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雍和宫就算完整了。十三日,大清早被馨儿捉起来,坐着摇摆不定倒着开的“嘟嘟嘟”到积水潭地铁,“海了去的人啊!”馨儿上班,我坐到雍和宫,出地铁,就看着朱红墙琢磨:门在哪?当然是雍和宫的门!百分之五十我选垂直高架桥的支道,王爷府总不至于洞开门正对大街吧,该是侧着的。沿着朱红围墙,哈,不一会就看见一群赶着烧头香的老太老爷爷拿着香等着开门进香。
雍和宫本为雍亲王府邸,乾隆年间,重修改为喇嘛的藏传佛教的庙宇,香火极旺,据传很灵验。不至于傻等开门吧?在向前,寻了处“老家烧饼”祭我的五脏庙先!九点,出店门远远相中家“吉祥”的香火门面,檀香一盒,香味清淡。赶着头香的场子,排队买张门票,熙熙攘攘的挤着入门,转身,顿觉眉目清净,“我爱这个地方!”自喃道。百米的道甬入宫门,道两旁银杏树遮天避日,银杏树。。。感觉周身静了,清了,像是银杏能涤荡尘世的杂念。(真郁闷,都说了半天了还没进门)
雍和宫,说是庙宇,太过富丽堂皇了,艳丽得闪了眼睛,翻新得雍容华贵,镏金边,琉璃瓦,朱红漆,描龙画凤,帝王气息,主殿供有西藏喇嘛三年运进的二十几米的白檀木雕释迦牟尼,仰头仰视才行,旁听人说:八米埋在地下,第一感觉,木头啊!二、还会生根发芽否?在雍和宫游荡整个上午,左进到底绕右出,再进绕低右侧出。看见好些男人手里捧着黄布盖着的佛像,像我的反方向绕,大概是请佛回家的规矩。
是个懒人,见了木质绿漆长椅坐下就不愿起身,坐着看殿,看佛,看人,看飞檐走壁,看檐角飞走的兽形,看袅袅升腾的香火。刚拜佛燃香,供香入鼎时着实被烫了一下,四处找水降温。偶然看见开光处,枣红色衣衫加身,该是喇嘛,正在为一帮老外开光祈福。喃喃中,铃响处,五谷分撒,仪式嘛,觉得更像是满足种心理安慰,但又不可或缺。
日子久了,忆想都已懒注笔头,这次北京之行,感受一个人背包的自由,独自上路,看不同的生活,景致,人文;没有牵忌,没有催促;想上路就背包,累了就找个安静地窝会;乏了就找个地玩耍,看见同时背包上路的人,就相视一笑,各自征程;想说话了,找个平台,打开笔记本,想到什么都记下。更多的是点点感触、新鲜。再找时间,再上路。不爱爬山,找个小镇,呆呆。。。
在听ENYA,拾回五年前的记忆,每晚夜深人静听着ENYA,还是书房的一人世界。。。小香樟张了新叶,想中秋时移回家中小院,出门在外的日子,文竹和香樟成了心头牵挂,回来发现文竹被阳光灼伤,脱水,几日养护,加之天公做美,气温凉爽下来,文竹又开了新枝,安心多了。樟树却是蛮精神,“养”是件花心思加爱心的活儿。
就到这儿,北京之行。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