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木板房

      缅怀逝去 2005-1-15 16:25
芷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本身是侗族自治县,而苗、壮、土家各族的数量也都不在少数。在这个安静的小城,城区大都是新建的2层楼筑,而更多的地方却是有民族特色的木板楼,尤其在河边。

木板楼是当地最有特点的建筑,所有的墙、窗、檐都是木头做成,甚至于地板。顶上赶的是乡间烧制的黑色的土瓦。而有的时候木头不够,便用黄土垒成下半堵墙再在上面放置木制结构。一般的木板楼都很有些年头了,房子往往是要用红砖与水泥的,那一块快灰色的木头上满是岁月的痕迹,而房间里也总是有一种奇异的木头气味。我上小学的教室便是一间硕大的木板楼,木头的地板照例是不能直接装在地面上的,需要安装在悬空的支架上,因此走在木制的地板上会发出很大的空、空的声音。而教室中有的地板已经破旧,形成一条条宽窄不一的缝隙,上课的时候我经常把头低下观察下面的世界。一根绿色的草根,肥硕的土虫,勤劳的蚂蚁,地板下的世界简直就是我的花园。

芷江在抗战的时候曾经繁华过一段日子,陈纳德的飞虎队便驻扎在县城不远的地方。芷江机场也曾经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中转站,军用机场附近还有一些类似于“小上海”之类的地名。虽然后来由于战争的结束,小城重归平静,但还是留下很多繁华的证明,比如整条街的宽大木板楼,遗憾的是由于一场大火,这些房子被烧了个一干二净,我只是在曾经的街道上听大人们说过去的故事。据说我还曾经在木板楼里住过不少日子,但是那时候太小,一点记忆也没有,真是件让人遗憾的事情。

而后来的现代化建设可能已经将这些老旧的建筑赶到命运的尽头,不知道记忆中的木板楼是否还好呢?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