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季老师课上看电影

      我爱电影 2004-7-26 17:18



写在前面的话
之所以跨校跨专业考北师大,我只是为了来聆听大师,亲身体会一下大师主持的课堂,亲眼目睹一下大师的谈吐与治学。我必须承认,在来到北师大的第一个学期,失重的痛不停的袭击着我的心,我以为我的选择,以及为之付出的巨大代价,都是一场空。文学,大约就是这样把我从一个虚无拖入一个更大的虚无。
然而,我不甘心。在今年的春天,我整日奔波于北大和北师大不同专业不同老师的课堂,我迫切的想知道其中很多已经颇有名气,可谓是“功成名就”的学者们都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们是不是和我一样有点落寞,但对于学术依旧会有不满意和不甘心。
在此期间,我听到了一个超出我的听课经验的声音,那就是您。我是个表面认真内心随意的人,我完全可以乖乖的上全我选的每一门课程的每一节课,但我在大多数课上会拒绝记笔记,拒绝思考,拒绝参与,只是因为它对于此时此处的我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在听您的第四次课时,我忽然想到,也许,您就是我的概念上的大师吧,一位会讲令人捧腹的笑话的大师,博览群书著述瞩目的大师,和我一样热爱因特网热爱电影的大师,可爱的敏感的尖锐的还有点“忧郁”(这是我从您推荐的影片中得出的结论)的大师。在您的课上我手中的笔无法停息片刻,有一次我甚至用mp3录下了您的1个多小时讲课,我还喜欢带着也热衷于人文课程的朋友一起来上您的课,分享每周那因为文艺而心旌意摇的三个小时。当我在非典之前您的一次课上听到身边坐在走廊里的中年女士打手机给她的朋友说:“北师大,周一下午1:00,教七302,有季广茂的课”,心中漾起的分明是那由衷的骄傲,作为一个北师大研究生的骄傲,因为,这样的情景我在北大已见过多次,但在北师大,确确实实是第一次。我真心的为教七302的盛况空前而激动着。
其实,这写在前面的话只有两个字:感谢。感谢您为仍在渴望着的我开启了看世界的另一扇窗,感谢您让我找到了在师大的“立足点”,感谢您带给我的笑声和思考,感谢您推荐给我们看的每一部电影,感谢您每周的180分钟。

在这篇期末作业中,我想借用在您的课上看的几部电影《卡拉是条狗》《楚门秀》《中央车站》《青青校树》《SHINE》《阿甘正传》,以及您推荐给我们的《海上钢琴师》和《她比烟花寂寞》。陈述一下自己尚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种种感受,内容可能不太成体系,但却是思想中跳得最高的火花,是我在写其他论文时最希望表达的那部分意思,我不想再一次为了字数而在它们之间灌满废水。

正文
一 焦虑
在现代社会,焦虑无处不在。因为焦虑,心路变得坑坑洼洼,不再是坦途。因为焦虑,日子变得疙疙瘩瘩,没有了安宁。《卡拉是条狗》中的老二,首先影片便给与了他第一重的焦虑——“老二”这一命名方式使这个人物压根就处于“无名”的焦虑之中,这代表着社会和家庭对他生命价值的不认同。而影片也正是以老二的焦虑为线索推进情节的,由“狗户口”事件这一表层“焦虑”,牵出了老二在社会上没钱没权没地位的焦虑,在家庭中失去男人的权威的焦虑,无法从精神上引导青春期儿子的焦虑,甚至还包括时下正流行的“婚外恋”的焦虑,只可惜男人老二没有资本去谈情说爱,因为他的当务之急是找他的卡拉。也许,找回卡拉会是他解决其他焦虑的一个入口。
在《海上钢琴师》与《她比烟花寂寞》中,人的焦虑更突出的表现在灵魂上的焦虑,在文艺追求上仍属于现代派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究。两部影片很类似的地方就是,同样述说了艺术家的生存焦虑,自然生命和艺术生命哪一个更重要,对于他们这实在是个难题。于是在这种“高级”焦虑下,他们只有自己跟自己为难,用一种极端的不能被“凡常”人所理解的形式去表示他在焦虑着,去释放和外化他的焦虑。钢琴师“1900的传奇”把那块甲板作为了他生命的承载和伴侣,生命中一切不能承受之轻之重,似乎甲板都可以替他承担,于是,海与甲板便排解了他心中对于“陆地文明”的恐惧与焦虑,伟大的艺术和渺小的人格于是可以在这里并排着生长、蓬勃,直至死去。而《她比烟花寂寞》中的杰奎琳,则让人在对艺术与人那种荡漾状的浪漫关系之外,发现了一种巨大的悲情,艺术在杰奎琳身上好似成为了一种令人恐惧和拒绝的怪物,这种无形的魔夺取了一个正常健康的生命,因为艺术而纵情纵欲得以宣泄内心焦虑的女艺术家的一生,令人不禁要问,极端美妙的艺术,难道一定要以某种变态和放弃为代价吗?
焦虑在心头越攒越多,必然外化为某种极端的行为,老二在满世界的找他的卡拉,“1900的传奇”永远也离不开那块漂泊的甲板,杰奎琳要与自己的姐夫做爱,《中央车站》里的小男孩一意孤行坚韧不拔的要找他的爸爸。然而,“人必须生活在未来的阳光照耀下”,我们要承认的是,之所以焦虑,还是因为心在希望着。老二将找回卡拉视作自己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所必须首当其冲去做的事情,在其位谋其职,反过来说,老二只有把职责履行好了,才能拥有他的地位。“1900的传奇”也曾几次走下连接甲板与陆地的悬梯,悬梯便是他的希望所在,遗憾的是他的巨大的脆弱阻碍了他追求希望的脚步。而杰奎琳也曾争取正常健康的情感生活。在甩开焦虑,争取希望的途中,最勇敢的是《中央车站》中的老妇人和小男孩,在“千里寻父”的老套情节中,他们无疑都是成功者。不论精神上可以覆盖和照耀灵魂的父亲,还是无法割断的血缘意义上的父亲,在全力全心的奔走和寻找之中,焦虑已被深埋在了一路走来留下的脚印之下。


二 成长
从青春期一路走来,经过若干个阶段,走过几个城市,慢慢长大,一点点成为“像别人”的自己,而今坐在研究生教室中的此时此刻,关于成长的一切命题,在我们的记忆中仍然那样清晰和生动,来自异邦的《青青校树》和《SHINE》正是如此切肤切骨的呈现了各种不同生命,却同样充满着萌动、懵懂、好奇和叛逆的成长岁月。
成长是一种寻找,寻找覆盖我们的“父亲”;成长是尝试叛逆的旅途,虽然,几乎每个人最终都是回到原地,但少年依旧要遍体鳞伤的去尝试;成长是需要代价的,在“成为别人”的过程中,必定会丢掉那个原初的自我。在追寻与失去中,我们手足无措的来到成人社会,于是那段关于成长的岁月变成了记忆中永远散发着青草气息的一节“难忘啊难忘”。
谁是父亲?是那个身材伟岸,曾经是我们的整个世界的男人吗?
是成为父亲,还是摧毁父亲?为什么当他的身影无法撑满我们的整个视野时,他也无力再一次将我们高高的举过头顶看远处!
在青春涌动的少年的心中,事业成功一丝不苟的父亲已不再是他的偶像,他们想知道的是,从一个小小少年变成一个成熟男人,应该如何认识在生理和心理上双重变化中的自己,如何了解谜一样女人,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什么是男人间的友谊。
在漫漫成长路上,在生理学和价值学上的双重“弑父”中,每个少年先要成为的,便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那个“父亲”。然后才能成为他自己。在《青青校树》中,孩子们的“青春期之父”,并不是那个可以使全城灯光瞬间点亮的技术权威爸爸,而是在传统的眼光看来有点十恶不赦的流氓老师。原因很简单,也很充分,他是游戏人生的一把好手,不仅可以使枯燥的课堂生动有趣内容广泛,充分满足少年们对于性知识、对于外部世界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身体力行的搞到了或风骚至极或坚贞素净的风格迥然不同的女人,从而完成了少年们想象中的那个可以驾驭生活征服女人的真正的男人,也就是“青春期父亲”的形象树立。
不过,“青春期父亲”只是临时的。相伴好奇心,少年们走过了不屑于生活权威的轻狂岁月,学会了作为一个男人基本“要素”。然而,他们终究是要追求更深广层次上的人生的。妈妈遭遇了与“流氓老师”的激情之后,告诉他婚姻的责任;爸爸尴尬后绽露的微笑,教给他作男人应该镇定;第一次被崇高感动得热泪盈眶,是一生相伴的瑰宝;平凡岁月中积淀起来的同伴之间的友谊,开启了他们人生情感的另一扇门。

三 隐喻
《楚门秀》和《阿甘正传》是关于美国生活和美国传奇的两则现代寓言故事。然而,生活正是残酷的生活,传奇却是童话般的传奇。隐喻的魅力在好看的故事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对于《楚门秀》(THE TRUMAN SHOW)这个名字,我更能认同的是另一译法《楚门的世界》,它让我想起了当代女作家陈染的一篇小说《凡墙都是门》。楚门的世界只有巨大的幕墙,唯一的门被隐藏着,而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虽然凡墙都是门,却与楚门所拥有的那个完全虚构的世界,其实是毫无二致的,一样的被囚禁,心灵的牢笼是无形的也是最难以挣脱的。
于是,一大串反问接踵而来——
你想打破那个既定的秩序吗?
你有能力打破它吗?
冲破了这一重樊笼,就会抵达真实吗?
发现了骗局,已经成为骗局的一部分的我们,还有足够的力量揭穿它,同时也击碎自己吗?
为什么太多的骗局在打破了冰山一角之后,却终无结果,究竟是谁在维持谎言?难道是楚门自己吗?
也许,世界比虚构的更不真实;也许,向现实无条件的妥协,使一切看起来“正常”,关上那扇门,才是最恰如其分最简单易行的做法。

与这个现代文明悲剧恰恰相反的,是令人百看不厌的《阿甘正传》,不论是代表着美国传奇的傻阿甘一场场把人眼红死的成功经历,还是片中颇具刺激感的一串串真实历史事件,都足以让世界各地的观众内心中爆发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美国梦。
然而,在这场繁荣昌盛的精彩喜剧过后,我体内产生的并不是被阿甘的成功所刺激出的对传奇的亦步亦趋,而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悲凉。
其实,傻阿甘不过是一个小丑,他与生俱来的缺陷便决定了他终生只能是一个小丑。他盒子里的巧克力糖的确香甜可口,越战中的死里逃生,乒乓球事业的巨大成功,事业有成的捕虾老板,扬名全国的长跑奇人,还有与安妮的爱情和孩子。但这决不是“傻子有傻福”,真正成功的人生并不是这个样子懵懵懂懂中六合彩式的成功。阿甘的悲剧是,他从未想过究竟要成为怎样的自己,而他的成功也并非他用意志和生命所换来的,只是一些巧合,一些上帝被天悯人似的给予。他不仅是安妮的最后的退路最无奈的选择,也同样是他命运的每一个传奇中最为妥协的选择。

写在后面的话
在短短的一个学期里,您给了我那么多的思想的火花,那么多畅快的笑,在这里,我把我的一个“追求者”(其实就是好朋友)写的一段关于您的小文粘贴于此,愿望只有一个:您能因为讲台下的我,畅然而会心的笑一笑。

季广茂 /李小强 文
在乡下,我所理解的这三个字的意思是:秋季里,宽广的田,长着茂盛的草。
但是,艾艾说其实这三个字还有另外一个意思。
艾艾:我告诉你吧,李小强,其实这三个字它还代表着一个人,一位让人尊敬的师长,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一位老帅哥+一口袋有知识有品味的笑话。
我:艾艾,我相信你,相信你说的三个字它还代表着一个人。
艾艾:李小强,你怎么能这样不求甚解,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我们亲自去看季广茂!
我:谢谢你,艾艾。
我和艾艾一起走过了一条小道,走过了学四食堂,走过了两颗树中间的一颗树,躲开了一辆自行车,还瞅了一张叫做《自行车和鱼的对话》的海报。艾艾坐到了我的左边,我坐到了艾艾的右边。我见到了季广茂,他让我联想到今年的草一定有一个好收成。于是,我拿出一个铅笔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一个铅笔头,想要仔细记下季广茂讲的话。艾艾说,她是一个最不能看别人受苦的人。所以,她不让我用铅笔头,给了我一支水笔。上完课,我看到艾艾用红笔写了一篇红色的笔记,而我写下的笔记,像一堆茂盛的草。
回到乡下以后,我经常看着秋季里,宽广的田,长着茂盛的草发呆。我想我爱上了艾艾,但是她还不是我的女朋友,不然我就可以牵着她的手,走过了那条小道,走过学四食堂,走过两颗树中间的一颗树……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