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快乐的童年是人生调色板上一抹纯然的鲜绿的话,我的童年,便是在一片苇丛中度过的。这并不具有任何的寄托意义,因为我儿时的玩乐,总在那片记忆里颇为“浩荡”的莽莽芦苇之中。
那个时候的快乐,想来就是那样简单,没有人工布置的场地,没有做工精巧的玩具,也没有五花八门的电子游戏,有的只是那草木斑驳下的野趣童真和无拘追逐间的爽朗笑声。
童年的游乐场,芦苇丛算是最好的一处。
也许是天公做美,芦苇长在了连接着家和小学校的羊肠路旁,绿扑扑的好大一片。春天,鲜嫩的苇牙儿刚刚破土,地面也颇松软,我们便在那里无所顾忌地翻跟头,贪而无厌地嚼着现采的“毛毛肉”(芦苇的嫩蕊,微甜)。夏天,百木蕃茂,芦苇也不例外。于是,高高的芦苇丛便成了我们避暑消夏的“行宫”。压倒一片芦苇,周围的依然挺立,这样便造成了一间“卧室”,而这样的卧室,通常可以造出五、六间之多,只是大小不一,盖为游戏便。
回想当年夏日里的游戏,似乎可以算作我所接触的、最早的RPG,我们扮演角色,演出故事,故事里,有王、有将军、有侍者、有卫兵,只是没有后,因为芦苇丛里的乐趣,不是小男孩儿眼中的“黄毛丫头”所能享受的。皇帝是轮流着做,其他角色亦然,轮到谁“登基”,谁便有“特权”去最大也最凉爽的“房间”待上半个钟头,还可以躺着发号施令。当然,时间一到,风水也就转了,前一时的皇帝,下一刻就成了太阳底下日光浴的卫兵。在王的享受和卫兵的难受间,负责捉捕“金牛儿”(一种昆虫,甲壳呈蓝绿色,很有光泽,是童年生物辞典中,这是一种出名的“水陆空三栖动物),的侍者,则负责把捕获的猎物送往“寝宫”和其他各室,做点缀用。
这种从象牙塔到茅草庐的变迁,现在看来,对于意志品质的培养,的确有益。童年游戏,三十分河东,成人浮世,三十年河西。
秋来了,这是一个不好的讯息,因为南飞的北雁带走了草木的精气,芦苇也即将要枯萎了。“沙场秋点兵”,第三季的芦苇丛,划作了我们相互“攻伐”的战场,长(音“常”,二声)大的芦苇可以砺做宝剑,短细些的便为飞矢,也有穷兵黩武之士由长满芦苇的沟渠里寻觅了蒲草,取了它的“蒲棒”组成“八大锤”,甚是有趣。
冬天我们便不再去芦苇丛,因为天气冷,而且没的可玩,只是在每日上学或者放学经过的时候,对着她行注目礼,期望明年开春,芦苇生得更蓬勃些罢。
后来,离开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和生活,童年的芦苇丛无奈地渐渐远去了。现在偶尔经过那里,看到芦苇大盛昔年,只是顽童不再有,笑声不再闻。不远的地方,一个出售儿童玩具的小摊儿旁,围满了和当年的我们相比,可算“低龄大款”的孩子们,回头再望那苇丛,却发现其中已经长出几棵小树,可见“荒废”久矣。
过去的欢乐,恍若一梦。
告别了幼稚,面对了人生;告别了蒙昧,去争取清明;告别了稚年穿梭的芦苇丛,却走入了渐迷人眼的芦苇荡。置身于这样一片青草地与杂木林的交界处,和童年比逊于童真,向中年靠不够忠勇。成长中,我们的心拒绝温存于软绵绵的“毛毛肉”,而对着参天巨木粗糙且沧桑的皮,不断砥砺,直至幼嫩的心灵生出老茧,琢磨成一件在保护自身的同时也保藏了自我的铠甲。
传说中,山熊背上患了皮肤病,就会靠在树上磨蹭,久而久之,树皮殆尽,山熊披甲。
那个时候的快乐,想来就是那样简单,没有人工布置的场地,没有做工精巧的玩具,也没有五花八门的电子游戏,有的只是那草木斑驳下的野趣童真和无拘追逐间的爽朗笑声。
童年的游乐场,芦苇丛算是最好的一处。
也许是天公做美,芦苇长在了连接着家和小学校的羊肠路旁,绿扑扑的好大一片。春天,鲜嫩的苇牙儿刚刚破土,地面也颇松软,我们便在那里无所顾忌地翻跟头,贪而无厌地嚼着现采的“毛毛肉”(芦苇的嫩蕊,微甜)。夏天,百木蕃茂,芦苇也不例外。于是,高高的芦苇丛便成了我们避暑消夏的“行宫”。压倒一片芦苇,周围的依然挺立,这样便造成了一间“卧室”,而这样的卧室,通常可以造出五、六间之多,只是大小不一,盖为游戏便。
回想当年夏日里的游戏,似乎可以算作我所接触的、最早的RPG,我们扮演角色,演出故事,故事里,有王、有将军、有侍者、有卫兵,只是没有后,因为芦苇丛里的乐趣,不是小男孩儿眼中的“黄毛丫头”所能享受的。皇帝是轮流着做,其他角色亦然,轮到谁“登基”,谁便有“特权”去最大也最凉爽的“房间”待上半个钟头,还可以躺着发号施令。当然,时间一到,风水也就转了,前一时的皇帝,下一刻就成了太阳底下日光浴的卫兵。在王的享受和卫兵的难受间,负责捉捕“金牛儿”(一种昆虫,甲壳呈蓝绿色,很有光泽,是童年生物辞典中,这是一种出名的“水陆空三栖动物),的侍者,则负责把捕获的猎物送往“寝宫”和其他各室,做点缀用。
这种从象牙塔到茅草庐的变迁,现在看来,对于意志品质的培养,的确有益。童年游戏,三十分河东,成人浮世,三十年河西。
秋来了,这是一个不好的讯息,因为南飞的北雁带走了草木的精气,芦苇也即将要枯萎了。“沙场秋点兵”,第三季的芦苇丛,划作了我们相互“攻伐”的战场,长(音“常”,二声)大的芦苇可以砺做宝剑,短细些的便为飞矢,也有穷兵黩武之士由长满芦苇的沟渠里寻觅了蒲草,取了它的“蒲棒”组成“八大锤”,甚是有趣。
冬天我们便不再去芦苇丛,因为天气冷,而且没的可玩,只是在每日上学或者放学经过的时候,对着她行注目礼,期望明年开春,芦苇生得更蓬勃些罢。
后来,离开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和生活,童年的芦苇丛无奈地渐渐远去了。现在偶尔经过那里,看到芦苇大盛昔年,只是顽童不再有,笑声不再闻。不远的地方,一个出售儿童玩具的小摊儿旁,围满了和当年的我们相比,可算“低龄大款”的孩子们,回头再望那苇丛,却发现其中已经长出几棵小树,可见“荒废”久矣。
过去的欢乐,恍若一梦。
告别了幼稚,面对了人生;告别了蒙昧,去争取清明;告别了稚年穿梭的芦苇丛,却走入了渐迷人眼的芦苇荡。置身于这样一片青草地与杂木林的交界处,和童年比逊于童真,向中年靠不够忠勇。成长中,我们的心拒绝温存于软绵绵的“毛毛肉”,而对着参天巨木粗糙且沧桑的皮,不断砥砺,直至幼嫩的心灵生出老茧,琢磨成一件在保护自身的同时也保藏了自我的铠甲。
传说中,山熊背上患了皮肤病,就会靠在树上磨蹭,久而久之,树皮殆尽,山熊披甲。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