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19号,因为跟阿猫同学回到她阔别两年的家乡,我也有机会故地重游,重新感受了一下这个被很多人视为完美的城市。
坐在逃离北京的飞机上,我一路上琢磨的唯一问题就是为什么北京最出名的菜品是烤鸭而不是风干鸭。而这个困惑在我来到厦门后变得更为强烈,因为厦门和煦的阳光和舒适的微风简直让人泪流满面。这种感觉只有建国后刚刚分到土地的八代贫农出身的老农才能体会到,当然,之后他们的体会可能会有所变化。总之,我想说的是,厦门的确是个相当相当不错的地方,除了它的舒适、它的整洁,更在于它的市民——一群在中国首先懂得使用手中权力的人们——无论如何要向你们致敬,尽管最后PX转而威胁漳浦人民去了。
当天下午,我们出岛来到了集美区去参拜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的遗产——集美学村和他的墓园即鳌园。学村是由很多所学校比如集美大学、华侨大学、集美中学等组成,大都是陈先生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跟厦门大学一道创立,它们的建筑都是具有明显“嘉庚风格”的建筑——西洋屋身加中式琉璃瓦屋顶,再加上精致的做工,时隔近百年更显韵味。
这两座均是集美中学的建筑,似乎应该是所谓“道南”、“南薰”、“延平”中的两座。
嘉庚故居,天黑光弱,凑合着看吧
在附近小店饭前厕所之时,发现该建筑也小有来头,恰遇正门走出一大叔,自豪宣称该洋楼是其先人花三万银元建成。
吃过饭后,我们打算摸黑参观陈老先生的墓园,由于天晚了不能进入,只得在门口伴着月色清辉缅怀他老人家了。
当晚回到岛内,下榻在全厦门最贵的位于湖滨南路的如家快捷内,又看了一部美国温情片为当天的行程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第二天的行程从中午开始,我们冒着阵阵小雨在地摊吃了份类似于炒饭的东西,味道还不错的样子。随后携他姐她弟她外甥女一行五人重访了仍有无数人无比向往的鼓浪屿。
下船登岛左行不久,看到一建筑,不觉心中一动,随即按下快门:
直至回家后翻看旧时相集,方才领悟其中奥义:原来五年前在同样地点角度拍过同样的建筑!
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看过这一组对比照,除了例行公事的感慨外,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从拉风的李宁运动系列到质朴的保安服,短短数年便经历了从很土到更土的人生境界,他是如何做到的?
抱着闲适的心态我想是最合适的,这里并不繁华,也没有非去不可的地方,因此,只要花上时间就够了。对于我而言,这里是存在于想象和梦里的地方:
鼓浪屿有着浓厚的音乐传统,据说人均钢琴占有率全国第一。注意看中间的横幅,如果来的是李斯特、里赫特或者李云迪,貌似会更有喜感。
某水果,需要用吸管吸,巨酸
人民的信仰还是自由的嘛
最后一组对比:
再看看五年前的:
看样喜欢思索人生的不仅仅是文艺男女青年,还有鼓浪屿的猫和狗
厦门,我还会回来的
回复Comments
评论回复(2条)
哈哈,这话说得超有意思,不过除了发型和服饰的变化,沧桑和皱纹并没有过多的光顾你,你就自个偷着了吧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