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找时间把《雾都孤儿》看完了,爱死了里面的小Oliver,特别是那双清澈见底的眼睛,真是能从心底里打动你。他似乎多数时候用沉默的方式来演戏,对于恶劣的外部压力,大多用逆来顺受的态度承受。可是那闪闪发光的本性让人忍不住要赞叹这水晶一般剔透的孩子。
波兰斯基把狄更斯的作品阐述的相当到位了,电影语言简练精辟,画面也很有味道。我喜欢里面的色彩、构图,人物的神态以及氛围的营造,灰色滤镜制造出一种温润、柔和的感觉,像一幅油画一样的传神,比如那些绣着人名的锦绣手帕、那些散发着昏暗光晕的铁铸街灯、乃至费金居所里那只底部被烟熏黑的铜水壶……
看完电影,似乎明白了狄更斯的小说是为何被奉为文学经典。它的威力不仅仅在于文字上的技巧,而是以故事展现人性的能力,人性中有善、有恶、有恐惧、有坚强;人与人之间有阶级、有偏见、有相助、有互信。狄更斯没有把这些字眼直接写出来,而是细致地将人性的内涵收藏于故事之内。
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当Oliver从棺材铺逃出来,沿着乡间小路走向伦敦的画面。道路两旁是金黄的麦田,在阳光下奕奕地发着光。偶尔也会下雨,但很快就停了。阳光又出来了,很灿烂地照着整个大地,从身旁的麦田到远方的草原。白云一片一片,很慵懒地在蓝天里徜徉,一条乡间的小路就这样躺在那儿,延伸到视野的尽头,仿佛没有终点。路过的马车扬起一阵尘土,每个人都只是匆匆的过客。在这条窄窄的路上,彼此交换一个浅浅的微笑。当然也会遇见好心的阿婆,端来并不丰盛却无比鲜美的食物,用简单的话语温暖整个的灵魂,等再上路的时候,背后是她母亲般慈祥的目光。于是,在路上,你还能奢求什么更好的事?只是不能停留啊,流浪的人永远属于道路。“走在油画里,走在天上。伦敦是地上的一座城,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此刻我愿变作Oliver,虽然有着浑身的伤痛,虽然形单影只又累又饿,虽然不知道明天在哪里,却希望沿着这条路一直走着,一直走下去,怀揣着模糊的希望,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