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热爱人生的人,对于他的一些闲散的时光,一定爱惜非常。”——林语堂
《秋灯琐忆》是一篇动人的回忆性散文,记录着作者与爱妻秋芙和谐美满而富有生趣的家庭生活。
作者蒋坦,字蔼卿,浙江钱塘人士,为清朝时期的一名秀才,擅长作文与书法。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与妻子已经步入生命的秋季,因此与古代男子悼念亡妻的文字不同的是,他没有等到所爱之人离去以后方想到“遣悲怀”。《秋灯琐忆》中每一个字都告诉我们“怜取眼前人”是如此的温馨而可贵。
他的妻子秋芙,名关瑛,是一名知性女子,擅长写诗、作画、抚琴,亦极富辩才。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虽如黛玉般多病,却不似她多愁,她和夫君总是对生活保持着兴致勃勃的意趣:连诗、下棋、作画、抚琴、会友、云游、寻禅、问道,即便家境清苦,俗务累人,他们的生活却始终充盈着精彩和美丽。蒋坦钦慕爱妻的才华,承认她在辩才上超越自己,甚至相信秋芙是天上降至人间的昙花仙子,这自是因爱而生的痴语.
但看完全篇,你会发现秋芙被林语堂先生赞誉为“中国古代最可爱的女子之一”实不为过的。
这对可爱的夫妻结婚前原先是表亲,从小青梅竹马,他们的婚姻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两人也恰好情投意合,正符合彼此的心愿。蒋坦在文中回忆从小到订婚后被隔离的期间,他与秋芙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所有的情境他都仅仅用很细小的动作、表情、话语、声音来勾勒,却包含着无尽的内蕴,流露出浓浓的情意。末了,他说:“今去结缡,又复十载,余与秋芙皆鬓有霜色,未知数年后,更作何状?忽忽前尘,如梦如醉,质之秋芙,亦忆一二否?”
当时秋芙是有幸读到这些文字的,她会生出多少感慨来呢!可惜,据说这篇文章写完后不久,秋芙就病逝,蒋坦亦在兵荒马乱中饿死,结局之悲哀与凄惨怎不教人扼腕?
琴诗书画
秋芙出生名门,她的诗才远近早有闻名,只是蒋坦误认为那不过是托名之作,颇不以为意。直到后来,他才渐渐信服,妻子的才华是某种发自内在的逼人灵气,秋芙会作词、作画都是缘于丈夫和朋友的教授,但她的聪颖和悟性往往又后来居上,难怪蒋坦感慨道:“书到今生读已迟。”仿佛才学的积淀是几生几世的事情,今生不过是前生的延续和复萌。
他们在新婚的当晚就通宵连诗,此后的生活中,这对夫妻也从来没有远离过诗歌、佛经和绘画。最值得提及的是关于种芭蕉的趣事。秋芙在园中种了芭蕉,叶子已长到可以遮蔽室内的帘幕。秋天到了的时候,秋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勾起作者的愁绪,他便在芭蕉叶上戏题道:“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第二天,他惊见芭蕉叶上续了几行诗云:“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字体的柔媚显示出是源于秋芙手笔。如此巧妙的一问一答,实在风雅有趣。
虽然夫妻俩都身体娇弱,却都喜游历山水,游历的时候,总是随身携琴。在林隐寺的石屋洞中,秋芙弹起《平沙落雁》,让琴声与涧水声相互碰撞;泛舟明圣湖荷塘中,秋芙又在船上弹起《汉宫秋怨》,让琴声随风飘远。此情此景,仿佛远离尘嚣,飘入仙境。他们还在深秋赏梅簪花,又在桂花飘香时,在虎跑泉的木樨树下品茶,折花报春;他们在芦花飘散的时节,到佛寺中寻仙问道,在白云庵喝莲子汤,在云章阁询问坐禅的要义……
在家中,他们同样会给对方制造小小的惊喜,妻子曾富创造性地把葵叶捣成汁,掺上云母粉,将诗笺染成蔚绿色,复在上面抄写《西湖百咏》的诗句;而丈夫则为妻子在衣裙上手绘绿梅,秋芙着梅衣飘飘洒洒,恍如绿萼仙子。
秋芙棋艺不精,每回必败给丈夫。但棋品不佳亦可爱。每次她拉着丈夫下棋到天亮。蒋坦笑问:“掷钱斗草都已输,问你今宵拿什么偿我?”秋芙说:“你以为我赢不了你吗?请让我用佩带的玉虎作为赌注。”但是才下了几十个子,秋芙败局初显,她便开始耍赖,故意让小狗跳到棋盘上搅乱棋局,丈夫笑她恃宠撒娇,她默然脸红,从此再不下棋。
我本蒲柳质
蒋坦和妻子的身体都不是很好,前者甚至在入考场的时候因为身体的缘故,神志不清发挥失常。他曾在六年内重病三场,秋芙在病中日夜服侍,衣不解带,等于也病了三场。
秋芙患有肺病,每到天凉十分就气闷咳嗽,夜晚更是需要垫高枕方可平静入睡,丈夫便在寒夜洗手熬羹汤,常常在夜晚不忍唤醒熟睡的仆人,亲自熬了清凉的莲子汤给秋芙,看到她的身体在饮食滋补下慢慢好转,他心里实在开心。后来秋芙重病住到娘家,由他和秋芙的妹妹轮流照看六十日之久,在病中,秋芙更深地为情所缚,每次丈夫回家休息片刻或是不在身边,就唤人喊他回到自己身边,待到丈夫来到身边,她又不发一言。妹妹问她原故,秋芙说:“我的生命像悬丝一样,自己感到难以支撑,恐怕在仓猝之间来不及与他诀别,他来了,我就可以宽心去了。”
蒋坦听到这番话心痛不已,他想到妻子尽管信佛二十余年,还是不能免于对尘世的眷恋,因了这份深情,毫无抵触地面对死亡,是不可能的。
在作者的一生当中,贫困与疾病经常折磨着他和他的爱妻,但是他们的精神并没有被困顿压垮。他们的草堂经常在雨天“水漫金山”而不能入住,不得不借宿别家。他们的衣箱里几乎没有当季的衣服,冬天当了夏衣,夏天则当了冬衣,实在凄苦。和朋友们会聚草堂,畅饮甚欢的那个夜晚,他们也碰到酒被喝干而又无钱沽酒的窘境,只得吟诵“泥他沽酒拔金钗”,相对怅然。
最后,也正是疾病和贫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作者在文中谈及家中失火和抚琴弦断的不吉预兆,但想他写此文时,也无法料及结局会悲惨至此。
伤逝与盟约
此文也处处流露出伤春悲秋的情怀来,感慨流光容易把人抛,感叹“人生苦短,聚散匆匆。”就如秋芙曾叹道:“人生百年,梦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仅存者,十之一二耳;况我辈蒲柳之质,犹未必百年者乎……”
秋芙也会落花满地伤春老,但她不是如黛玉般的凄然葬花,她用花瓣摆字组成诗句:“一夜落红吹渐满,风狂春不管。”不料“春”字还未摆好,花瓣就被东风吹散了。蒋坦笑言:“果真是‘风狂春不管。”两人相对而笑。
秋芙也曾对镜自怜:“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丈夫则同样懂得如何宽慰劝解她。
丈夫有日欣然读起<九辩>,忽听到在妻子伤<九辩>的悲叹时,他也能立即觉悟,适可而止.
面对同样的情境,不同的人不免站在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态度。看来,在悲情中,他们也没有放弃自嘲与幽默,苦中作乐,相互怜惜,而非用爱恨无休止地相互折磨,这似乎恰是这对夫妻的可爱与可贵之处。
面对生老病死这一无法抗拒的命运,他们将精神寄予佛教以求解脱,在佛前相约“生生世世为夫妻……”
读到这里,对誓言与盟约已经漠然的自己也开始抑制不住的感动,夜凉如水,掩卷抬头时分,手已经冰凉,夜已经很深,时光竟这样悄然流逝在美丽的文字和一幅幅梦境般的画面里.
爱上秋芙,在这个夜晚,半梦半醒间,无数次地沉吟:星月在水,细斟元碧,坐忘菩提……
有些莫名,有些感伤……
《秋灯琐忆》是一篇动人的回忆性散文,记录着作者与爱妻秋芙和谐美满而富有生趣的家庭生活。
作者蒋坦,字蔼卿,浙江钱塘人士,为清朝时期的一名秀才,擅长作文与书法。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与妻子已经步入生命的秋季,因此与古代男子悼念亡妻的文字不同的是,他没有等到所爱之人离去以后方想到“遣悲怀”。《秋灯琐忆》中每一个字都告诉我们“怜取眼前人”是如此的温馨而可贵。
他的妻子秋芙,名关瑛,是一名知性女子,擅长写诗、作画、抚琴,亦极富辩才。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虽如黛玉般多病,却不似她多愁,她和夫君总是对生活保持着兴致勃勃的意趣:连诗、下棋、作画、抚琴、会友、云游、寻禅、问道,即便家境清苦,俗务累人,他们的生活却始终充盈着精彩和美丽。蒋坦钦慕爱妻的才华,承认她在辩才上超越自己,甚至相信秋芙是天上降至人间的昙花仙子,这自是因爱而生的痴语.
但看完全篇,你会发现秋芙被林语堂先生赞誉为“中国古代最可爱的女子之一”实不为过的。
这对可爱的夫妻结婚前原先是表亲,从小青梅竹马,他们的婚姻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两人也恰好情投意合,正符合彼此的心愿。蒋坦在文中回忆从小到订婚后被隔离的期间,他与秋芙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所有的情境他都仅仅用很细小的动作、表情、话语、声音来勾勒,却包含着无尽的内蕴,流露出浓浓的情意。末了,他说:“今去结缡,又复十载,余与秋芙皆鬓有霜色,未知数年后,更作何状?忽忽前尘,如梦如醉,质之秋芙,亦忆一二否?”
当时秋芙是有幸读到这些文字的,她会生出多少感慨来呢!可惜,据说这篇文章写完后不久,秋芙就病逝,蒋坦亦在兵荒马乱中饿死,结局之悲哀与凄惨怎不教人扼腕?
琴诗书画
秋芙出生名门,她的诗才远近早有闻名,只是蒋坦误认为那不过是托名之作,颇不以为意。直到后来,他才渐渐信服,妻子的才华是某种发自内在的逼人灵气,秋芙会作词、作画都是缘于丈夫和朋友的教授,但她的聪颖和悟性往往又后来居上,难怪蒋坦感慨道:“书到今生读已迟。”仿佛才学的积淀是几生几世的事情,今生不过是前生的延续和复萌。
他们在新婚的当晚就通宵连诗,此后的生活中,这对夫妻也从来没有远离过诗歌、佛经和绘画。最值得提及的是关于种芭蕉的趣事。秋芙在园中种了芭蕉,叶子已长到可以遮蔽室内的帘幕。秋天到了的时候,秋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勾起作者的愁绪,他便在芭蕉叶上戏题道:“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第二天,他惊见芭蕉叶上续了几行诗云:“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字体的柔媚显示出是源于秋芙手笔。如此巧妙的一问一答,实在风雅有趣。
虽然夫妻俩都身体娇弱,却都喜游历山水,游历的时候,总是随身携琴。在林隐寺的石屋洞中,秋芙弹起《平沙落雁》,让琴声与涧水声相互碰撞;泛舟明圣湖荷塘中,秋芙又在船上弹起《汉宫秋怨》,让琴声随风飘远。此情此景,仿佛远离尘嚣,飘入仙境。他们还在深秋赏梅簪花,又在桂花飘香时,在虎跑泉的木樨树下品茶,折花报春;他们在芦花飘散的时节,到佛寺中寻仙问道,在白云庵喝莲子汤,在云章阁询问坐禅的要义……
在家中,他们同样会给对方制造小小的惊喜,妻子曾富创造性地把葵叶捣成汁,掺上云母粉,将诗笺染成蔚绿色,复在上面抄写《西湖百咏》的诗句;而丈夫则为妻子在衣裙上手绘绿梅,秋芙着梅衣飘飘洒洒,恍如绿萼仙子。
秋芙棋艺不精,每回必败给丈夫。但棋品不佳亦可爱。每次她拉着丈夫下棋到天亮。蒋坦笑问:“掷钱斗草都已输,问你今宵拿什么偿我?”秋芙说:“你以为我赢不了你吗?请让我用佩带的玉虎作为赌注。”但是才下了几十个子,秋芙败局初显,她便开始耍赖,故意让小狗跳到棋盘上搅乱棋局,丈夫笑她恃宠撒娇,她默然脸红,从此再不下棋。
我本蒲柳质
蒋坦和妻子的身体都不是很好,前者甚至在入考场的时候因为身体的缘故,神志不清发挥失常。他曾在六年内重病三场,秋芙在病中日夜服侍,衣不解带,等于也病了三场。
秋芙患有肺病,每到天凉十分就气闷咳嗽,夜晚更是需要垫高枕方可平静入睡,丈夫便在寒夜洗手熬羹汤,常常在夜晚不忍唤醒熟睡的仆人,亲自熬了清凉的莲子汤给秋芙,看到她的身体在饮食滋补下慢慢好转,他心里实在开心。后来秋芙重病住到娘家,由他和秋芙的妹妹轮流照看六十日之久,在病中,秋芙更深地为情所缚,每次丈夫回家休息片刻或是不在身边,就唤人喊他回到自己身边,待到丈夫来到身边,她又不发一言。妹妹问她原故,秋芙说:“我的生命像悬丝一样,自己感到难以支撑,恐怕在仓猝之间来不及与他诀别,他来了,我就可以宽心去了。”
蒋坦听到这番话心痛不已,他想到妻子尽管信佛二十余年,还是不能免于对尘世的眷恋,因了这份深情,毫无抵触地面对死亡,是不可能的。
在作者的一生当中,贫困与疾病经常折磨着他和他的爱妻,但是他们的精神并没有被困顿压垮。他们的草堂经常在雨天“水漫金山”而不能入住,不得不借宿别家。他们的衣箱里几乎没有当季的衣服,冬天当了夏衣,夏天则当了冬衣,实在凄苦。和朋友们会聚草堂,畅饮甚欢的那个夜晚,他们也碰到酒被喝干而又无钱沽酒的窘境,只得吟诵“泥他沽酒拔金钗”,相对怅然。
最后,也正是疾病和贫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作者在文中谈及家中失火和抚琴弦断的不吉预兆,但想他写此文时,也无法料及结局会悲惨至此。
伤逝与盟约
此文也处处流露出伤春悲秋的情怀来,感慨流光容易把人抛,感叹“人生苦短,聚散匆匆。”就如秋芙曾叹道:“人生百年,梦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仅存者,十之一二耳;况我辈蒲柳之质,犹未必百年者乎……”
秋芙也会落花满地伤春老,但她不是如黛玉般的凄然葬花,她用花瓣摆字组成诗句:“一夜落红吹渐满,风狂春不管。”不料“春”字还未摆好,花瓣就被东风吹散了。蒋坦笑言:“果真是‘风狂春不管。”两人相对而笑。
秋芙也曾对镜自怜:“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丈夫则同样懂得如何宽慰劝解她。
丈夫有日欣然读起<九辩>,忽听到在妻子伤<九辩>的悲叹时,他也能立即觉悟,适可而止.
面对同样的情境,不同的人不免站在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态度。看来,在悲情中,他们也没有放弃自嘲与幽默,苦中作乐,相互怜惜,而非用爱恨无休止地相互折磨,这似乎恰是这对夫妻的可爱与可贵之处。
面对生老病死这一无法抗拒的命运,他们将精神寄予佛教以求解脱,在佛前相约“生生世世为夫妻……”
读到这里,对誓言与盟约已经漠然的自己也开始抑制不住的感动,夜凉如水,掩卷抬头时分,手已经冰凉,夜已经很深,时光竟这样悄然流逝在美丽的文字和一幅幅梦境般的画面里.
爱上秋芙,在这个夜晚,半梦半醒间,无数次地沉吟:星月在水,细斟元碧,坐忘菩提……
有些莫名,有些感伤……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