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一朵孤芳自赏的凌霄花

      我的日志 2009-6-5 12:46
她说,这个世界上,你所感知到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微小颗粒,从来不停息运动。它组成一切:细菌,大海,血液,银河,星辰,地球,云朵,花瓣,眼泪,光线,粮食,石头,蕨类……我们,他们,它们,都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以同样原子构成的植物在世界上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也许,一切事物的区别只在于各自不同的结构体系。就如同母亲喜欢所有的植物,惟独偏爱的是有香气的白色花朵。有一种滇藏木兰,母亲曾经种在庭院里。花瓣硕大,芳香扑鼻,在异常寒冷的早春开放,花先于叶开放。所以,这是一种自我体系格外坚硬而强烈的花朵。在夜色中,她们坐在雨檐长廊的竹凳上,观望它光秃挺拔的枝干上,如白色灯笼一样悬挂的白色大花。月光给饱满坚强的花瓣洒上一层光辉,如同散发出来的淡淡雾气。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颗桂花树,白兔在游玩。桨儿桨儿看不见,船上也没帆,飘呀飘呀,飘向西天。
    
    童年的歌谣,母亲都会唱。不会唱的,买回来曲谱,也就一首一首地学会,再唱给她听。母亲嗓音清甜,即使年老之后,听起来也如同少女,是糯脆的南方口音。为她唱歌,为她诵古诗,与她对话,在她看来十分重要,绝不忽视或忘记。最终,她又会告诉她,科学常识要说服我们的是,月亮本身没有光芒,清凉如水的月光,是它折射的太阳光线。月亮上其实并没有桂花树,也没有白兔。这是一个绝对荒芜的无情的星球。有起伏的山岭,碗状凹坑结构的环形山,以及叫做月海的平原,而所谓平原,远望时就是球体上的斑状阴影。没有大气,也许有一些冰。如此而已。这个不毛之地,无法成为人类的乐园,也不是为人类而存在。就像无数螺旋架形状的壮丽星系,是为一种秩序和规律而存在,绝不是为了人类。哪怕人类对它百般试探和琢磨,都是无用。一轮完满冰冷的月亮,维系着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它的尊严所在。它的明净洁白,满缺变化,同样,也是为一种秩序和规律而存在。人对自己的处境,其实没有丝毫把握。因为宇宙中还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存在的暗物质。暗物质是人所无法见到的无法想象的存在。
    
    如果没有被告知,大多数事物都具备错觉或者想象。因为人只相信他的眼睛所看到的。不能够相信他的心抵达不到的事物。人与他的偏见之间的关系,是一面无法被打碎的明镜。他走到哪里,见解的影子跟随到哪里。
    
    所以,她说,也许可以认为,你所感知到的一切物质,其实都是由你的意识构成。意识从不消逝,一次一次轮回反复,如同永远不会结束的梦魇,使你渐渐相信它是真实的一面,而你的生命,则是对岸的海市蜃楼。你在空中捕捉花影,内心焦灼深刻。这不是你的过错,因为,在我们的幻象之中,这可触及可念想的,大大小小的一切,都可以是一种焦灼深刻:疼痛,欲望,窜上高空的烟火,可望不可得,得而厌之,厌之不可弃,辗转反侧,忏悔,激越……你没有过错。你只是不懂。因为你无法懂。你不明白超越你可触及可念想的范围之外的一切。一切的一切。哪怕是从原子开始。你如同一只没有离开树洞范围的蚂蚁,蚂蚁群落中的一只,细小卑微,在这无尽繁盛的繁殖之中,在这潮湿逼仄的处境之中。这是你的意识得以存在的基础。你不知道树洞之外是树林,树林之外是森林,森林之外是高山,高山之外是平原,平原之外是大海……你怎么可能知道会有大海。你从未见过它,也想象不到它。你只能坚定地维持自己的原则,那就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树洞,不可能有大海。说世界有大海的人是痴妄,他们唯心而不唯物。说有大海的人,未必也真的见过大海。或许他也只能是一只蚂蚁。但他与你的不同,是,他是一只虽然没有见过大海但相信有大海的蚂蚁。所以,他是一只有信仰的蚂蚁。你们之间的区别,就只是,信仰的问题。
    
    他未必比你幸福。他未必比你多拥有任何一件一物。他未必比你永恒。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是否有大海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生命只是一朝一夕之间。如果一朝一夕之间,能够被明确感知的,只是饥饿,劳累,寒冷,焦虑……这些最为本能的需求。那么,觅食比什么都重要。他喜欢与你讨论大海吗。或许这会令他觉得充实。他在一片凋落的红色槭树叶上,嗅闻到了原子的气味。他趴在上面,安宁地酣睡,在梦中踏上去往远途的尽头。路的尽头,是一片碧蓝大海。它们的气味相通。一片槭树叶的气味,也是盐的气味,水分子的气味,月光的气味,岩石的气味。他离开拥挤挣扎的群落,没有参与它们的劳动,因此也不获得荣誉,也不存在危险。孤立意味着被放弃。被放弃,意味着失去权力可能性。失去权力可能性,导致他体内的肾上腺激素渐渐平息,激素平息导致他过早地衰老。过早地衰老导致过早地死去。在死去的瞬间,他发现自己在一片真正的潮水之上。他竭尽一只蚂蚁的一生所能够拥有的生命力,在此刻体验到这从未感受到过的明亮,动荡,起伏,广阔。但是他无法用语言用声音用标记告诉任何其他同类。树洞在对岸。此刻看来,它完全是不真实的。他对自己说,要相信。我做到了。但是这一生,的确未必比你幸福。我有信仰,失去种种当下的可能性。但当下种种,若比什么都重要。那么……你怎么能知道远方毕竟还是有大海。

                                                           ——《月》节选

 

   安妮宝贝说: 当一个女子在看天空的时候,她并不想寻找什么。她只是寂寞。

 

    二十四岁那年,她以《告别薇安》成名于江湖,开头她便写到

    “告别薇安,
    他不知道她在哪里。
    这样也好。也许她就会随时出现。这个游戏一开始就如此容易沉沦。他不知道是游戏本身,还是因为这仅仅是属于他和她之间的秘密。”

    彼时的她,像一朵带刺的玫瑰,于暗香中透露出一丝锋芒,总想用文字来表达什么,证明什么。他的文字像极了她拍的照片,忧郁然而挣扎,不愿屈服,于黑暗中发出一缕微光。她用细腻的笔触将漫溢于自己内心的情感宣泄出来,沉淀在纸上,风干在时光中。   

    司马相如《子虚赋》:“其石则赤玉玫瑰。”亦谓珍珠。《急就篇》:“璧碧珠玑玫瑰瓮。”颜师古注:“玫瑰,美玉名也,或曰,珠之尤精者曰玫瑰。”

    传说天堂里的玫瑰花是忧郁色的,下凡后成了亚当夏娃的衣裳,所以她吸纳了天与地的精髓,一句花语,一滴花泪都会成为我们对滚滚红尘不舍不弃的理由........造物主对玫瑰是偏心厚爱,赋予了玫瑰娇艳妩媚的丰姿和情意缠绵的意蕴,即便身处喧嚣的红尘中,她也是高贵的,也是寂寞的,也是不甘于被折离枝端的。

    我以为,安妮宝贝最优秀的小说是《素年锦时》。  

   大自然的美,从来都是丰盛端庄的。郑重自持。如同一种秩序,一种道理。

  一个人对土地和大自然怀有的感情,使他与世间保持微小而超脱的距离。会与别人不同。

  与其热闹着引人夺目,步步紧逼,不如趋向做一个人群之中真实自然的人,不张扬,不虚饰,随时保持退后的位置。”

     与安妮以前的作品不同,《素》没有很多黑暗的东西,让人感觉比较阳光。这一年,她初为人母,心中充满了幸福与满足,很多读者喜欢安早期的作品,毁灭自己亦毁灭自己爱的人。但我认为,安妮宝贝这次的转型是她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时的她,像一朵秋水仙。

    在西方,水仙花的意译便是“恋影花”,花语是坚贞的爱情,引申一下便是自省对爱情的诚挚。而秋水仙,是被选来祭祀罗马时代被处极刑的正值青春少年时代的圣希阿金多斯。而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为使命而付出自己青春的少年。就用秋水仙来作为圣希阿金多斯生命的延续,所以,它的花语为无悔青春。安妮宝贝经历了自己忧郁而又挣扎的青春以后,开始了内心的反省,对回忆的咀嚼。她的文字开始更多的透露对美好时光的不舍,对幸福时刻的留恋,并且开始观照内心,也许对于青春她是无悔的吧,“对生活的境遇,我们只能以命运来解释一切,以此最终使自己获得平静,并且依旧相信命运无可待白的公正性。”她写在《素》中的这句话,也许是对她无悔于青春的最好表达吧。

    她的“孤独”如此千姿百态。

    虽然本人从不认为《月》是她最好的作品,我想她本可以写得更好,作为她的无数读者中一员的我,至今还是忘不了大约三年前第一次读到她《清醒纪》时的近乎“癫狂”的喜悦。莫名其妙的喜悦,就是因为这本书“实在耐看”。

    其实囫囵吞枣读她的书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将看安妮宝贝的书视作成熟感性的标志,整天伤春悲秋,引用安的语言,他们只看到了文字的忧郁,却读不懂安妮的寂寞。安妮所有的书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孤独——要读懂这种“孤独”,就要耐得住寂寞。

    三年后的今天,我回过头再读《清醒纪》,再次感觉是一本实在耐看的书,翻开了就不忍合上:最细腻的文字叙述着最缠绵的寂寞;渺远而不可猜测的心事,却有着胜过真实的震撼效果;如水般平淡的细节勾勒出犹如达芬奇作品一般诡谲却又写实的画面。

    “我会惧怕孤独吗?我只是偶尔会感觉寂寞.”

    是的,安妮宝贝,你从不惧怕孤独,你向往孤独的生活,寂寞的思考。

    《月》我没有看完,我想没有必要了。因为我已经读懂了安妮的寂寞,我相信在这条自我救渡的道路上,她已渐行渐远,她的生命从不耀眼,人们从不会过多的瞩目她,她是墙角孤芳自赏的一朵凌霄花,只有懂她的人,才能嗅到那一缕淡淡芬芳。
  从来不参与那些似是而非的争议,深深地体会到她说的那些话的意思,是是非非之后留下的才可能是最真实的、最为澄澈坚固的东西。
  在看到一些对我或者犀利或者争锋相对的评说时内心只是掠过一笑,好若尘土,轻轻拂去便是。
  有些人得靠“针锋相对”存活,但是我相信她,从一开始读她的文字便相信她不是这一类人,自圆其说也罢,自欺欺人也好,如果我们能靠自己的力量活的坚强美好,又有什么大不了?
  很多年一起走下来,最终相信,只有那些从始至终都陪伴她的人才会了解到她的每一个改变,并且理解。哪怕它微乎其微,甚至居然能够在这种微乎其微的变化中也能达到完美的契合和高度的共鸣,好像云朵追逐蓝天的游戏。

    安妮宝贝,他从不耀眼,他只是在这条自我救渡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现在的她,是一朵孤芳自赏的凌霄花,安静的坐在角落里,向着懂她的,散发着一缕淡淡芬芳。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