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用剧中漫画家角田的话来说,我画的那个漫画,讲的是,在世纪之末,人类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灾难,此时,一群以救世主姿态出现的人们,他们出色上演了一出将世界拯救于危难之际的好戏,因为他们就是那场灾难的终极制造者.此后,这些带着面具的恶者得到了被蒙蔽的人们的奖励,赞美和权力.随后开始了他们有计划的独裁统治.至于另外一帮真正保护地球的英雄,在奋起抵抗却因势单力薄暂告一段后,他们被认为是恐怖分子遭到各方面的打击和压制苟且于世,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最初的信念.这是整个故事的大概.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邪恶总将被不容分说的打倒,以正义的名义.说白了,又是一个“英雄拯救全世界”的神话.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一个漫画,却不尽然.
这是浦泽直树2000年开始连载的少年科幻漫画,<20世纪的少年>,但凡是看过这个的,起码像我这样的,肯定要在科幻前面再加上两字,热血或者青春.
之前看过浦泽的作品,印象较深的是《Monster》,外科医生和怪物少年之间的故事.吸引人的地方是错综复杂的杀人事件,以及背后的理由.不过.相较<20世纪的少年>而言,还是后者更加让我着迷也更加痛苦.因为,我不仅在推测情节下一步的悬念还在回顾自己不了解的70年代,因为种种关系,相信我们的父辈也未曾真正靠近过那个时候的世界.他们还在封闭的围墙内为着命运的艰难出路苦苦挣扎.那时候的世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摇滚乐.比如万博.比如人类登陆月球.而浦泽,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切.遗憾的是,这个漫画还在连载中,恕不可忍.
小时候对英雄的概念,像超人一样强壮的肌肉飞来飞去,像蜘蛛侠手吐细丝在罪恶的城市上空穿梭,像蝙蝠侠总是在尖叫声中翩翩而降.以上三个.一个是外星人,一个因为某次意外基因突变,一个是诗意的大富翁.总之他们都不是普通人,他们都拥有着非同凡响的能力.
然而<20世纪的少年>,里面的主人公们却都是和我们无异的普通人.
主人公贤知,连锁便利店的店长,没有想象中那么中产阶级.为了抚养姐姐无故留下的侄女,还有年迈有些糊涂爱唠叨的老母亲,不得不成天忍受比自己还要年轻的上司的责骂.看起来想是个逆来顺从的角色.其实年轻时候梦想是做个伟大的摇滚乐手.可现实和梦想,往往并不是一码事.他首先是个善良的人,其表现为敢于承担男人应有的责任.在懵懵懂懂混过自己青年时光后,了解到生活的艰辛,因此为了养家糊口甘愿作个平庸的中年人.直到有一天,猛然发现周围的世界不知不觉中变得离奇.幼年的那些朋友一个接一个莫名其妙的死亡.所有的诡异皆出之于童年时候的幼稚猜想.他意识到这一切都与自己密不可分.出于责任感,我想最初应该只是追究朋友们死亡的原因,到了最后他甚至抱着不如同归于尽的想法只身带着炸药前去会敌.就像唐吉诃德那样.这个人物没有高尚化,在最后一刻他也说了,他是害怕的,但想一走了之.没办法,总要有人去做.他也只是个凡人.
如果说联系到眼下的我们,或者只是说自己.和贤知一样,也曾抱着同样的梦想,但说不定,某一天责任降临时,也不得不强作无所谓的放弃.而当一切都必须选择的时刻,也会迎着头皮顶上.即便自己其实想逃.没办法,总要有人去做.我也只有这样安慰自己.至于胜败如何,那是以后的事了.我也只是个凡人.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个与爱情无关的故事,至少到目前我看过的环节还没有一对真正的情侣出现.
浦泽也曾借漫画里那群郁郁不得志的漫画家的嘴里暗示过,与其画些空泛的爱情故事,哪怕很荒诞也好,我仍然想看一次热血男儿保护地球的故事。
另外,在这个漫画里.有一样东西无处不在,摇滚.对,就是这个东西.贤知在最后迎敌之前在街头弹奏的最后一首歌,据他所言,是根据鲍布迪伦和约翰列侬的音乐改编的.我想,大概这就是给他无穷力量的源泉.小时候,贤知和他的那帮伙伴收听美国电台的摇滚音乐,对50万人的演唱会惊叹不己.毫无疑问,那绝对是摇滚最黄金的时代.虽然到如今,有些惨不忍睹,当年让他们羡慕的滚石,现在除了马不停蹄的开演唱会好像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说实话,贤知的确不是一个怎么样的摇滚乐手,提到的摇滚乐明星几乎都是在27岁的时候死掉,一度的让他以为自己也活不过27岁.看到这段的时候,想起了科特柯本.这个后来被无数摇滚青年称作神的家伙,在那个年龄结束了自己.留下了一张张被印在海报和短袖汗衫上忧郁的面孔和那个胸部大的老婆.我家里墙上也贴着一张这男人胡子拉杂的16开海报.我看着他,总觉得他在对我笑.
这些都是我了解的70年代的记忆.
贤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我是无敌的.
过去我也常这样说.看来我也是20世纪的少年.
这是浦泽直树2000年开始连载的少年科幻漫画,<20世纪的少年>,但凡是看过这个的,起码像我这样的,肯定要在科幻前面再加上两字,热血或者青春.
之前看过浦泽的作品,印象较深的是《Monster》,外科医生和怪物少年之间的故事.吸引人的地方是错综复杂的杀人事件,以及背后的理由.不过.相较<20世纪的少年>而言,还是后者更加让我着迷也更加痛苦.因为,我不仅在推测情节下一步的悬念还在回顾自己不了解的70年代,因为种种关系,相信我们的父辈也未曾真正靠近过那个时候的世界.他们还在封闭的围墙内为着命运的艰难出路苦苦挣扎.那时候的世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摇滚乐.比如万博.比如人类登陆月球.而浦泽,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切.遗憾的是,这个漫画还在连载中,恕不可忍.
小时候对英雄的概念,像超人一样强壮的肌肉飞来飞去,像蜘蛛侠手吐细丝在罪恶的城市上空穿梭,像蝙蝠侠总是在尖叫声中翩翩而降.以上三个.一个是外星人,一个因为某次意外基因突变,一个是诗意的大富翁.总之他们都不是普通人,他们都拥有着非同凡响的能力.
然而<20世纪的少年>,里面的主人公们却都是和我们无异的普通人.
主人公贤知,连锁便利店的店长,没有想象中那么中产阶级.为了抚养姐姐无故留下的侄女,还有年迈有些糊涂爱唠叨的老母亲,不得不成天忍受比自己还要年轻的上司的责骂.看起来想是个逆来顺从的角色.其实年轻时候梦想是做个伟大的摇滚乐手.可现实和梦想,往往并不是一码事.他首先是个善良的人,其表现为敢于承担男人应有的责任.在懵懵懂懂混过自己青年时光后,了解到生活的艰辛,因此为了养家糊口甘愿作个平庸的中年人.直到有一天,猛然发现周围的世界不知不觉中变得离奇.幼年的那些朋友一个接一个莫名其妙的死亡.所有的诡异皆出之于童年时候的幼稚猜想.他意识到这一切都与自己密不可分.出于责任感,我想最初应该只是追究朋友们死亡的原因,到了最后他甚至抱着不如同归于尽的想法只身带着炸药前去会敌.就像唐吉诃德那样.这个人物没有高尚化,在最后一刻他也说了,他是害怕的,但想一走了之.没办法,总要有人去做.他也只是个凡人.
如果说联系到眼下的我们,或者只是说自己.和贤知一样,也曾抱着同样的梦想,但说不定,某一天责任降临时,也不得不强作无所谓的放弃.而当一切都必须选择的时刻,也会迎着头皮顶上.即便自己其实想逃.没办法,总要有人去做.我也只有这样安慰自己.至于胜败如何,那是以后的事了.我也只是个凡人.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个与爱情无关的故事,至少到目前我看过的环节还没有一对真正的情侣出现.
浦泽也曾借漫画里那群郁郁不得志的漫画家的嘴里暗示过,与其画些空泛的爱情故事,哪怕很荒诞也好,我仍然想看一次热血男儿保护地球的故事。
另外,在这个漫画里.有一样东西无处不在,摇滚.对,就是这个东西.贤知在最后迎敌之前在街头弹奏的最后一首歌,据他所言,是根据鲍布迪伦和约翰列侬的音乐改编的.我想,大概这就是给他无穷力量的源泉.小时候,贤知和他的那帮伙伴收听美国电台的摇滚音乐,对50万人的演唱会惊叹不己.毫无疑问,那绝对是摇滚最黄金的时代.虽然到如今,有些惨不忍睹,当年让他们羡慕的滚石,现在除了马不停蹄的开演唱会好像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说实话,贤知的确不是一个怎么样的摇滚乐手,提到的摇滚乐明星几乎都是在27岁的时候死掉,一度的让他以为自己也活不过27岁.看到这段的时候,想起了科特柯本.这个后来被无数摇滚青年称作神的家伙,在那个年龄结束了自己.留下了一张张被印在海报和短袖汗衫上忧郁的面孔和那个胸部大的老婆.我家里墙上也贴着一张这男人胡子拉杂的16开海报.我看着他,总觉得他在对我笑.
这些都是我了解的70年代的记忆.
贤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我是无敌的.
过去我也常这样说.看来我也是20世纪的少年.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