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经济十大流行词

      关注 2005-1-1 13:23
CPI

2004年CPI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8%,让市场吓了一跳,但更让人吃惊的还在后头,5月份上升4.4%,7月上涨5.3%,8月份升幅同样为5.3%,保持了7年来的历史高位,9月份再涨5.2%。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CPI的波动成为了上至官员学者、下至普通百姓关注的焦点,发改委近日预测2004年全年CPI涨幅在4%左右将成为1997年以来物价涨幅最高的一年。

1300点

沪综指1300点被视为5年铁底。2004年下半年股票市场就围绕1300点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保卫战。9月9日1300点被击穿,但指数在该点位以下只持续了3天就迅速反弹,重回1300点以上。9日以后,大盘数次试探1300这个点位,并于17日收于其下。市场人士认为跌破1300点已使股市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危机,在危机关头往往有利好消息出台,也强化了投资者对1300点这个铁底的认识。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旋律。面对着物价持续上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煤电油运全面趋紧的情况,国家严加管理土地政策,坚决把住土地供给闸门,采取了诸如依法处置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等措施;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相继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并促进信贷结构优化,有效控制了信贷风险。专家指出,宏观调控为国民经济这艘大船平稳较快航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板

6月25日新合成等8家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小企业板块在深交所正式开盘。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同时又通过阶段性的安排保障了创业板市场建设这一长期目标的最终实现,在考虑解决问题的现实针对性的同时,为长期目标的实现预留了空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8家公司登陆中小企业板。

整体上市

4月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同时公布了吸收合并方案,百联集团整体上市正式启航;此外TCL集团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旗下A股上市公司TCL通讯,同时进行IPO,实现了集团整体上市;武钢股份通过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用以收购武钢集团的资产实现了变相“整体上市”,整体上市的“种子选手”还有很多。整体上市或集团上市成为了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的热门词汇。

以股抵债

7月为解决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同意进行“以股抵债”试点。电广传媒率先推出“以股抵债”方案,华北制药(资讯行情论坛)的抵债方案也获得了国资委的批准,以股抵债能否真正解决大股东欠款问题获得市场的普遍期待。

创新

创新是2004年下半年券商和基金公司的重点工作。11月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和光大证券成为证监会首批创新试点证券公司,其筹备的创新产品达到了几十种,而随着LOF和ETF的相继面市,基金的创新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房价泡沫

2004年,关于房地产“泡沫”的争论成为房地产市场一个贯穿始终的话题。在商品房销售旺盛的前提下,房价一直居高不下,空置时间长的房屋面积比重也增大。一方面是需求旺盛,一方面符合百姓购买力的经济适用房供应比例却在下降。有专家提出国内房地产业挟持着中国经济,如果让国内房地产的泡沫任意地吹大,最后承担这种泡沫破灭的只能是国内各银行。

升值

海外市场对人民币一直有比较强的升值预期,甚至携巨资豪赌人民币升值,并频频以各种手段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中国不会迫于外界压力对人民币重新估值,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是重大的经济政策,中国将不会迫于外界压力而令人民币升值。在时间恰当的时候,中国才会考虑对人民币重新估值。如果国际社会继续对人民币进行热炒,这项措施就不可能出台。

国九条

2月2日“国九条”出台。“国九条”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10多年来“摸着石头过河”时代的结束,基金经理们从各个角度向投资者描绘着“后国九条时代”的辉煌,几乎到了言必称“国九条”的程度。“国九条”指明了路线图,但制度性建设并不等同于救市,“国九条”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进入了相对空白期。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