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秋节了,单位今天又发月饼了,是五星级**大饭店的。下午去领,打开一看,统统都是8月23日生产的。到几天已经快要过期了。人们纷纷咒骂,怎么拿这种东西前来骗人。换来换去,终于找到几盒13日出品的领了回来。
上楼来,打开仔细观瞧,原来大饭店只是监制,实际生产厂家是北京一家食品公司。昨日生产出来,今日就已经到了这里,实在是“神速”。
发这种东西,搞得人人不满,颇有怨言。你说何必呢?!难道非要这样过中秋吗?
前几天,财经周刊发了一组报道,专门探讨了中秋节的复兴,摘录一段:
键入“中秋”,上网“百度”一下,出现了6万多条新闻,而这其中90%都与月饼有关;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月饼广告、商家中秋促销的消息也让人目不暇接……
以团圆、赏月为主的中秋节,不知不觉间,已改朝换代,成了“赏月饼”,收获最大的可能要算“热热闹闹过中秋,敲锣打鼓卖月饼”的商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感怀,不知不觉间,被商家“月饼经济”的硝烟所缭绕;
对中秋的记忆“烙印”,不知不觉间,已成为让人瞠目结舌的天价月饼,被“新闻调查”的陈馅月饼事件……
中秋怎么只剩下了月饼?
“同住在一个城市之中,父母兄妹平时已走动颇多,对于中秋的团圆,已不太在意;而家远的人们,这一天未必能赶回去和家人团聚。中秋,到现在也就是个‘意思’吧,也只有吃月饼可以‘代表’一下,过中秋了!”一位中年人直言他的内心之想,快过中秋了,单位发月饼、逛商场看月饼、走亲访友拎着月饼,这才能渲染起中秋节的气氛。“本来中秋不像春节等隆重,传统意义上的团圆、赏月又逐渐的淡化,如果再缺少月饼这个中秋‘道具’的烘托,那就真的有点寂寞了。”
——燕赵都市报 http://www.yzdsb.com.cn/20050912/ca528837.htm
————————————————————————————————————
一直在嚷嚷要把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看来这对复兴传统文化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不过单单靠这个恐怕还是不够。
大长今之所以热播,在韩国、日本、香港、台湾、大陆、掀起一片热潮,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电视剧充分体现了韩国的传统文化,在韩国也掀起了一场复兴韩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我们也应该这样,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融入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同时对其他的文化兼收并蓄,我们的文化复兴才真正有希望。
————————————————————————————————————
传承与借鉴——中国节的复兴
有人担心这种西方文化的“入侵”会导致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消亡,认为以西方工业文明为代表的全球化浪潮会击败以农耕文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需要从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来解答。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曾经有一个观点,认为五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顶峰是在唐宋时期,以“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吸纳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使得中华文化在当时成为世界的主流,但遗憾的是,这种自然演进不幸被异族的入侵打断,自明清以来,中华文化渐趋保守,发展至近代,终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坚船利炮面前败下阵来。
尽管如此,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历经5000年而绵延至今,其他文明则或随着异族的征服而烟消云散,或在历史进程中分崩离析,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明中的独有特质就在于,它像一个巨大的海绵,有着极强的吸纳力,外来的入侵内部的朝代更替,中华文化的传统却总能代代传承,并能因时而变,这正是我们民族复兴的巨大潜力。
其实,即使是那些备受人们追捧的洋节,在进入中国之后也不得不做出某些改变,聪明的中国人已经把洋节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从前面的调查中可见一斑。这表明我们并不是在西方文化面前全面照搬,而是在因时而变,把这些西方人的节日重新予以东方人的诠释。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传统的东西并不都是符合现代的,比如庙会的走向消亡就是一个例证,但我们不应轻视节日文化的内涵,不应该漠视节日文化的衰落,应该很好的保护它。传统和现代并不是矛盾的,只不过,有些传统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所占的地位没有过去那么显赫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传统的彻底放弃,这些传统的节日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在社会中总会有它生存的空间。
——燕赵都市报 http://www.yzdsb.com.cn/20050912/ca528834.htm
上楼来,打开仔细观瞧,原来大饭店只是监制,实际生产厂家是北京一家食品公司。昨日生产出来,今日就已经到了这里,实在是“神速”。
发这种东西,搞得人人不满,颇有怨言。你说何必呢?!难道非要这样过中秋吗?
前几天,财经周刊发了一组报道,专门探讨了中秋节的复兴,摘录一段:
键入“中秋”,上网“百度”一下,出现了6万多条新闻,而这其中90%都与月饼有关;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月饼广告、商家中秋促销的消息也让人目不暇接……
以团圆、赏月为主的中秋节,不知不觉间,已改朝换代,成了“赏月饼”,收获最大的可能要算“热热闹闹过中秋,敲锣打鼓卖月饼”的商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感怀,不知不觉间,被商家“月饼经济”的硝烟所缭绕;
对中秋的记忆“烙印”,不知不觉间,已成为让人瞠目结舌的天价月饼,被“新闻调查”的陈馅月饼事件……
中秋怎么只剩下了月饼?
“同住在一个城市之中,父母兄妹平时已走动颇多,对于中秋的团圆,已不太在意;而家远的人们,这一天未必能赶回去和家人团聚。中秋,到现在也就是个‘意思’吧,也只有吃月饼可以‘代表’一下,过中秋了!”一位中年人直言他的内心之想,快过中秋了,单位发月饼、逛商场看月饼、走亲访友拎着月饼,这才能渲染起中秋节的气氛。“本来中秋不像春节等隆重,传统意义上的团圆、赏月又逐渐的淡化,如果再缺少月饼这个中秋‘道具’的烘托,那就真的有点寂寞了。”
——燕赵都市报 http://www.yzdsb.com.cn/20050912/ca528837.htm
————————————————————————————————————
一直在嚷嚷要把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看来这对复兴传统文化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不过单单靠这个恐怕还是不够。
大长今之所以热播,在韩国、日本、香港、台湾、大陆、掀起一片热潮,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电视剧充分体现了韩国的传统文化,在韩国也掀起了一场复兴韩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我们也应该这样,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融入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同时对其他的文化兼收并蓄,我们的文化复兴才真正有希望。
————————————————————————————————————
传承与借鉴——中国节的复兴
有人担心这种西方文化的“入侵”会导致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消亡,认为以西方工业文明为代表的全球化浪潮会击败以农耕文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需要从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来解答。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曾经有一个观点,认为五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顶峰是在唐宋时期,以“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吸纳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使得中华文化在当时成为世界的主流,但遗憾的是,这种自然演进不幸被异族的入侵打断,自明清以来,中华文化渐趋保守,发展至近代,终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坚船利炮面前败下阵来。
尽管如此,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历经5000年而绵延至今,其他文明则或随着异族的征服而烟消云散,或在历史进程中分崩离析,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明中的独有特质就在于,它像一个巨大的海绵,有着极强的吸纳力,外来的入侵内部的朝代更替,中华文化的传统却总能代代传承,并能因时而变,这正是我们民族复兴的巨大潜力。
其实,即使是那些备受人们追捧的洋节,在进入中国之后也不得不做出某些改变,聪明的中国人已经把洋节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从前面的调查中可见一斑。这表明我们并不是在西方文化面前全面照搬,而是在因时而变,把这些西方人的节日重新予以东方人的诠释。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传统的东西并不都是符合现代的,比如庙会的走向消亡就是一个例证,但我们不应轻视节日文化的内涵,不应该漠视节日文化的衰落,应该很好的保护它。传统和现代并不是矛盾的,只不过,有些传统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所占的地位没有过去那么显赫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传统的彻底放弃,这些传统的节日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在社会中总会有它生存的空间。
——燕赵都市报 http://www.yzdsb.com.cn/20050912/ca528834.htm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