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我的日志 2008-10-22 9:30

电子教案(首页)

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 学

内 容

《沁园春雪》

 

 

 

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教 学

准 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课 时

安 排

二课时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景: 江山多娇 ()

  评: 古代帝王 ()

  颂: 人民大众 (主旨)

 

 

 

电子教案(副页)

        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及背景介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多媒体显示)

 

 

 

 

 

 

 

 

 

 

 

 

 

 

 

 

 

 

 

 

 

 

 

(三) 讨论引导

 

 

 

 

 

 

 

 

 

 

 

 

 

 

 

 

 

 

 

 

 

 

 

 

 

 

 

 

 

 

 

 

 

 

 

 

 

 

 

 

 

 

 

 

 

 

(四) 实践验证

 

 

 

 

 

(五) 创新发展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1936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请用直线在书中明确他们的位置。

             数 汗 惟余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2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3)整体感知:

1、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3、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4、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

3. 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5.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 (不全是) 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

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用投影仪展示课本插图,板书"江山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板书"评古代帝王"

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

12.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14.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板书""

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板书"人民大众

16.那么主旨句是-(板书"主旨"

17.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欣赏配画朗读录音或配画歌曲录音(电脑合成)

事先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 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或歌曲录音。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进入课文情景

 

 

 

 

 

 

 

 

 

 

 

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学生解决字词障碍

 

 

 

 

 

 

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

 

 

 

 

 

学生整体感之上下阙内容,回答问题

 

 

 

 

 

 

 

 

 

 

 

(北国雪景图 板书"")

(千米高的塬上)

 

 

 

()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联想、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

()(板书""

 

 

(评古为颂今)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插入学生诵读下阕1分钟)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学生朗读,深入体会情感

 

 

 

 

 

 

(学生思考后回答)

解题思路: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教后感

这是一首主旨鲜明、气势恢弘、意境壮美的词。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和背诵,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和“诗、乐、画”一体的学习思路。教师在讲解和引导的过程中应当与学生一样,始终处在鉴赏者的角度,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词的感受和体验。诗歌语言的分析是零散而琐碎的,抓住重点词语,是解读这首词的关键。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