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向辉 2002-11-30 23:55:28
出处: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首发Chinabyte
编者按: 这是一篇险些被CB专栏错过的好文章。虽然它的作者毛向辉先生是业内一位知名的专家,但是由于最近关于所谓“博客”的文章显然太多了,以致看到BLOG就让人想到了“炒作”这个让人不愉快的词,我们的编辑一度决定不发了。但是,认真读这篇文章,也许我们能够认识到BLOG的另外一个面目——也许是BLOG褪尽世俗的“庐山真面目”。
我曾在 Donews 上先后发过两篇关于Blog的文章“Donews需要Blog吗?”,以及“再谈Blog:不可不谈”,引发了争论。不想用“再再谈”之类的标题了,否则有喋喋不休之嫌。现在对Blog 真可以说是七嘴八舌,说眩的有一些,说逊的也不少。Blog是时装秀吗?Blog会像当年的 Push 技术一样昙花一现吗?Blog 应该和什么人在一起才般配?这些正是我今天要谈的 Blog的生命问题,换句话说,Blog 会活下去吗?或 Blog哪天会死?
既然与生命有关,我们不妨从大小两个尺度来探讨一下 Blog 的生命力问题。至于最后的答案,希望读者自己去发现。
Blog 在应用中的生命周期
Blog是Weblog的简称,这恐怕不用我多解释了。每个人都可以有Blog,可以有多个,每个 Blog 都会有生命周期。就像我们当年玩过的呼啦圈、魔方和飞盘一样,他们都有生命周期,不论长短,都曾存在于记忆中。
人的一生有很多记录自己轨迹的方式,从小有“涂鸦”,在学校有练习本,工作中有行事历。出了名的,还有人采访或拍摄个纪录片什么的。有了电脑,我们可以用Word,用Outlook,用Homepage,写下自己的各种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内容。如果需要讨论和发泄,还可以到网络上的某个BBS上去起个“开死狗”的名字大放厥词一通。这些都已经稀松平常了,于是必然还会有新事物的出现。
没错,Blog的创新就在于把一些技术的能力做了一个综合,而综合正是发明创造的一个方式。扫描、电话和打印的结合就是传真。Blog 不仅在技术上作了一些综合,还在功能上与纪录档案、学习笔记、思考反思、知识共享和团队协作等需要作了综合,所以 Blog 不简单是一个互联网现象,也代表着人们终身学习观念的加强。这一点我们并不需要在这里多说,今后相关的研究会逐步呈现出来,在一些 e-Learning 系统中已经出现了与Blog的结合。
互联网读的时代已经有了数年了,人们虽然已经习惯了被动地阅读信息,但是看着只读(Read Only)的浏览器,很多人早就有了可读写(Writable)的愿望。这个潜力被Blog挖掘出来了,非常自然,水到渠成。于是,有好事者围绕这个概念开始创造大众可以接受的工具,这就是Blogger.com 这样的创业故事。也于是,更多人们开始用这些工具,用在研究中、教育学习中、工作中、朋友交流中、个人日记、商业活动、市场营销中等等,等等。人们创造了各种关于Blog的应用情景。“有些人并不懂技术,也不懂什么HTML,他们却善用了这个工具;也有些人玩了三天激情Blog便转而去追逐其他时尚(如果Blog也算是一种时尚的话)”。也有的Blog本身随着纪录内容的特性而自然终结,这便有了生命周期的概念。
图1: Blog的不同应用决定了Blog的生命周期
(如果别有用心的人非得把网络的应用往坏处想,我只能说那也是这些人偏狭个性的自由。你也绝对可以把脏水向 Blog身上泼,一如有人非要说高科技导致高级犯罪一样。)
从稍微大一点的群体或组织的角度来看,纪录也是一种功能。我们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各种纪录方式,例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档案。这些纪录都在互联网的时代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常在文学作品或影视中幻想,在数字时代会不会我所做的每件事都会被纪录在案,变成对我们隐私和行动的束缚。这也许是未来需要考虑和担心的问题,显然需要放在更大的范畴去研究。不过我们今天更需要的是纪录,也就是如何能够让一些对组织竞争力至关重要的信息能够被有效地记录、保存和分享出来。在被称为K-log的知识 Blog 应用中,企业内部的一些知识,例如销售的活动,被忠实记录下来,成为了销售团队分享和改进销售和客户服务的有效工具。知识管理中常常为难的信息生成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组织形态的Blog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谁说今天的各种组织不是在竞争环境中求生存呢?
Blog的现象在微观的社会生态中,就这样被尝试应用到个人和群体的各种场合中,有的生,有的死,一如人生之悲欢离合。
整个 Blog现象的生命周期
很多人可能更关心 Blog 这个事物会不会生存下去,因为预测 Blog现象的生命周期确实对任何富有经验的 IT 人士或专家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说Blog取代传统媒体,或者说Blog 如何改变互联网的形态,可能今天还为时过早,有些云蒸雾照,也容易让大众摸不着头脑。
有些人可能还记得1996年的时候曾经红极一时的一个名词(对1996年之后上网的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Push(推)技术。这个技术可以说是人们对个性网络的第一次憧憬,甚至当时的互联网巨头Netscape 和转移到互联网战略不久的微软都仓促地拥抱这个技术。可惜的是好景不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商业模型的作用力。没有赢利模式的推技术先驱 PointCast 公司无奈地被推出了历史舞台。而非常巧合的是,PointCast 也曾经被财富杂志列入过创新企业的名单中。我今天还保留一个PointCast 2.6版本的安装程序,只是物是人非,已经无法获得“推”到面前的新闻了。就当作古董保存着吧。
出处: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首发Chinabyte
编者按: 这是一篇险些被CB专栏错过的好文章。虽然它的作者毛向辉先生是业内一位知名的专家,但是由于最近关于所谓“博客”的文章显然太多了,以致看到BLOG就让人想到了“炒作”这个让人不愉快的词,我们的编辑一度决定不发了。但是,认真读这篇文章,也许我们能够认识到BLOG的另外一个面目——也许是BLOG褪尽世俗的“庐山真面目”。
我曾在 Donews 上先后发过两篇关于Blog的文章“Donews需要Blog吗?”,以及“再谈Blog:不可不谈”,引发了争论。不想用“再再谈”之类的标题了,否则有喋喋不休之嫌。现在对Blog 真可以说是七嘴八舌,说眩的有一些,说逊的也不少。Blog是时装秀吗?Blog会像当年的 Push 技术一样昙花一现吗?Blog 应该和什么人在一起才般配?这些正是我今天要谈的 Blog的生命问题,换句话说,Blog 会活下去吗?或 Blog哪天会死?
既然与生命有关,我们不妨从大小两个尺度来探讨一下 Blog 的生命力问题。至于最后的答案,希望读者自己去发现。
Blog 在应用中的生命周期
Blog是Weblog的简称,这恐怕不用我多解释了。每个人都可以有Blog,可以有多个,每个 Blog 都会有生命周期。就像我们当年玩过的呼啦圈、魔方和飞盘一样,他们都有生命周期,不论长短,都曾存在于记忆中。
人的一生有很多记录自己轨迹的方式,从小有“涂鸦”,在学校有练习本,工作中有行事历。出了名的,还有人采访或拍摄个纪录片什么的。有了电脑,我们可以用Word,用Outlook,用Homepage,写下自己的各种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内容。如果需要讨论和发泄,还可以到网络上的某个BBS上去起个“开死狗”的名字大放厥词一通。这些都已经稀松平常了,于是必然还会有新事物的出现。
没错,Blog的创新就在于把一些技术的能力做了一个综合,而综合正是发明创造的一个方式。扫描、电话和打印的结合就是传真。Blog 不仅在技术上作了一些综合,还在功能上与纪录档案、学习笔记、思考反思、知识共享和团队协作等需要作了综合,所以 Blog 不简单是一个互联网现象,也代表着人们终身学习观念的加强。这一点我们并不需要在这里多说,今后相关的研究会逐步呈现出来,在一些 e-Learning 系统中已经出现了与Blog的结合。
互联网读的时代已经有了数年了,人们虽然已经习惯了被动地阅读信息,但是看着只读(Read Only)的浏览器,很多人早就有了可读写(Writable)的愿望。这个潜力被Blog挖掘出来了,非常自然,水到渠成。于是,有好事者围绕这个概念开始创造大众可以接受的工具,这就是Blogger.com 这样的创业故事。也于是,更多人们开始用这些工具,用在研究中、教育学习中、工作中、朋友交流中、个人日记、商业活动、市场营销中等等,等等。人们创造了各种关于Blog的应用情景。“有些人并不懂技术,也不懂什么HTML,他们却善用了这个工具;也有些人玩了三天激情Blog便转而去追逐其他时尚(如果Blog也算是一种时尚的话)”。也有的Blog本身随着纪录内容的特性而自然终结,这便有了生命周期的概念。
图1: Blog的不同应用决定了Blog的生命周期
(如果别有用心的人非得把网络的应用往坏处想,我只能说那也是这些人偏狭个性的自由。你也绝对可以把脏水向 Blog身上泼,一如有人非要说高科技导致高级犯罪一样。)
从稍微大一点的群体或组织的角度来看,纪录也是一种功能。我们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各种纪录方式,例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档案。这些纪录都在互联网的时代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常在文学作品或影视中幻想,在数字时代会不会我所做的每件事都会被纪录在案,变成对我们隐私和行动的束缚。这也许是未来需要考虑和担心的问题,显然需要放在更大的范畴去研究。不过我们今天更需要的是纪录,也就是如何能够让一些对组织竞争力至关重要的信息能够被有效地记录、保存和分享出来。在被称为K-log的知识 Blog 应用中,企业内部的一些知识,例如销售的活动,被忠实记录下来,成为了销售团队分享和改进销售和客户服务的有效工具。知识管理中常常为难的信息生成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组织形态的Blog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谁说今天的各种组织不是在竞争环境中求生存呢?
Blog的现象在微观的社会生态中,就这样被尝试应用到个人和群体的各种场合中,有的生,有的死,一如人生之悲欢离合。
整个 Blog现象的生命周期
很多人可能更关心 Blog 这个事物会不会生存下去,因为预测 Blog现象的生命周期确实对任何富有经验的 IT 人士或专家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说Blog取代传统媒体,或者说Blog 如何改变互联网的形态,可能今天还为时过早,有些云蒸雾照,也容易让大众摸不着头脑。
有些人可能还记得1996年的时候曾经红极一时的一个名词(对1996年之后上网的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Push(推)技术。这个技术可以说是人们对个性网络的第一次憧憬,甚至当时的互联网巨头Netscape 和转移到互联网战略不久的微软都仓促地拥抱这个技术。可惜的是好景不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商业模型的作用力。没有赢利模式的推技术先驱 PointCast 公司无奈地被推出了历史舞台。而非常巧合的是,PointCast 也曾经被财富杂志列入过创新企业的名单中。我今天还保留一个PointCast 2.6版本的安装程序,只是物是人非,已经无法获得“推”到面前的新闻了。就当作古董保存着吧。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