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Classical十年记

      书乐泛舟 2005-2-3 17:39
前些天看到新闻2005年第十一次执棒维也纳音乐会的洛林马泽尔显得老态龙钟,风采不再,思绪不禁回到了11年前的冬天。正是在94年的新年音乐会上,这个可爱的老头潇洒风趣的举动深深吸引了我,那时才知道原来被我们拒之千里之外的西方管弦乐是这样有趣动听。
在克莱德曼美妙的钢琴(小学五年级时迷的不得了,同迷的还有郑智化的星星点灯之类呵呵)和他的新年音乐会的引导下,我一步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音乐殿堂。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陪伴我的是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南国玫瑰……完全不知道听过了多少遍,我现在有时在想当时要是让我指挥乐队估计也能搞个七七八八:)
再好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当我不想仅仅满足于流畅、欢快、模式般的华尔兹跟波尔卡时,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自然无法忽视:那是贝多芬。很早妈妈给我买过两盘带有语言介绍的磁带,一盘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另一盘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可怜的老柴立即被我抛到一边,因为那时的我只知道"扼住命运咽喉"的故事,而情迷老柴是大学以后的事了。贝多芬的第五有多艰深我不知道,但我熟悉克莱德曼的钢琴曲,虽然硬生生的听熟了这部作品,可我对交响曲这种复杂的体裁似乎有了一点敬畏,不敢轻易再碰,这也说明了我不是早熟的天才:(
但这些东西毕竟开阔了我的眼界,原来还有很多不同风格的不同感觉的作品,此时的我最热衷于听改编的世界名曲(大多古典)和古典小品。高中的三年也由于升学的压力,没有精力认识新的世界,不过在这些曲子中,我也得到了不少的乐趣和安慰。印象最深的是一盘世界著名小夜曲,其中收录作品个个精彩,舒伯特、莫扎特、海顿、老柴、格拉祖诺夫、德戈里等人的小夜曲让我听得如痴如醉,还绞尽脑汁得给每首曲子用一个字概括其感觉,有意思。
大学尤其是大一大二是另一个高潮,在听了n次重复的选修课的过程中,也一点点加深着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了解和喜爱,cd从开始的空白猛增到一二百张(当然绝大多是盗版),当时对版本从来是不问的,那一段时间的生活似乎也随之变得容易满足,过着与世无争消遥自在的日子,我不知道现在对那段时光应该是什么态度,庆幸还是后悔;但不管怎样,我很怀念它。先是老柴,我被他的难以名状的旋律和忧郁多情的气质所吸引,有一段时间我坚持认为他是最伟大的作曲家,至少跟贝多芬平起平坐。当一次又一次被那种浪漫的感情所占据后,我需要另一种表达方式,它通过抗争与勇气来实现,我开始比较全面的接触了贝多芬,如他自己所说"贝多芬只有一个",的确这样;如果说其他大师的风格特点可以通过类似于波函数的迭加而得到个七七八八(不好意思,最近看量子过多),贝多芬是无法模仿的。尤其是晚年的乐圣,有人说他此时超越了以前所有的音乐成就,在人类理想的最高领域翱翔。第九交响曲"合唱"是一座巅峰,语言无法描绘,而只能通过聆听去体验,它描述的东西包括人们一切情感,按我的理解它描述了世俗的最高欢乐。一阵高歌猛进后,另一个世界向我打开,这里少有大起大落、刻骨铭心或缠绵悱恻,有的是深深的自省,宽阔的视野和悲天悯人的情绪,那是勃拉姆斯。不知道是他的影响还是天性使然,我现在仍然觉得他的作品与我最为契合,所以我的邮箱就是它的名字,呵呵。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和第四交响曲标志着这两种体裁大概到了该退休的时间了。同时,莫扎特的潇洒流畅、舒伯特的质朴优美、舒曼的浪漫激情、布鲁克纳的崇高深刻、德沃夏克的朴实健康及亨德尔的辉煌阳光是其中给我留下较大影响的。
大四以后似乎又是一个相对低潮的时期,毕业、考研、前途让我似乎渐渐淡忘了那时的体会与激情,却让我得到了一些真正的属于自己的体会,也开始听各种各样的音乐,流行、民族、欧美……也得到了不少别样的感受。现在,我听得多的是一些流行歌曲、歌剧选段和宗教音乐尤其是巴赫。
我也意识到,音乐的表现手法的差异并不能阻止我们的理解,只要用心去聆听,那些你需要的东西总会被你发现。
接触古典十年余,罗列些文字是以纪念。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