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才能贴心。

      自说自话 2009-4-4 0:9

昨晚无聊,故在5D闲逛,逛到了两个特别让人看了感到内心柔软的blog。

一个是小天使的家,一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在5D建的学生成长blog:40个小天使。

除了常规的在校表现公布,还有最重要的:搭建一个平台:促使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同时也分享家长的一些好的教育方式与经验,每个页面生成的摘要预览还特意都选取了可爱的图片。

曾经,想过当一名普通的老师,最希望是幼儿园老师,然后是小学、初中或高中,用着自己的方式、耐心去影响他们。或许,我也会像小天使的家的主人一样,用一个平台,驾起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不单纯计较学生的成绩,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不用传统的说教,而是用行动、关爱去影响。

另一个是和雷公相像的,记录宝宝成长的BB的星光游乐场

B妈用相机、文字记录着BB的成长经历,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除了B式宝宝的情况,甚至还别出心裁地用图片方式制作整个日志,估计不是担心文章被COPY,而是希望能够出来的效果最好。

想起了雷公,一样地用心纪录九九的成长历程:调皮的、可爱的、懂事的、……的话语、瞬间、事件,为九九留下了最是真实的童年纪录。

突然想到了刘墉在世说心语里说的“用心与贴心”。

今天如果你要跟女朋友求婚,先去买了钻戒,再物色餐馆,打算在两人最有情调的“微醺之际”拿出钻戒,你会找很热闹的,还是比较安静又有音乐和烛光的餐馆?你会坐在门口的位子、靠厨房厕所的位子,还是比较没有干扰的角落?

告诉你个真事,我以前有个朋友,就因为没早订位,不得不坐在餐厅门口,结果才开口求婚,女生就皱起眉:「不要在这边问我好不好?这么乱。」你说,是不是坐的地方很重要?

或许,您说您早结婚了,又不打算离婚,所以用不着。那么我要问你,你总会去探病吧!你进病房,看到病人躺在床上,你是不是走过去,站在他的床前,看着他说话?

换个角度,如果今天是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来探视。一个人是站在你床前,居高临下地,问你「觉得好多了吧?」

另一人特别去拿了把椅子,到床边,坐在椅子上问你「觉得好多了吧?」。再不然,找不到椅子,他蹲在床边,或半蹲半跪。如果是很近的朋友,还摸着你的手,问你:「觉得好多了吧?」

请问,你是不是感觉后面那两个,来得更贴心?

因为站在床前,给人压迫感,看起来像医生,一副不打算久留的样子,如果他再作出满脸愁容,更糟糕!让人觉得他好像特别来「道别」。

还有一点,如果别人探病,只来一次,某人来两次。甚至在你痊愈之后碰到,他还问候你,那就很不一样了。

因为他念着你,显然把你放在心上。

又好比去年你请人吃生日宴,今年没到时候,有人就主动问,某月某日不是你的生日吗?你当然觉得贴心。

其实他可能只是写在日记本子,或输入计算机。有些主管甚至会要秘书为他作纪录,每次聚会前先提醒他,甚至站在他身边,譬如一见到你就小声对他说:’这位王小姐的孩子上个礼拜摔一跤”。于是他能一见你面,就关心地说:「王小姐,听说你孩子上个礼拜摔伤了,完全好了吧?」

没错,他贴心的问候,是特别有心安排的。但是哪个「贴心」能不先「有心」呢?「有心」是「贴心」的第一步啊!

由此可知,好的沟通,不只要会讲话,注意环境,还得「有心」地安排。就让我举个最常发生的例子吧!

请问,你在家是怎么训孩子的?

你是一边炒菜,一边转头训?吃饭的时候,拿筷子指着训?还是吃完饭,你坐在沙发上看孩子要溜,大吼一声:「你过来!我有话要问你!」于是他站着,你坐着训。

这些训话的场合和时机对吗?

你一边炒菜一边骂。孩子会严肃对待吗?只怕一转眼,人就不见了。

你一边吃饭一边骂,大家吃得好吗?只怕全家都胃痛。

你坐着、他站着,如果他又是个大个儿,黑呼呼的一个影子,对你压过来,你能有气势吗?

现在换个方式。

如果你早早就对孩子说:「今儿晚上九点钟,我能不能到你房间去一下,跟你聊聊?」

请问,如果你是你孩子,听了之后,会不会有点紧张。天哪!老妈或老爸为什么这么正式地问我,出了什么事吗?

只怕你还没去骂他,他已经把自己可能犯的错,先想过一遍了。

到时候,你敲他房门,表示了对他的尊重。又关上房门,表示谈话的私密。

接着,又有几种选择──

你可以站在他的书桌前,盯着坐在椅子上的孩子谈话。也可以拉把椅子,跟他面对面细谈。

如果是母女,你这位妈妈还可以往女儿床边一坐,招招手,叫女儿过来,坐在你旁边,然后拉着她的手,母女谈心,轻声细语地:「孩子啊,让妈跟妳说说贴心话,妈妈一直想问问妳……」

各位观众,你去想想这场景,炒菜、吃饭、坐在客厅沙发上、站在孩子书桌前,和坐在他身边,是不是明明说的是一样的内容,却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最后让我再强调一次,先要用心,才能贴心;姿态对、场合对、时间对,先成功一半!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