术背景,很难玩转技术壁垒较高的个人网站。这时候,好友孙坚华向他推荐了Blog,在Blogger.com上,方兴东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阵地。
方兴东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新玩意,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又建立了“博客中国”网站,不仅为自己提供战斗阵地,还为气味相投者们。从此,Blog几乎垄断了方兴东的生活,甚至“超过了挑战微软”。
2003年6月6日,方兴东通过“博客中国”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事情:互联网扫黄,新浪、搜狐、网易等知名网站,一度成为方兴东和他的Blogger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时隔一年后,新浪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互联网举报中心,开始向民间征集网上色情、网络盗版等举报信息。我们不能确定此事与“博客中国”的互联网扫黄运动完全有关,但说毫无关系也不大合乎逻辑。可以说,在互联网这个大杂烩中,Blog作为一支理性的群众力量,正在影响着其发展方向。
当然,方兴东们也为勇敢付出了代价:“博客中国”网站曾一度被黑,即IT评论家姜奇平所说的“黑客黑博客”事件。
关于Blog本身,方兴东也成为争议的焦点,原因多半来自他对Blog的不同理解。
方兴东认为:Blog上的信息并不是无约束的自由,它不能反社会,应遵守大多数人认同的道德标准。如果真是纯粹自由的东西,可想而知,色情等内容会最多。如果这样,Blog的末日将会很快到来。
“木子美等性爱日记是Blogger最初级的形式,真正的Blogger应该不是这个样子的。”方说。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方兴东的观点,一些Blogger认为他的观点与Blog最初的自由精神相违背,因为Blog与BBS、个人网站等公开内容相比,具有较强的私人性,就像一个人在自己家里干什么,别人是无权干涉的,只要这种事情不侵犯他人利益即可。这有点像“夫妻在家看黄盘该不该抓”的法律争论。
一些不同意“方博客”观点的Blogger,称方是“伪博客”,甚至忌讳称自己为“博客”,而坚持用Blogger。
晓黎是“方博客”的观点反对者之一,也是颇有名气的资深女博客。她是计算机世界网站的社区负责人,由于工作原因,她每天要在社区BBS上写一些小品文。时间一长,文章一多,管理起来十分麻烦,于是在网友建议下,她开始使用Blog来管理自己的文章。
一次网上邂逅,晓黎认识了技术高手王卫华,王准备做ChinaBlogger网站,两人一拍即合。他们的网站寄放在某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上,但注册人数越来越多,该服务器不堪重负,于是他们决定租一台服务器。
钱成了的问题。
王卫华因做Blog而失业,连一万元闲钱都拿不出来。晓黎决定出三万元支持此事,而这笔钱相当于她一年的积蓄。
网站转入正常后没多久,又遇到了麻烦:就在上周,该网站一位Blogger私自提供色情图片,被杭州公安部门抓获,网站当即被封。经过整顿,该网站两个小时后又恢复了正常。这也给晓黎和王卫华这些Blogger服务者提了个醒,他们第一次触到了自由的边界。
晓黎说:Blog是一个人的网上坟墓。
这座坟墓的边界有多宽,决定我们在未来能走多远。(本文由冰梅、张弦参与采访)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