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兴东 2002-10-23 23:59:40
出处: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过去我以批评微软著称,现在专注于博客的建设。本来以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没有想到最近看到一个消息,两者居然这么快就发生了关系。让我一时感到哭笑不得。一再想了想,还是决定把它写出来。供大家探讨。哈,这个微软,钱多了干什么不行,非要干这样的事情?!连民间的博客也不放过。非得让博客真的沦为企业的“坐台小姐”(洪波语),才罢休?
10月12日,Ratcliffe的博客网站“RatcliffeBlog- Social and Political”,发表有关微软公关人员拉拢博客的内容,微软对新兴的博客如此“青睐”和“关怀”,引起博客界的极大关注,文章如此写道:“本周末,微软掏钱邀请一批博客参加它一年一度的“Mobius 2002产品简报”活动,这个事件引发了一个很严重的道德伦理问题。我并不是意味着一个博客参加微软这样的活动就是不道德的,而是需要引发一些思考:为了得到更有利的报道,企业将可能怎样来操纵博客。”
Mobius 2000是微软举办多年的产品推广活动,以前这样的活动一般都是邀请那些需要“感化”的科技编辑、产业分析家和技术发烧友。为了达到最佳的公关效果,盖茨和鲍尔默都倾巢出动,不但发言致辞,而且与大家“亲密”接触。大家听听报告,看看演示,吃饱喝足,游山玩水,花费不菲,都是由微软买单。在IT业内,这样的活动是微软独此一家。记者一般不会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他们的职业规范就要求他们不能接受厂商的“嗟来之食”,要写报道也得媒体自身承担所有费用,界限十分分明。只要是直接用文字发言的人,与厂商保持距离是基本的职业道德。甚至是专栏作家或者传记作者,到微软采访或者体验生活,也得严格区分费用。因为大家都明白,金钱就是力量。厂商买单与媒体的客观中立是有冲突的。而不直接操纵文字、发表言论的编辑、分析家,可以相对自由一些。不像国内记者费用由厂商买单已经是标准模式。
博客当然不是职业记者,现在还没有现成的规范。因此,博客与厂商之间已经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的确是个严肃的问题。但是,博客的确是以文字为武器的“职业”,金钱就是影响力,厂商的金钱都得讲究回报的。除了“昂贵机票和住宿费”,被邀请参加的博客还得到了以下礼品:
Pocket PC Phone Edition. ($549.95)
Swiss Army Mobius Luggage (starts at $219)
Club Pocket PC Pocket PC carry all case. ($18)
Mobius Pen-Stylus Combo. (??)
Mobius Branded SoundBug. ($49.95)
ViewSonic Pocket PC (when they come out). ($299)
SmartPhone 2002 (when they come out). $299
Ratcliffe仔细检查了一下被邀请博客的内容,发现虽然这些博客在文字中信誓旦旦说不受微软小恩小惠左右。但是,字里行间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相比较那些没有得到邀请人的文章,有着明显区别。
在某大城市,一家日报工作的博客Sheila Lennon写道:我们这里贿赂是严格禁止的,有时一些人送大束的鲜花给社会作家、饭店评论家和记者,根据我们严格的规定,他们都不允许自己保留。评论者可以保留他们所评论的书籍、CD和软件,但是他不能买卖,而且都要公布出来。不但要求保持我们的客观公正,而且要避免不恰当地出席一些活动。也许,这就是记者不能致富的根源。
因此,在消化了微软提供的近乎奢侈的“免费午餐”,以及满载礼品回家后,你还能相信这些博客所写内容的客观性吗?
博客作为新兴的媒体传播形式和交流沟通方式,还没有形成任何约定俗成的行规和自然而然的规范。就这样,率先被微软“玷污”。因为微软,博客不再纯洁?还是因为博客天生就是这样的命运?这次微软对博客的“宠幸”不知道对于今后的健康成长有何影响?博客界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许多人都说博客没有商业模式,在微软的指引下,是不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已经出现。博客的价值也可以开始兑现?
详细观点和争论,请大家直接阅读相关的英文博客网站。
好在国内媒体界本来就没有美国那样严格的“贞洁观”,许多在美国违背媒体道德的所作所为在中国是基本行规。比如,今天我就听说,一个受厂商邀请的记者,因为厂商没有按照业内基本“规矩”而招待不周,就大为光火,一切费用厂商全由买单不说,还非要做一些反面文章,以出心中火气,令人惊诧!据闻,甚至有些记者明目张胆要求一些超乎常理的要求,以实践自己的“下半身写作”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中国博客的未来将会如何,就不言自白。因此,类似的事情还是留给美国博客去操心、去争论、去实践吧。但是形势也显示,博客已经开始远离纯净的民间身份,商业社会的力量将极大地改变博客世界。
以下是部分博客讨论内容,利用Google还可以受到无数多,以下文章可以直接点入,也可以看附录:
1、金本位(The Gold Standard)
2、博客出售自己的另一种办法:Another Way For Bloggers to "Sell Out"
3、警惕仙女的尘埃:Beware the fairy dust:
4、My Two Cents
出处: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过去我以批评微软著称,现在专注于博客的建设。本来以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没有想到最近看到一个消息,两者居然这么快就发生了关系。让我一时感到哭笑不得。一再想了想,还是决定把它写出来。供大家探讨。哈,这个微软,钱多了干什么不行,非要干这样的事情?!连民间的博客也不放过。非得让博客真的沦为企业的“坐台小姐”(洪波语),才罢休?
10月12日,Ratcliffe的博客网站“RatcliffeBlog- Social and Political”,发表有关微软公关人员拉拢博客的内容,微软对新兴的博客如此“青睐”和“关怀”,引起博客界的极大关注,文章如此写道:“本周末,微软掏钱邀请一批博客参加它一年一度的“Mobius 2002产品简报”活动,这个事件引发了一个很严重的道德伦理问题。我并不是意味着一个博客参加微软这样的活动就是不道德的,而是需要引发一些思考:为了得到更有利的报道,企业将可能怎样来操纵博客。”
Mobius 2000是微软举办多年的产品推广活动,以前这样的活动一般都是邀请那些需要“感化”的科技编辑、产业分析家和技术发烧友。为了达到最佳的公关效果,盖茨和鲍尔默都倾巢出动,不但发言致辞,而且与大家“亲密”接触。大家听听报告,看看演示,吃饱喝足,游山玩水,花费不菲,都是由微软买单。在IT业内,这样的活动是微软独此一家。记者一般不会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他们的职业规范就要求他们不能接受厂商的“嗟来之食”,要写报道也得媒体自身承担所有费用,界限十分分明。只要是直接用文字发言的人,与厂商保持距离是基本的职业道德。甚至是专栏作家或者传记作者,到微软采访或者体验生活,也得严格区分费用。因为大家都明白,金钱就是力量。厂商买单与媒体的客观中立是有冲突的。而不直接操纵文字、发表言论的编辑、分析家,可以相对自由一些。不像国内记者费用由厂商买单已经是标准模式。
博客当然不是职业记者,现在还没有现成的规范。因此,博客与厂商之间已经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的确是个严肃的问题。但是,博客的确是以文字为武器的“职业”,金钱就是影响力,厂商的金钱都得讲究回报的。除了“昂贵机票和住宿费”,被邀请参加的博客还得到了以下礼品:
Pocket PC Phone Edition. ($549.95)
Swiss Army Mobius Luggage (starts at $219)
Club Pocket PC Pocket PC carry all case. ($18)
Mobius Pen-Stylus Combo. (??)
Mobius Branded SoundBug. ($49.95)
ViewSonic Pocket PC (when they come out). ($299)
SmartPhone 2002 (when they come out). $299
Ratcliffe仔细检查了一下被邀请博客的内容,发现虽然这些博客在文字中信誓旦旦说不受微软小恩小惠左右。但是,字里行间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相比较那些没有得到邀请人的文章,有着明显区别。
在某大城市,一家日报工作的博客Sheila Lennon写道:我们这里贿赂是严格禁止的,有时一些人送大束的鲜花给社会作家、饭店评论家和记者,根据我们严格的规定,他们都不允许自己保留。评论者可以保留他们所评论的书籍、CD和软件,但是他不能买卖,而且都要公布出来。不但要求保持我们的客观公正,而且要避免不恰当地出席一些活动。也许,这就是记者不能致富的根源。
因此,在消化了微软提供的近乎奢侈的“免费午餐”,以及满载礼品回家后,你还能相信这些博客所写内容的客观性吗?
博客作为新兴的媒体传播形式和交流沟通方式,还没有形成任何约定俗成的行规和自然而然的规范。就这样,率先被微软“玷污”。因为微软,博客不再纯洁?还是因为博客天生就是这样的命运?这次微软对博客的“宠幸”不知道对于今后的健康成长有何影响?博客界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许多人都说博客没有商业模式,在微软的指引下,是不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已经出现。博客的价值也可以开始兑现?
详细观点和争论,请大家直接阅读相关的英文博客网站。
好在国内媒体界本来就没有美国那样严格的“贞洁观”,许多在美国违背媒体道德的所作所为在中国是基本行规。比如,今天我就听说,一个受厂商邀请的记者,因为厂商没有按照业内基本“规矩”而招待不周,就大为光火,一切费用厂商全由买单不说,还非要做一些反面文章,以出心中火气,令人惊诧!据闻,甚至有些记者明目张胆要求一些超乎常理的要求,以实践自己的“下半身写作”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中国博客的未来将会如何,就不言自白。因此,类似的事情还是留给美国博客去操心、去争论、去实践吧。但是形势也显示,博客已经开始远离纯净的民间身份,商业社会的力量将极大地改变博客世界。
以下是部分博客讨论内容,利用Google还可以受到无数多,以下文章可以直接点入,也可以看附录:
1、金本位(The Gold Standard)
2、博客出售自己的另一种办法:Another Way For Bloggers to "Sell Out"
3、警惕仙女的尘埃:Beware the fairy dust:
4、My Two Cents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