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b一词似乎前一段时间非常流行。中华语言还是挺丰富的,我不太赞同用这么裸露直接的动宾短语来形容那些做作矫饰的文风,不过想想倒是通俗有力,一般的文绉绉却言之无物的东西真也经受不了这么朴实粗俗的力量。
前些时间看了卡夫卡的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中的两部《城堡》和《审判》,虽然挺认真的几乎逐字逐句地看完,但说实话没怎么看懂,我本来认为这个年龄应该是达到了一个人理解力的最高峰了,所以显然这对我是个打击。
虽然没有看懂也要硬挺着写什么读后感,不知道这算不是是装b的表现,我觉得,就算要求不那么苛刻,也多少有点吧。不过由于地盘是我的,自然我说了算,再加上我写的都是自己的一些对小说的印象,几乎没有参考任何评论,这倒是应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我装b的层次。
先说《城堡》,土地测量员k应城堡的聘请前往工作,却又受到来自城堡的重重阻挠,使他无法进入城堡,k想尽所有办法与其官僚机构和权贵沟通,跟所有与城堡有任何哪怕最微小关系的人打交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而在他即将辞世之际,却接到了城堡方面的通知。
城堡是个明显的暗喻,大家对这一点似乎没有什么意见,但它具体代表了什么?它可以代表当时的主流社会,卡夫卡生活在布拉格,他踏不进捷克人的圈子,因为他说德语,他融不进日尔曼文化,因为他是犹太人,所以他注定难以融入主流社会,而它被认为是卡夫卡的城堡顺理成章;它可以代表在当时信仰根基已有所撼动的宗教世界,人们拼命在追求它光芒四射的荣耀和心灵的庇护时发现,它始终离我们有那么一段不可逾越的距离;它也可以是正义、真理的化身,处心积虑的追逐却发现那是个没有入口的房间;甚至,它或许可以代表卡夫卡那封建家长作风的父亲或者曾两度订婚却不能理解他的未婚妻,对卡夫卡来说,他们也是渴望进入却不能遂愿的城堡。更加开阔一点理解,城堡是否可以象征人们一切的渴望和追求,是人们一切行为的目标和动力?比如幸福,比如财富,比如智慧。
《审判》更加诡异,说的是主人公一个普通的公民约瑟夫。k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但他仍有行动的自由,他也从开始的满不在乎到殚精竭虑四处奔走,为自己的案子收集资料、了解法庭、聘请律师、自我辩护,但最后却突然被秘密处死的故事。
《审判》通篇叙述的似乎都是关于司法问题,小说里花了很多篇幅描写了法官的愚蠢无知浮夸腐败,律师的无所事事不负责任,如果简单地把小说理解为揭露社会的司法黑暗也未尝不可,但总嫌庸俗化简单化。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法"在西方社会的地位。中国很早就有法律,但它始终是屈服于皇权及其他行政权的,人们常说到"还有没有王法啊",可以看到"法"从属于"王"的,是根据"王"的需要而制定的。西方则不同,任何人没有权力随意修改法律条文,"法律高于一切"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在西方社会,法律对人的控制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对东西方不同社会文化而言,为不失一般性,笼统地说,小说描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它牢牢控制每个社会中的人,控制着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不得不屈服于这种力量,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不是屈服,而已经是习惯于它的控制。一旦这种可怕的力量并不是想象中的具有优秀的品质(如公正、平等、适度等等),那么对普通人而言,这种力量便成了拷在身上的一把枷锁,在它的压迫之下,人们会渐渐失去本性,甚至于异化。
总结,城堡(目标和动力)和社会力量构成了人们行为的经线和纬线,在卡夫卡看来,城堡是可望不可及的美丽幻影,而那可怕的力量又是如此的腐朽而黑暗,因此现代社会普通人的困惑、痛苦甚至绝望不可避免。卡夫卡不是个乐观强势的人,这是他自己承认的,可这样是不是又忒狠了点?
还好,只是我的一家之言。装b结束,好轻松
前些时间看了卡夫卡的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中的两部《城堡》和《审判》,虽然挺认真的几乎逐字逐句地看完,但说实话没怎么看懂,我本来认为这个年龄应该是达到了一个人理解力的最高峰了,所以显然这对我是个打击。
虽然没有看懂也要硬挺着写什么读后感,不知道这算不是是装b的表现,我觉得,就算要求不那么苛刻,也多少有点吧。不过由于地盘是我的,自然我说了算,再加上我写的都是自己的一些对小说的印象,几乎没有参考任何评论,这倒是应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我装b的层次。
先说《城堡》,土地测量员k应城堡的聘请前往工作,却又受到来自城堡的重重阻挠,使他无法进入城堡,k想尽所有办法与其官僚机构和权贵沟通,跟所有与城堡有任何哪怕最微小关系的人打交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而在他即将辞世之际,却接到了城堡方面的通知。
城堡是个明显的暗喻,大家对这一点似乎没有什么意见,但它具体代表了什么?它可以代表当时的主流社会,卡夫卡生活在布拉格,他踏不进捷克人的圈子,因为他说德语,他融不进日尔曼文化,因为他是犹太人,所以他注定难以融入主流社会,而它被认为是卡夫卡的城堡顺理成章;它可以代表在当时信仰根基已有所撼动的宗教世界,人们拼命在追求它光芒四射的荣耀和心灵的庇护时发现,它始终离我们有那么一段不可逾越的距离;它也可以是正义、真理的化身,处心积虑的追逐却发现那是个没有入口的房间;甚至,它或许可以代表卡夫卡那封建家长作风的父亲或者曾两度订婚却不能理解他的未婚妻,对卡夫卡来说,他们也是渴望进入却不能遂愿的城堡。更加开阔一点理解,城堡是否可以象征人们一切的渴望和追求,是人们一切行为的目标和动力?比如幸福,比如财富,比如智慧。
《审判》更加诡异,说的是主人公一个普通的公民约瑟夫。k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但他仍有行动的自由,他也从开始的满不在乎到殚精竭虑四处奔走,为自己的案子收集资料、了解法庭、聘请律师、自我辩护,但最后却突然被秘密处死的故事。
《审判》通篇叙述的似乎都是关于司法问题,小说里花了很多篇幅描写了法官的愚蠢无知浮夸腐败,律师的无所事事不负责任,如果简单地把小说理解为揭露社会的司法黑暗也未尝不可,但总嫌庸俗化简单化。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法"在西方社会的地位。中国很早就有法律,但它始终是屈服于皇权及其他行政权的,人们常说到"还有没有王法啊",可以看到"法"从属于"王"的,是根据"王"的需要而制定的。西方则不同,任何人没有权力随意修改法律条文,"法律高于一切"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在西方社会,法律对人的控制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对东西方不同社会文化而言,为不失一般性,笼统地说,小说描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它牢牢控制每个社会中的人,控制着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不得不屈服于这种力量,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不是屈服,而已经是习惯于它的控制。一旦这种可怕的力量并不是想象中的具有优秀的品质(如公正、平等、适度等等),那么对普通人而言,这种力量便成了拷在身上的一把枷锁,在它的压迫之下,人们会渐渐失去本性,甚至于异化。
总结,城堡(目标和动力)和社会力量构成了人们行为的经线和纬线,在卡夫卡看来,城堡是可望不可及的美丽幻影,而那可怕的力量又是如此的腐朽而黑暗,因此现代社会普通人的困惑、痛苦甚至绝望不可避免。卡夫卡不是个乐观强势的人,这是他自己承认的,可这样是不是又忒狠了点?
还好,只是我的一家之言。装b结束,好轻松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