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为阿凡达写点什么。
其实在刚刚开始上映的第一周我跟猫猫同学就在华星两个极其龌龊的位置看了普通荧幕的3d版本,四个月过去了,终于在上上周五内牛满面地订到IMAX版本的黄金位置重温了一遍。说到一票难求, 我突然想到跟阿凡达同期上映的某部电影和那位著名女导演发出的颇具自信的评论:“我们共同努力了三年,做了一项前无古人的事情”, “希望全世界华人去观看”,不过现实还是无情打破了她的幻觉。
从剧情来说,阿凡达具备了好莱坞恶俗大片几乎所有的条件:未来的世界、强大的邪恶势力、几乎无法化解的危机、一个先前无比偏执随后又被感化并且运气好的掉渣的愣头小子、一个先前充满偏见随后又无比温柔顺便被捕获芳心的大家闺秀、一个跟刮奖刮到“Thank you”相同几率的完美结局……不过这次的大反派不是别人,正是人类自己,杰克同学为了某些个人原因,不但背叛了自己的民族和种族,更连露西老祖宗都不认了。拍电影自信到这种程度,细想是有些恍然隔世:我们如果真是生活在地球村,这村子贫富差距也忒大了。
然而然而,这一切在我看来变得一点也不重要:生日宴会上在觥筹交错后吃到松软可口的鲜奶蛋糕,你还会在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过高么?
第一遍看是在上午,看完之后,整个人在剩下的时间里昏昏沉沉。当天夜里浑身出汗、辗转反侧,以至于当时怀疑自己是不是提前进入更年期,直到第二天才意识到实为看片所致。怎么说呢,“震撼”这种说法其实被用的太过泛滥,以至于用这种毫无表现力的词汇来形容这部电影的场景算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玷污。看吧,原始森林里一株株优美螺旋线轮廓的花状植物簇拥在巨大乔木组成的无边屏障下,不时飞过的昆虫在拨动着点点透过的光线形成的琴弦……每一幅景致都如此壮丽澎湃,每一处细节都如此精美入微,每一个动作场景的结合也都天衣无缝。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你就会被打动,如果不是被乏善可陈的剧情,那也一定是被制作人员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是每个人都能耗费十年心力如疯子般的工作只为一部电影,然而对于导演卡梅隆来说,那远不仅是一部电影,而是——这正是我废话了这么久真正想说的——他的精神家园,从他小时候看过《星球大战》或者更早就在一直修建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那是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我们渴望生活在那里,或者至少,我们可以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那里,好让自己得到片刻的宁静——无言的快乐,真正的平静。同样,每个群体也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纳威人够惨,他们不明不白地遭到屠杀,还失去了生活的家园树;他们也够幸运,至少还拥有灵魂树,用以慰藉受伤的心灵和团结因恐惧而涣散的人心。可以想象,遭此大劫的纳威人另辟新居,重新过上和谐的生活并非难事,而这一切在于他们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
说到精神家园,想起今年在老家过年的时候,不知怎么的老爸突然扯到了他小时候老家的村落景象之类的对我而言属于史前年代的东西。据他说,当时的村庄算是地处通商要道,因此人来车往,颇为兴旺,名字里也带了个“埠”字;然后又提到如何宽阔排场的大院、一色的青瓦建筑、据说建于唐时的东大庙和北边更早就有的和尚林、规模颇大的家庙等等。他自己说得眉飞色舞,还不时的向旁边的老家亲戚求证一些细节。现在呢?早在六七十年代,那些标志性建筑都已经陆续被某口号渲染下的狂热毁掉了,包括那座供奉着列祖列宗的家庙;后来所剩的一些老宅院也在78年后由一个激进的大队书记带头拆卸殆尽,片瓦不留。我知道,早在我记事的时候村庄就开始陆续迁往新村了,后来就在这一片水泥和砖块之间,还修起了一座在村东头的小庙,供奉着观音、关公和财神。往事似烟云,总会烟消云散的时候,可是我还是希望把这些记录下来:我父亲和祖父的出生地,一个以前的商埠,一大片十几至几十辈人修建和居住的家园,一尊存在了几百年甚至千年的聆听过无数哀怨喜悦的大佛,一座联系着几百上千人血脉情缘的宗祠,它们曾经真的存在过。我终于明白民国时期及之后的若干年,那些学有所成的大家为什么要一门心思地回到一穷二白的乡土,而蒋老人家又为何如此怨念深重,同时我也明白为什么现在的人们都不愿回去生活了。很多东西都不在了,我们早就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人。
《阿凡达》这么部被某些正统人士不屑的商业烂片,竟然让我感动的要死,真是无地自容。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