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炎热中难得凉爽的雨天,我撑了伞一个人到学校去上课。在路上,忽然意识到今天的当代戏剧研究课就是研一生活中最后的一课了,心头便漾起几点感触,含着些怅惘,失落,以及那欲说还休的尴尬。
课上,已经身在仕途的老师说,话剧目前是不会消亡的,当然,到了人类毁灭的那一天就不好说了。我笑了,这种说的确很搞笑也很莫名其妙。但他接着又说,在他看来,话剧就是“由活人当众表演活事给活人看的艺术形式”——
我想,这也就是我一直向往着的与大师的对话吧,它可是我拼了老命考进北师大的唯一目的啊。于是禁不住自省在师大的每一天都因学业而郁闷的原因,是不是终究在于自己的浅薄呢?还记得第一次被这位老师所震动,是看到那本他在攻读硕士阶段完成的那本18万字的专著,那虽是师大“考据”一派的成果,但它的扎实完备令我深感自己的虚弱。可是,我一直向往的是才气逼人的海派学术,“考据”实在不是我所想走的研究之途。尴尬的是,我选择的是北京,永远是北京,而非上海,抑或南京。恐怕,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课上,已经身在仕途的老师说,话剧目前是不会消亡的,当然,到了人类毁灭的那一天就不好说了。我笑了,这种说的确很搞笑也很莫名其妙。但他接着又说,在他看来,话剧就是“由活人当众表演活事给活人看的艺术形式”——
我想,这也就是我一直向往着的与大师的对话吧,它可是我拼了老命考进北师大的唯一目的啊。于是禁不住自省在师大的每一天都因学业而郁闷的原因,是不是终究在于自己的浅薄呢?还记得第一次被这位老师所震动,是看到那本他在攻读硕士阶段完成的那本18万字的专著,那虽是师大“考据”一派的成果,但它的扎实完备令我深感自己的虚弱。可是,我一直向往的是才气逼人的海派学术,“考据”实在不是我所想走的研究之途。尴尬的是,我选择的是北京,永远是北京,而非上海,抑或南京。恐怕,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