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

      休闲-旅游-生活 2004-8-5 14:21
一直以为自己很胆大,其实扪心自问,遇到真正危急的情况,无论小女子还是伟丈夫,人人都胆小如鼠。
  去年秋天去了美国公干,正好有点闲暇,就到东海岸找几个大学同学一起疯玩。同学问我黄石公园(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去过没有,我说没有,于是几个人纠集在一起,开了辆二手兰伯基尼,浩浩荡荡去黄石公园Camping(露营旅游)。怎么样,还蛮酷吧。

  到黄石公园的第二天,我们开车去看火山喷泉,那是一种间歇泉,只在一天内的某个时段才能看到。因为我只是偶尔到北美旅游,大学同窗聚在一起也不太容易,所以大家就把车开得飞快,拼命赶路。

  其间老是听到一种怪声音,大家开玩笑,说是那辆破兰伯基尼在抗议我们过分压榨它。开到半路,那个声音更响了。有人觉得不对,把车停下来,引擎也停了,可那个声音还有,而且还越来越大。

  几分钟以后,地面开始不寻常地颤抖,我们以为要地震了。路前方迎面卷来一股烟尘,再从烟尘中冲出一大群发疯乱跑的野牛!好家伙,足足有几百头,满山遍野地冲过来,像龙卷风一样把我们卷了进去。

  郊外旅游,最怕遇见成群的野牛。俗话说,一牛二猪三老虎,野牛群发起狂来,那比野猪和老虎要可怕得多。动画片《狮子王》里面辛巴的父亲就是被野牛群践踏而死的。

  野牛群像巨浪一样冲击着破兰伯基尼,它们嘶鸣着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们全部趴在车里,动都不敢动一下,只能向上帝祈祷赶紧捱过这一关,车千万别翻,不然就全完了。

  一个同学以为自己挺胆大,就抬起头来瞄了一下。正好一头小野牛慌不择路,竟然踩着车前盖跳上车来,“呼”地一下从后座上跃过,那呼啸的声音就像波音747飞过头顶一样。那位师兄当场瘫倒。

  我们被吓得手软脚软,很晚才赶到公园指定的宿营地。受到惊吓的我们变得非常小心,因为有种很坏预感,这次旅行不怎么太平。果然,在宿营地的拐角处,我们发现了一块标志:熊在此出没。

  北美洲的熊是陆上生物链的霸主,而且它们已经被动物保护主义者给宠坏了。多数情况下,熊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熊会在晚上潜入游客的宿营地,搜寻自己喜欢的食物,例如巧克力、奶酪和火腿肠。它们是不受欢迎的客人。

  那天晚上我们没睡好,四个人打了通宵的扑克。嘴上说得很硬,可是帐篷透着飕飕的风声,腿肚子都抽筋。

  次日凌晨,我们决定提前离开宿营地,赶往下一个景点。行路到山谷中,我们发现了有只熊在附近的山岗上逗留。我们打赌说,不敢去看熊的人是胆小鬼。为了证明我们都很胆大,所以我们一起去看熊。

  走到近前,大家哈哈大笑。哪里是什么熊,那是一块巨石,远远看去像是熊的屁股,要不它怎么一动不动呢?我们个个都是Hero了,望着远方的山谷扬声长啸。可是巨石后面有响动,只见一只成年熊慢吞吞地走出来。

  我们都傻了。熊最高速度可以跑到每小时50公里,人类是跑不过它的,何况我们之间的距离最多只有10米。初中英语有一篇课文,“A friend in need,a friend indeed.”描述的就是这个情形,我一下子就想起那篇课文来了——我不会爬树,就只能倒地装死了。

  熊慢慢走向我们,幽蓝的眼睛盯着我们,我想我们的末日快到了。忽然,边上跑出两个“肉球”,定睛一看,原来是两只小熊。三熊聚在一起,厮磨了一会儿。成年熊大概想在子女面前做个好榜样,转身下坡了。两只小熊瞅瞅我们,瞅瞅成年熊,相互戏耍着也走入了森林。

  等到熊的气味在空气中彻底消散,我们才回过神来,衣服全部被冷汗湿透。
经此两役,我们再无胆量冒险。商量了一下,决定取近道返回。可是回来路上行得匆忙,我们走入了一条岔道。网上的帖子说这是最近的路,但是驴友们反复警告,宁可绕道也不要走这条路。可是我们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眼看天黑,只得硬着头皮往前闯。

  一开始路还可以,可是行到后来,路变得非常险峻,有点像云贵高原,路面很窄,一边是高山,一边是万丈深渊。天哪,这段路根本不是人开的!车子开过路面,砾石纷纷坠入深渊。几个人全部屏住呼吸,精神高度集中。短短12公里路,我们开了3个小时,最后几乎是精神崩溃。

  那辆破兰伯基尼一直撑到我们进入主高速路才罢工,若是它提前罢工1个小时,我们就被困在那段“阎王路”上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惊险的游历结束了,我回国了。我们在MSN上谈论这次黄石公园之行,有人不识相,居然说下次再去黄石玩,顿时在网上被我们的唾沫水淹死,用臭鸡蛋砸死。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