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号,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周围的人们似乎没有什么觉察,网上似乎也没有特别的反映。然而这毕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离那场噩梦整整一个甲子了,告别大规模的战争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对于那场不堪回首的灾难,我们现在仍不能遗忘,因为"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然而,我们到底应该记住些什么,应该总结得到些什么,对于未来,应该做些什么?说实话,我并不觉得我们做得很好。
首先对日 本,这个那场战争的制造者,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这是一个中心的问题。然而,现实中、网络上看到的绝大多数只是简单的谩骂,盲目的仇视,紧随媒体的污蔑,没有意思,这样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应该说,作为十九世纪几乎同一起跑线上起跑的、又有着许多文化相似性的国家,日 本的改革、强大、侵略、复兴非常值得中国认真地研究:相似的地方,如内敛的国民性格、重视家族辈分的社会风气、封建的专制保守统治等等就不提了,重要的是那些独特的方面。很明显,日 本的地理因素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它决定了日 本单一纯正的民族血统、岛国资源匮乏的忧患意识、自卑和自尊的转化极为敏感的心态和坚韧简朴认真学习的民族性格。有人说日本人是最难以被理解的民族,此言非虚,那么,我们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经济互利的伙伴、暗中较劲的潜在对手,对它又有多少研究和了解呢?另外,对于一些日 本人的不友好,我觉得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大也可以在自身上找原因,媒体的蒙蔽和推波助澜也功不可没(其间微妙的利害关系不是一言半语所能道明的)。总之,对日 本的种种,一些方面应予鄙弃,很多则应学习借鉴,"防之"、"用之"、"鉴之"、甚至有原则的"和之"才有出路;否则,整个国家还是止步不前。
顺便说一句,我非常反对反感那些破坏甚至抢劫日本店铺之类的行为,这只能严重破坏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游行示威时过激的行为也容易给国际世界以误解:中国的民族主义盛行,又给"中国威胁论"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而不是自找的麻烦。
其次,看到对抗日战争的宣传,让人确实难以体会到诚意,这里牵扯到了tw问题,还是少说为妙。不过像某元老对着2000多万同胞喊出的"宁愿台湾不长草,誓死也要台湾岛"之类的话恐怕只能让人寒心吧?为什么不能如连战所说和平地"共享繁荣"呢?为什么谈不拢呢?一个中心问题:如果你是tw的中国人,你愿意放弃当前较为稳定充分的民主而去追求难有保障的"RMMZZZ"吗?
最后,对日 本的谴责批评甚至谩骂之余,反省一下自己吧,几乎同时开始发展,天然条件(日 本由于民族过于单一,导致身体先天条件并不好)和文化积淀(少说3000多年吧)占有绝对优势的泱泱大国如何落得如此破落?战后的恢复又如何有如此天壤之别?还有,要求原日 本军国分子忏悔道歉并不错,但几十年前的那场浩劫过去后,为什么当年的"小将"们却一样如此默然和坦然呢?
六十年过后,几个当时战争的参与者现在处于完全不同的环境:日 本战后的高速发展使他们处在了一个世界经济的顶峰,"东亚四小龙"的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台 湾也不甘落后,一起跨入了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列,马来西亚也过上了较富裕的生活,(当然,像菲律宾、印尼这种被上帝遗忘的角落就不要提了,这里只提到还能看到希望的地方)而朝鲜和中国则处于一个有待发展的处境。民族国家的强盛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今后的路如何走,你,我,他,或许每个人都是决定的一个小小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