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中国养老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超六千亿

      网文 2004-12-20 18:12
【社保】中国养老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超六千亿

www.hexun.com 【2004.12.20 07:32】第一财经日报/苏盈


  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并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在扩大

  “坚持统账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政治决策。实现这一决策,要做 大量工作,要克服很多困难,但这个方向不能动摇,而且要尽早起步。”17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势在必行。

  郑斯林在会上透露,12月9日,有中央高层领导听取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东北三省社保改革试点情况作的专题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明年在全国启动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今年年底就要拿出方案报国务院。

  “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并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在扩大。”9月17日郑斯林在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第28届全球大会中国特别全会上透露了这组数据。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中国首创的新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统筹”采取的是“现收现支”的筹资方式,即从现有在职人员那里筹集资金,支付退休人员养老金,从而形成“下一代供养上一代”的社会契约。“个人账户”则选择“储备积累”的筹资方式,由在职人员为自己储蓄一笔钱,以备将来养老之用。

  但在现实操作过程中,由于存在养老金储备缺口,个人账户资金往往形同虚设,经常被挪作发放当期养老金。做实个人账户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2000年末,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并从2001年7月1日起在辽宁省进行试点。

  辽宁试点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在养老保险资金运作上,做到“做小做实”个人账户。

  据《财经》杂志此前报道,“根据试点方案,辽宁省试点前,个人账户的规模是本人缴费工资的11%,其中个人出5%,单位出6%。试点后,个人账户规模从原来的11%调整到8%,完全由个人缴纳,单位不再为个人缴费。此外,企业原来缴纳工资总额22%的缴费比例不变,但企业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是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这被称为‘做小’。

  此外,从试点开始直到个人退休,个人账户中资金储存额的多少,将完全取决于个人每月8%的缴费额和个人账户基金收益,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期公布。其中,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分别管理,社会统筹基金更不能占用个人账户基金。这就是所谓‘做实’。”

  2004年5月份,在总结辽宁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又启动了黑龙江、吉林两省试点,到2005年结束。和辽宁省相比,黑、吉两省个人账户缴纳比例下降为5%。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研究员王延中表示,做实个人账户主要是为了发挥养老金的积累作用。据他估计,个人账户的规模应该是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可以参照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办法,但最多也不能超过8%。“做实个人账户将对各级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产生压力。”一位参加今年全国劳动保障会议的中西部省份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说,“作为中西部省份,我们每年按企业缴费20%和个人缴费8%的比例收上来的钱,还不足以当期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每年都要依靠中央的转移支付才能达到基金的平衡。如果把个人账户做实,那就意味着不能再动用个人账户的这8个点,同时还要对退休人员实现足额发放。这不是个小数目。”

  郑斯林在这次会上表示,做实个人账户是中央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非常快,单靠年轻人对上一代人的赡养,负担就会越来越重。

  “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个人账户做实之后怎么办,在中国现在的市场经济和投资环境之下如何对这笔钱进行保值增值。”王延中说。

  根据东北试点的做法,本来由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共同构成的个人账户,只做实了个人缴费部分,而且还采取了“做小”的方式。对此,专家们普遍认为,这种少量的积累,并不能解决长期问题。“如果个人账户做得很小的话,只代表个人存了一笔钱,实际上对将来的养老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而且对于更多考虑当期收益的地方政府来说,要让他们为将来二三十年之后的事情付账,恐怕还是有点难度的。”那位中西部省市的厅长说。

  王延中此前就东北三省养老保险试点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预测:“个人账户越做越小,有可能意味着国家想要在做实账户之后,会对社保制度进行调整,比如取消个人账户。”


(第一财经日报)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