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底不同?

      自说自话 2009-2-15 0:33

忙碌的情人节,比上班还累。

早上7点起床,7点半出门,8点30到喝早茶(广东的吃早餐)地方,9点多开始分享……一直到12点半;1点坐车到图书馆,逛图书馆,2点活动开始,4点结束,饿,小吃一份,5点赶到集合地点,和老大一起回家。。。晚上7点开始做饭,8点收拾洗碗,然后看电视,边瞌睡,直至10点半。

有点小政治~实质是关注自己的未来啦。

一直在看凤凰卫视的节目,《一虎一席谈》,降低事业单位养老金是不是公平?

看着台上台下的激烈讨论,说句实在话,我还是比较喜欢小平同志的:得考虑广大农民朋友的养老问题,而在当前资源有限、不能做到都像事业、机关单位一样水平的情况下,那就降下来,迁就下更广大的群体吧,中国不是最喜欢讲少数服从多数的嘛?

或许有些人要不同意我的看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这些钱即使减下来了,是否一定能到达农民朋友的手中?或许我是太单蠢了,只是我还是愿意蠢一点,相信好人比较多,即使有贪污的,但至少还是会有到他们手中的那部分的。

对于如果要降低养老金,应该从机关公务员行列开始的提法,一女观众十分激动,理由是:养老金的降低更容易导致贪污的出现。

老大在旁边搭了句,难道香港的廉政是因为公务员待遇薪酬高么?不从制度、机制上去更好地完善,那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会有贪污。

想起了电梯里面的“廉”文化宣传,那天单位的哥哥还在开玩笑,这图画就做得不廉洁,用的年画小孩,一个就捧着金元宝,一个拿着玉如意。更别提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了,而公益广告宣传,则是国内媒体的一个软肋了。

一直特别喜欢香港的公益广告,不管刘德华拍的那个倡导更好服务态度的,还是几个小孩子关于希望的,当然还有那个模仿得奖冠军宣传职业无贵贱——赞扬清洁工人的,更还有宣扬包容、接纳、换位思考精神的:每个人都有丈量世界、衡量事物的标准,不必相互指责和固执,多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多沟通,多交流,就好了。

突然很想知道香港的廉政工作都如何开展的。

正好又接着播出了静默的革命,重点讲述香港廉政公署的由来。宣传的手段看来比国内要丰富多了,电影、电视剧、公益广告、案件成功办理……

当看到廉政公署的工作人员去查处警察队伍的贪污事项时,我突然很好奇,难道廉政公署拥有自己的暴力机关?或许,这个话题可以留待问Thomas了~

昨天下午,Thomas和我们聊了香港义工的发展情况:观念上:港人参与义工的感觉,更像是一种习惯性行为,而不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想着助人的行为。实际操作上:义工分属于不同的义工机构——纯粹的民间组织,政府在97年后成立了相应统筹管理的科室,但是也只作为提供资源、给与嘉许(只有精神称号,不会有任何的其他物质奖励)的角色,不直接管理义工。义工活动开展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同时,义工的背后,会有社工一起参与方案的制作等。

听完我们只有感慨的份了。两地文化差别太大了,就像火锅,清汤和麻辣汤底。

国内的义工组织(大部分城市称之为“志愿者组织”)基本都在党群部门的直接领导下(主要是团),我国领导人的一贯作风:控制,因此义工项目的开展,很多时候都不能完全自发自决,而是会受到约束。

而领导出现控制风格的做法的前提,则是政绩观念,任期内,大家都会想,至少千万不能犯错误,因此,为了不犯错误,只好多控制了。

国内的一些义工活动,或许也不仅仅是义工活动,在政策鼓励上也是比较偏激的。仍然是政绩观的问题,领导在任,总希望自己管理下的工作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因此,很多时候便需要一定的鼓励政策。

如某校出现的:参加一次义工活动,给15元的补贴,这原则上也是违背了义工活动无偿性的规定,违背了合理整合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初衷,这些或许是初设者完全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还有一些城市,对资深义工除了认证、审核、评定后,还会有一定的福利政策,如安排工作、落实户口等。只是此等政策在使人们积极参与义工活动的同时,也模糊了义工活动的初衷,甚至在利益诱导下,出现服务时间作假等欺骗行为。这也是当我在听到Thomas说香港的义工服务时间都归各个义工机构自己审核,而政府部门负责嘉许的部门只要负责嘉许的颁发就可以了。这在国内是绝对的不可想象的。

由于政绩对比的观念,由于利益的驱动,很多人都会迷失了自己,在某些时候作假。因此,国内对义工服务时限的认定,就完全由更具有权威性的统一义工联来认证了。

很多的问题的不同表现,都源于汤底的不同。

我非能换汤之人,算了,还是睡觉吧。

晚上还看了《南粤纪事》,讲到中山每年的慈善万人行,讲到其中参加了21届万人行的104岁的百岁老人,我不愿意喊他为老爷爷,因为虽然是104岁了,但是状态看起来却比一般的80岁老人还好,还年轻。他除了参加每年的万人行活动,平时还在社区帮助其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70多岁的时候身体特别不好,但是慢慢地调整,慢慢地做很多义工的工作,反而身体越来越好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向善的力量,但是我愿意相信:向善,不管是对他人,还是自己,真的有效。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