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也疯狂—Google实用搜索技巧六则

      网文 2004-12-17 11:6
c
虽然现在不少朋友都懂得利用搜索引擎来查找资料,但效率却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其原因就在是否掌握了所需的搜索技巧和搜索知识。Google作为搜索引擎中的领头羊,无论其独特的搜索技术还是无与伦比的搜索速度都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得到了无数网友的“芳心”。为帮忙更多的菜鸟和初学者能迅速掌握更灵活的搜索方法,在此我把体会到的搜索技巧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把搜索引擎当作计算器

  如果有人告诉你可以把搜索引擎当作计算器,请你不要惊讶,这是千真万确的事。近日,Google就向用户们提供了这样的功能:在其搜索服务中增加了一个算术计算器。用户直接在搜索框中键入算术表达式(例如“9*6-3”)即可获得答案。如果安装有Google的工具栏软件则更加可以直接在浏览器相应位置键入,省去了访问Google主页的时间。此外,该计算器不仅能完成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还可处理常规换算问题以及物理常数问题,可惜目前这几个功能只支持数字的英文输入,还无法识别中文。有了这个计算功能,上网后无需到处找计算器了。

  二、被人误解的“OR”

   “OR”在很多搜索引擎中都是表示逻辑“或”的意思,用于表明多个搜索关键字间的关系,但一直以来,很多网友都误以为Google不支持“OR”的逻辑符,原因很简单:用了该逻辑符后,并没有出现相应的结果,反而是适得其反。究其原因就是在使用中没有注意英文大小写,一般情况下,在Google中是忽略英文大小写的,但“OR”却是例外的一个。举个例子:分别输入“搜索引擎or历史”和“搜索引擎OR历史”,所得到结果数量完全不同,因为前者要求网页中必须同时有“搜索引擎”和“历史”两个关键字,而后者则只要求其中之一就满足条件了,当然出现的结果数量差异就比较突出。

  三、如何选择服务器

  Google在互联网上有许多镜像站点,用于搜索的服务器也有数千台,但你可知道,它们对各种语种更新的速度是各自不同的,而且各服务器的更新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其采用的更新方式经常是梯度式进行,即先更新某些服务器,后来全面更新。在使用中本人发现,Google对中文语种最快更新的服务器是以下这个网址:www3.google.com,因为当我使用www.google.com没有找到任何结果时改用http://www3.google.com 进行搜索则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情况在搜索一些如时事新闻一类更新频繁的内容时效果更加明显。所以建议各位尽快更新书签中Google主页的网址。

  四、查找缩略词的全称

  无论在互联网上还是计算机术语中都存在着许多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缩略词,当遇到这些陌生的缩略词时,你是否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为了了解它的本义,只好不断翻阅各种专业字典或请教别人,其实,利用Google查找缩略词的全称或原义简直就是易如反掌,手到擒来,具体做法是:输入“缩略词英文缩写”(例如“VIP英文缩写”)即可。同时,只要稍做变通,用这个方法来搜索一些流行语也很方便:例如搜索“什么是MM”,其固定格式是以“什么是XX” 等形式进行输入,多数都能找到。

  五、搜索特定文件

  Google中支持特定文件搜索(“filetype:”就是它的搜索语法),这是一个非常强大而实用的功能却没有得到广大网友的重视。有了它的帮忙,网友不仅能搜索一般的文字页面,还能对某些二进制文档进行检索, “下载狂”从此可以很轻易找到所需的文件,“懒虫”们也可以“借花敬佛”,乐得自在:例如某个朋友过生日,想送上一则有趣的动画以表心意,但苦于自己不会做Flash或者懒得亲自动手,则可利用Google搜索一下,输入“birthday filetype:SWF”或“loveyou filetype:SWF”,就能找到许多精美的Flash,从中挑选一下寄过去就是了,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

  六、被人忽视的二则功能

  新闻组搜索和目录检索是Google的两个重要功能,只是国内朋友由于使用习惯上的缘故,对它们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长期以来,“泡”论坛和“灌水” 是不少网友每天必做的“功课”,但却不知道新闻组的信息量要比任何一个BBS都要大得多,其每天更新的信息更是BBS所难以项背的。当你在常规网页中不能找到答案,则建议点击搜索页面上的“网上论坛”标签试试。另一方面,如果想寻找某些专题网站,则可以访问Google的分类目录 “directory.Google.com/”(中文目录是http: //directory.Google.com/Top/World/Chinese_Simplified/)进行浏览,而且其目录是由全世界各地的义务编辑人员来审核挑选网页,并依照网页的性质及内容来分门别类。因此,在某一目录门类中进行搜索往往要比同类搜索引擎有更高的命中率和工作效率。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