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2000服务器安全配置

      技术 2004-12-16 10:24
WIN2000服务器安全配置


目前,WIN2000 SERVER是比较流行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之一,但是要想安全的配置微软的这个操作系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文试图对win2000 SERVER的安全配置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定制自己的WIN2000 SERVER;

1.版本的选择:WIN2000有各种语言的版本,对于我们来说,可以选择英文版或简体中文版,我强烈建议:在语言不成为障碍的情况下,请一定使用英文版。要知道,微软的产品是以Bug & Patch而著称的,中文版的Bug远远多于英文版,而补丁一般还会迟至少半个月(也就是说一般微软公布了漏洞后你的机子还会有半个月处于无保护状况)

2.组件的定制:win2000在默认情况下会安装一些常用的组件,但是正是这个默认安装是极度危险的(米特尼科说过,他可以进入任何一台默认安装的服务器,我虽然不敢这么说,不过如果你的主机是WIN2000 SERVER的默认安装,我可以告诉你,你死定了)你应该确切的知道你需要哪些服务,而且仅仅安装你确实需要的服务,根据安全原则,最少的服务+最小的权限=最大的安全。典型的WEB服务器需要的最小组件选择是:只安装IIS的Com Files,IIS Snap-In,WWW Server组件。如果你确实需要安装其他组件,请慎重,特别是:Indexing Service, FrontPage 2000 Server Extensions, Internet Service Manager (HTML)这几个危险服务。

3. 管理应用程序的选择
选择一个好的远程管理软件是非常重要的事,这不仅仅是安全方面的要求,也是应用方面的需要。Win2000的Terminal Service是基于RDP(远程桌面协议)的远程控制软件,他的速度快,操作方便,比较适合用来进行常规操作。但是,Terminal Service也有其不足之处,由于它使用的是虚拟桌面,再加上微软编程的不严谨,当你使用Terminal Service进行安装软件或重起服务器等与真实桌面交互的操作时,往往会出现哭笑不得的现象,例如:使用Terminal Service重起微软的认证服务器(Compaq, IBM等)可能会直接关机。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我建议你再配备一个远程控制软件作为辅助,和Terminal Service互补,象PcAnyWhere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 正确安装WIN2000 SERVER

1.分区和逻辑盘的分配,有一些朋友为了省事,将硬盘仅仅分为一个逻辑盘,所有的软件都装在C驱上,这是很不好的,建议最少建立两个分区,一个系统分区,一个应用程序分区,这是因为,微软的IIS经常会有泄漏源码/溢出的漏洞,如果把系统和IIS放在同一个驱动器会导致系统文件的泄漏甚至入侵者远程获取ADMIN。推荐的安全配置是建立三个逻辑驱动器,第一个大于2G,用来装系统和重要的日志文件,第二个放IIS,第三个放FTP,这样无论IIS或FTP出了安全漏洞都不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目录和系统文件。要知道,IIS和FTP是对外服务的,比较容易出问题。而把IIS和FTP分开主要是为了防止入侵者上传程序并从IIS中运行。(这个可能会导致程序开发人员和编辑的苦恼,管他呢,反正你是管理员J)

2.安装顺序的选择:不要觉得:顺序有什么重要?只要安装好了,怎么装都可以的。错!win2000在安装中有几个顺序是一定要注意的:

首先,何时接入网络:Win2000在安装时有一个漏洞,在你输入Administrator密码后,系统就建立了ADMIN$的共享,但是并没有用你刚刚输入的密码来保护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你再次启动后,在此期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ADMIN$进入你的机器;同时,只要安装一完成,各种服务就会自动运行,而这时的服务器是满身漏洞,非常容易进入的,因此,在完全安装并配置好win2000 SERVER之前,一定不要把主机接入网络。

其次,补丁的安装:补丁的安装应该在所有应用程序安装完之后,因为补丁程序往往要替换/修改某些系统文件,如果先安装补丁再安装应用程序有可能导致补丁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例如:IIS的HotFix就要求每次更改IIS的配置都需要安装(变不变态?)

三、 安全配置WIN2000 SERVER
即使正确的安装了WIN2000 SERVER,系统还是有很多的漏洞,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细致地配置。

1.端口:端口是计算机和外部网络相连的逻辑接口,也是计算机的第一道屏障,端口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主机的安全,一般来说,仅打开你需要使用的端口会比较安全,配置的方法是在网卡属性-TCP/IP-高级-选项-TCP/IP筛选中启用TCP/IP筛选,不过对于win2000的端口过滤来说,有一个不好的特性:只能规定开哪些端口,不能规定关闭哪些端口,这样对于需要开大量端口的用户就比较痛苦。

2.IIS:IIS是微软的组件中漏洞最多的一个,平均两三个月就要出一个漏洞,而微软的IIS默认安装又实在不敢恭维,所以IIS的配置是我们的重点,现在大家跟着我一起来:

首先,把C盘那个什么Inetpub目录彻底删掉,在D盘建一个Inetpub(要是你不放心用默认目录名也可以改一个名字,但是自己要记得)在IIS管理器中将主目录指向D:\Inetpub;

其次,那个IIS安装时默认的什么scripts等虚拟目录一概删除(罪恶之源呀,忘http://www.target.com/scripts/..%c1%1c../winnt/system32/cmd.exe了?我们虽然已经把Inetpub从系统盘挪出来了,但是还是小心为上),如果你需要什么权限的目录可以自己慢慢建,需要什么权限开什么。(特别注意写权限和执行程序的权限,没有绝对的必要千万不要给)

第三,应用程序配置:在IIS管理器中删除必须之外的任何无用映射,必须指的是ASP, ASA和其他你确实需要用到的文件类型,例如你用到stml等(使用server side include),实际上90%的主机有了上面两个映射就够了,其余的映射几乎每个都有一个凄惨的故事:htw, htr, idq, ida……想知道这些故事?去查以前的漏洞列表吧。什么?找不到在哪里删?在IIS管理器中右击主机->属性->WWW服务编辑->主目录配置->应用程序映射,然后就开始一个个删吧(里面没有全选的,嘿嘿)。接着在刚刚那个窗口的应用程序调试书签内将脚本错误消息改为发送文本(除非你想ASP出错的时候用户知道你的程序/网络/数据库结构)错误文本写什么?随便你喜欢,自己看着办。点击确定退出时别忘了让虚拟站点继承你设定的属性。
为了对付日益增多的cgi漏洞扫描器,还有一个小技巧可以参考,在IIS中将HTTP404 Object Not Found出错页面通过URL重定向到一个定制HTM文件,可以让目前绝大多数CGI漏洞扫描器失灵。其实原因很简单,大多数CGI扫描器在编写时为了方便,都是通过查看返回页面的HTTP代码来判断漏洞是否存在的,例如,著名的IDQ漏洞一般都是通过取1.idq来检验,如果返回HTTP200,就认为是有这个漏洞,反之如果返回HTTP404就认为没有,如果你通过URL将HTTP404出错信息重定向到HTTP404.htm文件,那么所有的扫描无论存不存在漏洞都会返回HTTP200,90%的CGI扫描器会认为你什么漏洞都有,结果反而掩盖了你真正的漏洞,让入侵者茫然无处下手(武侠小说中常说全身漏洞反而无懈可击,难道说的就是这个境界?)不过从个人角度来说,我还是认为扎扎实实做好安全设置比这样的小技巧重要的多。

最后,为了保险起见,你可以使用IIS的备份功能,将刚刚的设定全部备份下来,这样就可以随时恢复IIS的安全配置。还有,如果你怕IIS负荷过高导致服务器满负荷死机,也可以在性能中打开CPU限制,例如将IIS的最大CPU使用率限制在70%。

3.账号安全:
Win2000的账号安全是另一个重点,首先,Win2000的默认安装允许任何用户通过空用户得到系统所有账号/共享列表,这个本来是为了方便局域网用户共享文件的,但是一个远程用户也可以得到你的用户列表并使用暴力法破解用户密码。很多朋友都知道可以通过更改注册表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LSA-RestrictAnonymous = 1来禁止139空连接,实际上win2000的本地安全策略(如果是域服务器就是在域服务器安全和域安全策略中)就有这样的选项RestrictAnonymous(匿名连接的额外限制),这个选项有三个值:
0:None. Rely on default permissions(无,取决于默认的权限)
1:Do not allow enumeration of SAM accounts and shares(不允许枚举SAM帐号和共享)
2:No access without explicit anonymous permissions(没有显式匿名权限就不允许访问)
0这个值是系统默认的,什么限制都没有,远程用户可以知道你机器上所有的账号、组信息、共享目录、网络传输列表(NetServerTransportEnum等等,对服务器来说这样的设置非常危险。
1这个值是只允许非NULL用户存取SAM账号信息和共享信息。
2这个值是在win2000中才支持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一旦使用了这个值,你的共享估计就全部完蛋了,所以我推荐你还是设为1比较好。

好了,入侵者现在没有办法拿到我们的用户列表,我们的账户安全了……慢着,至少还有一个账户是可以跑密码的,这就是系统内建的administrator,怎么办?我改改改,在计算机管理->用户账号中右击administrator然后改名,改成什么随便你,只要能记得就行了。

不对不对,我都已经改了用户名了,怎么还是有人跑我管理员的密码?幸好我的密码够长,但是这也不是办法呀?嗯,那肯定是在本地或者Terminal Service的登录界面看到的,好吧,我们再来把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NT\CurrentVersion\winlogon项中的Don’t Display Last User Name串数据改成1,这样系统不会自动显示上次的登录用户名。
将服务器注册表HKEY_LOCAL_ MACHINE\SOFTWARE\Microsoft\ WindowsNT\CurrentVersion\Winlogon项中的Don‘t Display Last User Name串数据修改为1,隐藏上次登陆控制台的用户名。(哇,世界清静了)
  
5.安全日志: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台主机被别人入侵了,系统管理员请我去追查凶手,我登录进去一看:安全日志是空的,倒,请记住:Win2000的默认安装是不开任何安全审核的!那么请你到本地安全策略->审核策略中打开相应的审核,推荐的审核是:
账户管理 成功 失败
登录事件 成功 失败
对象访问 失败
策略更改 成功 失败
特权使用 失败
系统事件 成功 失败
目录服务访问 失败
账户登录事件 成功 失败
审核项目少的缺点是万一你想看发现没有记录那就一点都没辙;审核项目太多不仅会占用系统资源而且会导致你根本没空去看,这样就失去了审核的意义。

与之相关的是:
在账户策略->密码策略中设定:
密码复杂性要求 启用
密码长度最小值 6位
强制密码历史 5次
最长存留期 30天
在账户策略->账户锁定策略中设定:
账户锁定 3次错误登录
锁定时间 20分钟
复位锁定计数 20分钟

同样,Terminal Service的安全日志默认也是不开的,我们可以在Terminal Service Configration(远程服务配置)-权限-高级中配置安全审核,一般来说只要记录登录、注销事件就可以了。

7.目录和文件权限:
为了控制好服务器上用户的权限,同时也为了预防以后可能的入侵和溢出,我们还必须非常小心地设置目录和文件的访问权限,NT的访问权限分为:读取、写入、读取及执行、修改、列目录、完全控制。在默认的情况下,大多数的文件夹对所有用户(Everyone这个组)是完全敞开的(Full Control),你需要根据应用的需要进行权限重设。
在进行权限控制时,请记住以下几个原则:
1>限是累计的:如果一个用户同时属于两个组,那么他就有了这两个组所允许的所有权限;
2>拒绝的权限要比允许的权限高(拒绝策略会先执行)如果一个用户属于一个被拒绝访问某个资源的组,那么不管其他的权限设置给他开放了多少权限,他也一定不能访问这个资源。所以请非常小心地使用拒绝,任何一个不当的拒绝都有可能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3>文件权限比文件夹权限高(这个不用解释了吧?)
4>利用用户组来进行权限控制是一个成熟的系统管理员必须具有的优良习惯之一;
5>仅给用户真正需要的权限,权限的最小化原则是安全的重要保障;

8.预防DoS:
在注册表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中更改以下值可以帮助你防御一定强度的DoS攻击
SynAttackProtect REG_DWORD 2
EnablePMTUDiscovery REG_DWORD 0
NoNameReleaseOnDemand REG_DWORD 1
EnableDeadGWDetect REG_DWORD 0
KeepAliveTime REG_DWORD 300,000
PerformRouterDiscovery REG_DWORD 0
EnableICMPRedirects REG_DWORD 0

ICMP攻击:ICMP的风暴攻击和碎片攻击也是NT主机比较头疼的攻击方法,其实应付的方法也很简单,win2000自带一个Routing & Remote Access工具,这个工具初具路由器的雏形(微软真是的,什么都要做?听说最近又要做防火墙了)在这个工具中,我们可以轻易的定义输入输出包过滤器,例如,设定输入ICMP代码255丢弃就表示丢弃所有的外来ICMP报文(让你炸?我丢、丢、丢)

四、需要注意的一些事:
实际上,安全和应用在很多时候是矛盾的,因此,你需要在其中找到平衡点,毕竟服务器是给用户用而不是做OPEN HACK的,如果安全原则妨碍了系统应用,那么这个安全原则也不是一个好的原则。
网络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有空间的跨度,还有时间的跨度。很多朋友(包括部分系统管理员)认为进行了安全配置的主机就是安全的,其实这其中有个误区:我们只能说一台主机在一定的情况一定的时间上是安全的,随着网络结构的变化、新的漏洞的发现,管理员/用户的操作,主机的安全状况是随时随地变化着的,只有让安全意识和安全制度贯穿整个过程才能做到真正的安全。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Win2000安全的文章,在此向这些作者表示感谢。

Win2000 Server入侵监测
shotgun··yesky

------------------------------------------------------------------------------
入侵检测初步

  上一章我们谈到了Win2000 Server的安全配置,经过精心配置的Win2000服务器可以防御90%以上的入侵和渗透,但是,就象上一章结束时我所提到的:系统安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随着新漏洞的出现和服务器应用的变化,系统的安全状况也在不断变化着;同时由于攻防是矛盾的统一体,道消魔长和魔消道长也在不断的转换中,因此,再高明的系统管理员也不能保证一台正在提供服务的服务器长时间绝对不被入侵。

  所以,安全配置服务器并不是安全工作的结束,相反却是漫长乏味的安全工作的开始,本文我们将初步探讨Win2000服务器入侵检测的初步技巧,希望能帮助您长期维护服务器的安全。

  本文中所说的入侵检测指的是利用Win2000 Server自身的功能及系统管理员自己编写的软件/脚本进行的检测,使用防火墙(Firewall)或入侵监测系统(IDS)的技巧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现在假定:我们有一台Win2000 Server的服务器,并且经过了初步的安全配置(关于安全配置的详情可以参阅Win2000 Server安全配置入门<一>),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入侵者将被拒之门外。(哈哈,我管理员可以回家睡大觉去了)慢着,我说的是大部分,不是全部,经过初步安全配置的服务器虽然可以防御绝大多数的Script kid(脚本族-只会用别人写的程序入侵服务器的人),遇到了真正的高手,还是不堪一击的。虽然说真正的高手不会随便进入别人的服务器,但是也难保有几个品行不端的邪派高手看上了你的服务器。(我真的这么衰么?)而且,在漏洞的发现与补丁的发布之间往往有一段时间的真空,任何知道漏洞资料的人都可以乘虚而入,这时,入侵检测技术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入侵的检测主要还是根据应用来进行,提供了相应的服务就应该有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来进行保护,对于一般的主机来说,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基于80端口入侵的检测

  WWW服务大概是最常见的服务之一了,而且由于这个服务面对广大用户,服务的流量和复杂度都很高,所以针对这个服务的漏洞和入侵技巧也最多。对于NT来说,IIS一直是系统管理员比较头疼的一部分(恨不得关了80端口),不过好在IIS自带的日志功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入侵检测的得力帮手。IIS自带的日志文件默认存放在System32/LogFiles目录下,一般是按24小时滚动的,在IIS管理器中可以对它进行详细的配置。(具体怎么配我不管你,不过你要是不详细记录,回头查不到入侵者的IP可不要哭)

  现在我们再假设(怎么老是假设呀,烦不烦?)别急呀,我不能为了写这篇文章真的去黑掉一台主机,所以只好假设了,我们假设一台WEB服务器,开放了WWW服务,你是这台服务器的系统管理员,已经小心地配置了IIS,使用W3C扩展的日志格式,并至少记录了时间(Time)、客户端IP(Client IP)、方法(Method)、URI资源(URI Stem)、URI查询(URI Query),协议状态(Protocol Status),我们用最近比较流行的Unicode漏洞来进行分析:打开IE的窗口,在地址栏输入:127.0.0.1/scripts/..%c1% 1c../winnt/system32/cmd.exe?/c+dir 默认的情况下你可以看到目录列表(什么?你已经做过安全配置了,看不到?恢复默认安装,我们要做个实验),让我们来看看IIS的日志都记录了些什么,打开Ex010318.log(Ex代表W3C扩展格式,后面的一串数字代表日志的记录日期):07:42:58 127.0.0.1 GET /scripts/..\../winnt/system32\cmd.exe /c+dir 200上面这行日志表示在格林威治时间07:42:58(就是北京时间23:42:58),有一个家伙(入侵者)从127.0.0.1的IP在你的机器上利用Unicode漏洞(%c1%1c被解码为"\",实际的情况会因为Windows语言版本的不同而有略微的差别)运行了cmd.exe,参数是/c dir,运行结果成功(HTTP 200代表正确返回)。(哇,记录得可真够全的,以后不敢随便乱玩Unicode了)

  大多数情况下,IIS的日志会忠实地记录它接收到的任何请求(也有特殊的不被IIS记录的攻击,这个我们以后再讨论),所以,一个优秀的系统管理员应该擅长利用这点来发现入侵的企图,从而保护自己的系统。但是,IIS的日志动辄数十兆、流量大的网站甚至数十G,人工检查几乎没有可能,唯一的选择就是使用日志分析软件,用任何语言编写一个日志分析软件(其实就是文本过滤器)都非常简单,不过考虑到一些实际情况(比如管理员不会写程序,或者服务器上一时找不到日志分析软件),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比方说你想知道有没有人从80端口上试图取得你的Global.asa文件,可以使用以下的CMD命令:find "Global.asa" ex010318.log /i这个命令使用的是NT自带的find.exe工具(所以不怕紧急情况找不着),可以轻松的从文本文件中找到你想过滤的字符串,"Global.asa"是需要查询的字符串,ex010318.log是待过滤的文本文件,/i代表忽略大小写。因为我无意把这篇文章写成微软的Help文档,所以关于这个命令的其他参数以及它的增强版FindStr.exe的用法请去查看Win2000的帮助文件。

  无论是基于日志分析软件或者是Find命令,你都可以建立一张敏感字符串列表,包含已有的IIS漏洞(比如"+.htr")以及未来将要出现的漏洞可能会调用的资源(比如Global.asa或者cmd.exe),通过过滤这张不断更新的字符串表,一定可以尽早了解入侵者的行动。

  需要提醒的是,使用任何日志分析软件都会占用一定的系统资源,因此,对于IIS日志分析这样低优先级的任务,放在夜里空闲时自动执行会比较合适,如果再写一段脚本把过滤后的可疑文本发送给系统管理员,那就更加完美了。同时,如果敏感字符串表较大,过滤策略复杂,我建议还是用C写一个专用程序会比较合算。
2、 基于安全日志的检测

  通过基于IIS日志的入侵监测,我们能提前知道窥伺者的行踪(如果你处理失当,窥伺者随时会变成入侵者),但是IIS日志不是万能的,它在某种情况下甚至不能记录来自80端口的入侵,根据我对IIS日志系统的分析,IIS只有在一个请求完成后才会写入日志,换言之,如果一个请求中途失败,日志文件中是不会有它的踪影的(这里的中途失败并不是指发生HTTP400错误这样的情况,而是从TCP层上没有完成HTTP请求,例如在POST大量数据时异常中断),对于入侵者来说,就有可能绕过日志系统完成大量的活动。

  而且,对于非80 Only的主机,入侵者也可以从其它的服务进入服务器,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监测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Win2000自带了相当强大的安全日志系统,从用户登录到特权的使用都有非常详细的记录,可惜的是,默认安装下安全审核是关闭的,以至于一些主机被黑后根本没法追踪入侵者。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在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审核策略中打开必要的审核,一般来说,登录事件与账户管理是我们最关心的事件,同时打开成功和失败审核非常必要,其他的审核也要打开失败审核,这样可以使得入侵者步步维艰,一不小心就会露出马脚。仅仅打开安全审核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配置安全日志的大小及覆盖方式,一个老练的入侵者就能够通过洪水般的伪造入侵请求覆盖掉他真正的行踪。通常情况下,将安全日志的大小指定为50MB并且只允许覆盖7天前的日志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设置了安全日志却不去检查跟没有设置安全日志几乎一样糟糕(唯一的优点是被黑了以后可以追查入侵者),所以,制定一个安全日志的检查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安全日志,推荐的检查时间是每天上午,这是因为,入侵者喜欢夜间行动(速度快呀,要不你入侵到一半的时候连不上了,那可是哭都哭不出来)上午上班第一件事正好看看日志有没有异常,然后就可以放心去做其他的事了。如果你喜欢,也可以编写脚本每天把安全日志作为邮件发送给你(别太相信这个了,要是哪个高手上去改了你的脚本,每天发送"平安无事"……)

  除了安全日志,系统日志和应用程序日志也是非常好的辅助监测工具,一般来说,入侵者除了在安全日志中留下痕迹(如果他拿到了Admin权限,那么他一定会去清除痕迹的),在系统和应用程序日志中也会留下蛛丝马迹,作为系统管理员,要有不放过任何异常的态度,这样入侵者就很难隐藏他们的行踪。

3、 文件访问日志与关键文件保护

  除了系统默认的安全审核外,对于关键的文件,我们还要加设文件访问日志,记录对他们的访问。

  文件访问有很多的选项:访问、修改、执行、新建、属性更改......一般来说,关注访问和修改就能起到很大的监视作用。

  例如,如果我们监视了系统目录的修改、创建,甚至部分重要文件的访问(例如cmd.exe,net.exe,system32目录),那么,入侵者就很难安放后门而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要注意的是,监视的关键文件和项目不能太多,否则不仅增加系统负担,还会扰乱日常的日志监测工作
(哪个系统管理员有耐心每天看四、五千条垃圾日志?)

  关键文件不仅仅指的是系统文件,还包括有可能对系统管理员/其他用户构成危害的任何文件,例如系统管理员的配置、桌面文件等等,这些都是有可能用来窃取系统管理员资料/密码的。

4、 进程监控

  进程监控技术是追踪木马后门的另一个有力武器,90%以上的木马和后门是以进程的形式存在的(也有以其他形式存在的木马,参见《揭开木马的神秘面纱三》),作为系统管理员,了解服务器上运行的每个进程是职责之一(否则不要说安全,连系统优化都没有办法做),做一份每台服务器运行进程的列表非常必要,能帮助管理员一眼就发现入侵进程,异常的用户进程或者异常的资源占用都有可能是非法进程。除了进程外,DLL也是危险的东西,例如把原本是exe类型的木马改写为dll后,使用rundll32运行就比较具有迷惑性。
5、 注册表校验

  一般来说,木马或者后门都会利用注册表来再次运行自己,所以,校验注册表来发现入侵也是常用的手法之一。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入侵者只懂得使用流行的木马,那么由于普通木马只能写入特定的几个键值(比如Run、Runonce等等),查找起来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对于可以自己编写/改写木马的人来说,注册表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藏身,靠手工查找就没有可能了。(注册表藏身千变万化,例如需要特别提出来的FakeGina技术,这种利用WINNT外嵌登录DLL(Ginadll)来获得用户密码的方法最近比较流行,一旦中招,登录用户的密码就会被记录 无遗,具体的预防方法我这里就不介绍了。)应对的方法是监控注册表的任何改动,这样改写注册表的木马就没有办法遁形了。监控注册表的软件非常多,很多追查木马的软件都带有这样的功能,一个监控软件加上定期对注册表进行备份,万一注册表被非授权修改,系统管理员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

6、端口监控

  虽然说不使用端口的木马已经出现,但是大部分的后门和木马还是使用TCP连接的,监控端口的状况对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封锁端口的主机来说就是非常重要的了,我们这里不谈使用NDIS网卡高级编程的IDS系统,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了解自己服务器上开放的端口甚至比对进程的监控更加重要,常常使用netstat查看服务器的端口状况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但是并不能24小时这样做,而且NT的安全日志有一个坏习惯,喜欢记录机器名而不是IP(不知道比尔盖子怎么想的),如果你既没有防火墙又没有入侵检测软件,倒是可以用脚本来进行IP日志记录的,看着这个命令:

netstat -n -p tcp 10>>Netstat.log,这个命令每10秒钟自动查看一次TCP的连接状况,基于这个命令我们做一个Netlog.bat文件:
time /t>>Netstat.log
Netstat -n -p tcp 10>>Netstat.log

  这个脚本将会自动记录时间和TCP连接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网站访问量比较大,这样的操作是需要消耗一定的CPU时间的,而且日志文件将越来越大,所以请慎之又慎。(要是做个脚本就完美无缺,谁去买防火墙?:)

  一旦发现异常的端口,可以使用特殊的程序来关联端口、可执行文件和进程(如inzider就有这样的功能,它可以发现服务器监听的端口并找出与该端口关联的文件,inzider可以http://www.nttoolbox.com下载到),这样无论是使用TCP还是UDP的木马都无处藏身。

7、终端服务的日志监控

  单独将终端服务(Terminal Service)的日志监控分列出来是有原因的,微软Win2000服务器版中自带的终端服务Terminal Service是一个基于远程桌面协议(RDP)的工具,它的速度非常快,也很稳定,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远程管理软件,但是因为这个软件功能强大而且只受到密码的保护,所以也非常的危险,一旦入侵者拥有了管理员密码,就能够象本机一样操作远程服务器(不需要高深的NT命令行技巧,不需要编写特殊的脚本和程序,只要会用鼠标就能进行一切系统管理操作,实在是太方便、也实在是太可怕了)。虽然很多人都在使用终端服务来进行远程管理,但是,并不是人人都知道如何对终端服务进行审核,大多数的终端服务器上并没有打开终端登录的日志,其实打开日志审核是很容易的,在管理工具中打开远程控制服务配置(Terminal Service Configration),点击"连接",右击你想配置的RDP服务(比如 RDP-TCP(Microsoft RDP 5.0),选中书签"权限",点击左下角的"高级",看见上面那个"审核"了么?我们来加入一个Everyone组,这代表所有的用户,然后审核他的"连接"、"断开"、"注销"的成功和"登录"的成功和失败就足够了,审核太多了反而不好,这个审核是记录在安全日志中的,可以从"管理工具"->"日志查看器"中查看。现在什么人什么时候登录我都一清二楚了,可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个破烂玩艺居然不记录客户端的IP(只能查看在线用户的IP),而是华而不实的记录什么机器名,倒!要是别人起个PIG的机器名你只好受他的嘲弄了,不知道微软是怎么想的,看来还是不能完全依赖微软呀,我们自己来吧?写个程序,一切搞定,你会C么?不会?VB呢?也不会?Delphi?……什么?你什么编程语言都不会?我倒,毕竟系统管理员不是程序员呀,别急别急,我给你想办法,我们来建立一个bat文件,叫做TSLog.bat,这个文件用来记录登录者的IP,内容如下:

time /t >>TSLog.log
netstat -n -p tcp | find ":3389">>TSLog.log
start Explorer

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文件的含义:

第一行是记录用户登录的时间,time /t的意思是直接返回系统时间(如果不加/t,系统会等待你输入新的时间) ,然后我们用追加符号">>"把这个时间记入TSLog.log作为日志的时间字段;

第二行是记录用户的IP地址,netstat是用来显示当前网络连接状况的命令,-n表示显示IP和端口而不是域名、协议,-ptcp是只显示tcp协议,然后我们用管道符号"|"把这个命令的结果输出给find命令,从输出结果中查找包含":3389"的行(这就是我们要的客户的IP所在的行,如果你更改了终端服务的端口,这个数值也要作相应的更改),最后我们同样把这个结果重定向到日志文件TSLog.log中去,于是在SLog.log文件中,记录格式如下:

22:40
TCP  192.168.12.28:3389  192.168.10.123:4903   ESTABLISHED
22:54
TCP  192.168.12.28:3389   192.168.12.29:1039   ESTABLISHED

也就是说只要这个TSLog.bat文件一运行,所有连在3389端口上的IP都会被记录,那么如何让这个批处理文件自动运行呢?我们知道,终端服务允许我们为用户自定义起始的程序,在终端服务配置中,我们覆盖用户的登录脚本设置并指定TSLog.bat为用户登录时需要打开的脚本,这样每个用户登录后都必须执行这个脚本,因为默认的脚本(相当于shell环境)是Explorer(资源管理器),所以我在TSLog.bat的最后一行加上了启动Explorer的命令startExplorer,如果不加这一行命令,用户是没有办法进入桌面的!当然,如果你只需要给用户特定的Shell:

例如cmd.exe或者word.exe你也可以把start Explorer替换成任意的shell。这个脚本也可以有其他的写法,作为系统管理员,你完全可以自由发挥你的想象力、自由利用自己的资源,例如写一个脚本把每个登录用户的IP发送到自己的信箱对于重要的服务器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正常情况下一般的用户没有查看终端服务设置的权限,所以他不会知道你对登录进行了IP审核,只要把TSLog.bat文件和TSLog.log文件放在比较隐蔽的目录里就足够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终端服务日志策略,并没有太多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权限机制,如果服务器有更高的安全要求,那还是需要通过编程或购买入侵监测软件来完成的。

8、陷阱技术

  早期的陷阱技术只是一个伪装的端口服务用来监测扫描,随着矛和盾的不断升级,现在的陷阱服务或者陷阱主机已经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象真正的服务,不仅能截获半开式扫描,还能伪装服务的回应并记录入侵者的行为,从而帮助判断入侵者的身份。

  我本人对于陷阱技术并不是非常感兴趣,一来从技术人员角度来说,低调行事更符合安全的原则;二来陷阱主机反而成为入侵者跳板的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小说中,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如果架设了陷阱反而被用来入侵,那真是偷鸡不成了。

  记得CoolFire说过一句话,可以用来作为对陷阱技术介绍的一个结束:在不了解情况时,不要随便进入别人的系统,因为你永远不能事先知道系统管理员是真的白痴或者伪装成白痴的天才......

  入侵监测的初步介绍就到这里,在实际运用中,系统管理员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直接关系到他的安全敏感度,只有身经百战而又知识丰富、仔细小心的系统管理员才能从一点点的蛛丝马迹中发现入侵者的影子,未雨绸缪,扼杀入侵的行动。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