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看了整整一个星期,今天终于看完了,说实话,此书远没有我期待的那么精彩!大概总结一下:以我愚见,此书的文学性不是很高,但是在文化上却是追根求源,写的很深刻!就象是一篇不用真实姓名的报告文学。小说主要揭示的就是人与狼的关系,在环境恶劣的大草原上,人主宰着一切,处在整个食物链的最顶端,而狼却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它能左右草原上的动物,却不能对人发号施令,但是,狼却可以影响人的生活。人和狼是朋友,是敌人,很难去定性。人和狼共同从大草原上取食,共同维护着大草原的平衡,有着共同的利益。人和狼又相互制约,谁做的过火了都会受到惩罚。小说中的毕格利老人说,狼是腾格里(天)派到人间的,它掌握着平衡,人做的对,狼不会做什么!当人犯了错误时,它会毫不留情的惩罚人,虽然互有损失。主人公是一个北京知青,插队到了额仑草原,在当牧民过程中,逐渐对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以培育狼狗为名养了一只狼,但是,他慢慢发现狼是不可能被驯养的,而最后的悲惨结局也验证了这一点,狼在想获得自由的过程中死去,这成了主人公一辈子挥不去的痛,他在反思养狼其实是害了狼!在文章中从始至终呼吁着环保这个主题,不能破坏大自然的平衡,打破了这个平衡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是,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不会考虑太多的,只顾眼前的利益。还有就是小说所揭示的文化上的差异,农耕民族崇拜的是管风调雨顺的龙,而游牧民族却崇拜狼,作者认为农耕民族中庸,没有进取心,小富即安,没有忧患意识。而崇拜狼的游牧民族却整日和大自然作斗争,在斗争中不断进步,是优秀的民族。引用书中一句话“如今的社会,真正掌握世界的是那些游牧民族的后代”,不可否认,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作者有一些偏激,人类的进程是:游牧(渔猎)--农耕--工业社会。。。。。。这也许是全书的一个败笔,他把对狼的崇拜演绎的神圣化了。古代的游牧民族师从于狼,从狼那里学到了生存技巧,更重要的是狼的精神,一套近乎完美的狼哲学被他们作为图腾来崇拜。这其中不是偶然的,只有狼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成为霸主,适者生存,狼图腾的出现也就是必然的了!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做狼当然比做羊要好,谁也不想任人宰割,弱肉强食是现在的生存法则,不过,我还是想做一只文明一些的狼!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