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何清涟《当代中国的社会认同危机》

      有话要说 2004-8-2 14:9
前几天看到有人提到何清涟,使得对经济学几乎无知的我读了几篇她的文章。我不知道她的观点是否完全经得起推敲,但她作品中透露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良心"的求真的态度还是让我暗服。一些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我不相信偌大的中国会容不下一个说了几句实话的柔弱女子。
她的其他作品中的具体观点就不再提了,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当代中国的社会认同危机》中提到的一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证明:"科学真理"不能取代"宗教真理",因为信仰宗教的人们并非是在寻找"科学"的真理,而是在寻找精神的家园。那种以为信仰宗教就是愚昧落後,追求现代科学就要排斥宗教的观念,本身倒反映出了另一种意识形态的愚昧。美国的航天技术早已发展到上穹碧落,在茫茫宇宙中傲然巡行,但宇航员们照样带着《圣经》上天,在太空中也坚持祷告。在发达国家,宗教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毫无冲突,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中有很多人是各种宗教的信徒。其中的原因很简单,经过几个世纪无神论的长期折腾以後,西方人已经从奉行无神论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实践中看清了一点,若试图用科学真理取代宗教真理,必将引起全社会的精神危机。
我个人认为这个表述非常准确深刻这些长久以来的信仰,本质上就是失去了心灵的某种震撼、依赖和那难以名状的神秘感,失去了人作为大自然一部分所应有的谦卑和感激,人们将会变得浮躁、自大、过度的放纵,从而违背了最为有力的自然的规则,结果只能是。其实这不仅仅是中国社会特有的问题,即使她只是提到中国。在现在所谓物质文明蓬勃发展的今天,整个世界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种"物质丰富化,精神侏儒化"的倾向。人们不再维护和遵守一些传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而对物质的和狭义的科学的成果投入了超乎寻常的关注。诚然,那些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的摒弃是让人拍手称快的,现在似乎没有人在为女子随夫殉葬、缠足束腰或生病寻占问卜的事件辩护了。但一些人们最宝贵的、维系人类发展进步的精神方面的财富,诸如道德、伦理、责任、宗教等等,说穿了,是一种信仰,却是不能被抛弃的。失去了走向灭亡。这就如同被抛弃的孤雁,纵然有健壮的身体和丰富的食物,也会在仍然蔚蓝的天空中迷途,到达不了温暖的南方。基于这些理由,我不认为克隆人技术、性过度自由的做法以及处处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会把人类引向光明的未来。
只不过在中国社会认同的危机更为突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信仰坚定的宗教,如果硬说有,那只能是对皇权的崇拜了;影响最大的儒家学说只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几乎可以被任何思潮、文化同化改造的万金油哲学,并且它的许多精神上的准则已被统治阶级完全利用,普通民众从未对它的核心要求给与最坚决的支持,(这一点也不像西方的基督教,世俗与宗教的权利争夺从来就没有停止;也不像伊斯兰教,它全面完备的教义的影响力弥漫在阿拉伯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相反,他们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无组织的、对人们行为几乎毫无约束的、粗糙的对菩萨仙人的崇拜。于是现在,在共产主义的蜃楼幻景破灭之后,人们只能对金钱物质表达他们最真诚的信仰。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