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条自在的鱼。。。=-

简单生活

 

 

云南印象

   自游的鱼2004-9-20 9:8
云南印象

-------在我心中,云南,一直是个神秘的地方。那里鸟语花香、富饶的土地、大片的阔叶林、五颜六色的花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景;热情淳朴的少数民族同胞;味美甘甜的食物;当然最吸引我的,还要算是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族风情。今年五一,恰逢出游云南的机会,当然不甘错过,纵然团费一涨再涨,我也还是报名参加。

(一)	我想我是贵人吧

我们参加的团是5月4号至5月7号的丽江、香格里拉双飞四日游,从5月1日到3日,深圳一直是晴空万里,可到了4号早晨,在我们去机场的路上,突然乌云密布,暴雨眼看就要到来。人常说,贵人出门多风雨,要不是因为怕飞机因此而耽搁,我想我会偷着乐一乐的。

到我们回来的那天,深圳依然是风和日丽,但晚上又开始下雨,西西呖呖的下了一天一夜,仿佛春雨般的绵长。伴着雨声在床上懒懒的赖了一整天,不可不说是一种享受。

(二)	初见丽江

我们到云南的第一站就是丽江。走下飞机的第一秒钟,首先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那蓝的天、白的云,这蓝色、这白色,似乎只有在电视里,在梦中才能见到。第一次如此亲近的感受到没有污染的天空,没有污染的空气,第一次让我知道什么叫天蓝,什么叫万里无云。当然,随着而来的还有强烈的紫外线,太阳光直直的照在我的皮肤上,有些辣辣的疼。

接我们的导游是一个纳西族姑娘—小余,一件民族小马甲的她黑黑的皮肤,结实的肌肉,让我感受到了少数民族姑娘的健壮。小余告诉我们,在云南,姑娘以胖以美,以黑为美,所以我想,我在少数民族恐怕是嫁不出去的了。在那里,纳西话称姑娘为“胖金妹”,称小伙子为“胖金哥”。小余说,大家千万别叫错了,如果叫了“小姐”可是会让纳西姑娘气恼。看来,“小姐”这个词语是被贬到底了。

我们的行程里,第一个景点是虎跳峡,至于这个虎跳峡,我暂且不说,说说我们的中餐吧,因为此时大家都已饥肠辘辘了。

中餐为我们准备的是农家饭,当车停在一家农家饭庄门前时,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冲向一个地方---洗手间。可令我们无比失望的是,该洗手间,或许只能称毛厕,没有抽水马桶,没有洗手台,没有门,只有三面墙一个顶,门口位置是一堵转角的墙,和80年代初的公共厕所完全一样,可能这里还会更脏更臭些。原来天堂也有如此不卫生的地方。看来,接下来的几天,这个问题会时不时的困扰我们这群人的。

从洗手间出来后,顿时间,大家的肚子也不叫了,胃口也没了,只想着能快点解决完。好在云南的农家饭菜还算对大家的胃口。加上早上早起后,除了飞机上的那点点心,大家的肚子也的确是饿了,所以三两下,大家都扫清了碗里的,盘子里的,饭锅里的食物。

(三)	虎跳峡
虎跳峡,是世界上最深、最窄、最险的大峡谷,但其实说到底,为的是看一块大石头---虎跳石。相传有猛虎借这块巨石一跃而过,因此才有虎跳峡之名。据说,虎跳石不仅是虎跳峡景观的代表,也是虎跳峡全峡最险最美的景致。

导游说,游虎跳峡需徒步5公里,可以步行,也可以乘轿,当然,乘轿是要收费的。

出来玩,当然是要累的,更何况平时逛街应该也不只5公里,大家此时心理似乎有点斗志昂扬的感觉,但下车后不久,我们就知错了。走在山谷间,一边是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旋涡的金沙江,而另一边是光秃秃的石壁,天还是蓝的,从蓝的天直射出来的紫外光,加上白色石壁,光滑的滑石地以及江水上反射的光,那感觉。。。呵呵,我终于知道什么叫热锅上的蚂蚁了。同行的MM们全都戴上太阳镜、太阳帽,同时还撑着太阳伞,只有我,哎。。。下次一定要记得出门带伞。怪不得导游说如果要她一个月带五次团游虎跳峡,她会想哭的。我现在就想哭了。皮肤火辣辣的疼,时不时吹过的风并不能减少我的痛苦,只希望前一半的2.5公里能快点走完,更希望走过的这2.5公里不会让我们失望。石头啊石头,你可要长得美美的在前面等我。好在云南的气温也不算太高,毕竟是高原,五月的高原,还不算夏天,偶尔穿过的山洞中也会有一丝的凉风。一个小时后,我们咬紧牙关的终于走到了想象已久的虎跳石。

从石阶扶拦下至江边,可以看到狭窄的江心卧着一块巨石,它把金沙江截分为二,咆哮的江水喧泻其间,惊险无比。巨石上书着大红的“虎跳石”三字。翻飞激荡的江浪一层卷一层,冲击着虎跳石,碧蓝色的江水在这里都是垒摞的白色浪花,让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句“卷起千堆雪”。江水伴着强劲的江风,不知是峡谷的风,还是激流造势,天气间一片雾气,迎风而来的江水点滴飞溅在脸上,湿湿的,刚才一路才来热辣辣的感觉似乎消除了不少。头发随风飘扬,闭上双眼,轻靠在扶拦边,任由风吹。

我想,在这里做洗发水的广告一定不错,当然,这是题外话,是事后才想起来的。当时我只想着赶紧多照几张照片,多感受一点这浩瀚的气息。

跟团出游最大的坏处就是我们不得不像鸭子一样被导游赶着跑。这不,才呆了半个小时,我们又被导游急急的催着往回赶。说是晚上我们还要赶到香格里拉,这一路大概要几个小时时间,太晚的话,山路不好走。无耐,我们又沿着“戈壁滩”往回走,这一路的风景也无心看了,心里想着的确是一只冰镇的大西瓜。

(四)	214国道

在云南,有个让我觉得颇为特别的地方,由于各地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所以,各地的导游只能在各自的所在地带团,如果团队的行程包括其他地方的,则由行程所在地的旅行社接团,所以,我们和小余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暂告结束了,好在车是跟着我们跑四天的,否则导游换司机也换,我恐怕我们会在云南走丢了。。。

从丽江去香格里拉,我们顺着214国道一直向北(好象是,我也不太清楚),由于是晴天,加上一路都有道路施工,或是以前泥石流或山体滑坡遗留的痕迹,一路上沙尘滚滚,车窗是完全不敢开的。路边的野花还没完全开,只有一些粉红色的小野花开在山间,一簇簇,一团团,在这一路的灰尘间与我们同行。我总在想,北方的沙尘暴是不是就是这样的?

在丽江到虎跳峡的途中,小余曾告诉我们,214国道又称颠藏公路,可由于路况不好,被当地人戏称为“颠脏公路”,指的是这一路能把人的五脏六府都给颠出来。此时,我算是真正明白这话的意思了,一路过来,车从这座山盘旋而上,再从那座山盘旋而下,不知道要绕过多少座山才能到香格里拉。坐在前面的我早已会了几回周公,而坐在后面的团友就没这到好运,一路的颠簸,让他们不得不紧紧抓着扶手,根本无法睡觉,更有甚者,到我们回深圳那天,有团友的手心已经抓出了茧子。

司机杨师傅告诉我们,云南在亿万前以前是一片大海,造山运动后才会有这些高山的出现,因此这里的地质是沙石结构,也正是由于此原因,这里经常会有出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开凿隧道是几乎不可能的,一路上我们走的全是盘山公路。一边是山崖,一边是随时会出现滑坡的山体,如果是雨季或是下雪的天气,可想而知这是非常危险的。沙石结构的土质也并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而更由于高原气候的影响,天气干燥,所以山上长满的大部份都是针叶植物。从丽江到香格里拉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公里,但我们这一路确走了足足五六个小时。

在快到香格里拉前的一个小镇上,我们接到了这在当地的导游----小禾。小禾是个藏族姑娘,黑黑的皮肤上有着龟裂的痕迹,顶着一头乱蓬蓬发黄的头发,一身非常民族的藏袍,从袖口和领口可以看得出,她里面还穿着毛衣和牛仔裤。刚从虎跳峡暴晒回来,看小禾的这一身打扮,我实实在在的出了一把汗,她就不热吗?我们都只穿着一件单衣,若不是开着空调,我们也会汗直冒的。可到了第二天,我就知道这原因了。香格里拉的日夜温差大,早上5度左右,中午可以25度左右,晚上可能15度左右,所以要在外面呆上一天的人们必须准备好足够的衣服。

(五)	香格里拉迷人的夜晚

香格里拉一词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心中的日月”,这中间有一个典故缘自《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的记载。具体的故事,我就不在这里说了,大家回去看书吧。

进入香格里拉县城,已经是傍晚7点来钟了,说是傍晚,一点也不假,云南的太阳和这里的人民一样非常勤劳,因此,日照时间比其他地方要长许多,七点钟的时候,太阳还斜斜的挂在天空,红色的霞光笼罩着的这个小小县城充满了详和安宁。路边的行人很少,大街两边的建筑物全是按藏族民风建成的,在我眼里,这些都成了上好的景观。就连公交车的车站也一如梳妆过的少女般美丽。看惯了大都市的高楼大厦,突然来到这地方,感觉就像进入时光遂道,进入到一个不属于我的空间。在这里,似乎大声点的嬉戏都会破坏了这份美好。

香格里拉很小,进入县城后不到五分钟,我们就到了当晚要过夜的宾馆。据说是一家准五星的酒店,酒店很干净。明亮的窗户,洁净的洗手间,让我一时间又回到了现代。曾经到过几个旅游城市,旅行团安排的酒店和伙食总让我头疼不已,可这次,我想在住宿方面应该是不至于如此了吧。

晚饭过后是我们的自费项目----藏民家访

在商品经济不断的冲击下,云南也不甘示弱的跟上时代的步划。这不,烤乳猪300元/只,烤全羊400元/只,绝对比深圳贵。而且一分钱一分货,自费的项目果然要比行程项目好玩许多。

(六)	藏民家访

在去的路上,导游就教我们说了几句藏族话,时间太长,记得也不是太清楚,依稀还存在脑子里的是:
“亚熊,亚熊,亚亚熊”
“炸西索,炸西索,炸了西八索”(跟团的有许多都读成了“炸厕所,炸厕所,炸了七八次”)
“又岔索,又岔索,又了岔八索”
当然还有一句是大家都常说的“扎西德勒”
(记得不是太清楚,错了的话,友友们见谅,这几句话具体啥意思,我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整明白。)

后来才知道,这几句话在当晚的节目里是要学的,而且还要现学现卖的。说得不好要罚,说得好要奖。可最让人郁闷的是奖和罚居然是同样的一件事。至于是啥事儿,偶先卖个关子,呆会再告诉大家。

到达藏家的时候,迎接我们的是一家手捧哈达的藏家小妹。唱着动人的山歌,捧着“美味”的青骒酒。一时间,我仿佛真的已经开始溶入于这一家人中间。互相道了一句“扎西德勒”,双手合十弯腰接过小妹们捧上来的哈达,再喝上一口青骒酒。我才正式走进藏家的生活。

说是家访,其实是看一台藏族人家组织的晚会。司仪是个很帅的小伙,至少,他不会像其他人一样黑得发亮。高高的个子,少数民族特有的嘹亮浑厚的嗓音,加上结实的体魄。比起汉族小伙子来,真的要迷人许多。

有许多节目我现在都几乎忘了,印象最深的是藏族阿婆唱的藏家山歌,虽然听不懂具体的意思,但她高亢的嗓音是我搭着天梯也吊不上去的。加上她一丝羞敛的样子,仿佛看到了久违了的孩子般的腼腆。

让我最喜欢的是藏族阿妹和我们游客一起跳的藏族舞,在最初,我实在害羞于我的乱舞,舞步杂乱不说,还时不时的会踩着旁边阿哥阿妹的脚。后来再一看,原来大家和我一个样。比起蹦的也差不多。也不知道被我踩的是我跳错了,还是他跳错了。管他呢,开心就行。所有的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手拉着手围在中柱边上不停的转着圈跳着自己心中的民族舞,音乐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浓,大家跳着笑得直不起腰来。

当然,我们一路来学的那几句话也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原以为只有我们团的人才会提前偷学了话,原来每个团队都学了,有的甚至拿着一张小纸条来读。这应该算是集体作弊吧。可学是学了,真要自己说起来,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就像北方人学白话,广东人学普通话一样,多少都有些拗口。在场的游客里果然就有人把那句“炸西索”说成了“炸厕所”。司仪佯怒说要把这害群之马抓出来。只可惜,他的耳力有限,被他抓出来的几个“倒霉蛋”全都说得还算不错,就这样又被放了回去。后来我想,这大概是他故意要整整这些PLMM们吧。最终选出说得最好的一位PLMM果然是不负重望,连续三次一字不差的读出了这几句话。最后终于得到了司仪的奖品。(奖品是啥,俺还是不说)

尔后,司仪拿出一个乐器让大家猜。说实话,那玩艺儿真像二胡,可我没敢猜,我怕那奖品。猜了一圈,其他团队的导游们在旁边也帮着教他们的团友,只有我们的导游不只跑哪儿分红去了。我们也只有傻眼看着别的团队“弦子,弦子,肯定是弦子”的叫着起劲,而自己确一句话也插上。结果当然是弦子,上去领奖的姑娘非常“好运”的也得到了奖品,而且不只是一小份,而是三大份。看到这里,我们才会心的一笑,好在刚才没猜出来。

接下来的是一个传统活动(小孩不许参加的),六个人五张凳子,音乐一停,没坐着凳子的就要受罚,甘愿受罚的可以继续参加活动,不愿受罚的可以回到坐位上。最后胜出的也还是一位PLMM,不出我所料的,她也得到了他应得的奖品。

大家知道这个罚得这个奖是什么了吗?哈哈,想不到吧。

青骒酒

答错了罚酒,答对了奖酒,这就是藏家阿哥的聪明之处。藏家人有个说法,想把魄留在香格里拉的就在杯里留上一两滴酒,而不想留下的,就要一干而尽。藏家阿哥想把汉族阿妹的魄留在自己身边呢。在坐的所有人几乎二话不说把杯中的酒全都一口干了,谁都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嘛。

至于那个奖三大碗青骒酒的阿妹,这会儿满脸通红的已经开始醉了。

最后的节目不是唱歌就是舞蹈。记得另一个团的阿姨跟着藏家阿哥跳起草原上的舞蹈,优美而又有力。难怪在第一眼看到她就觉得他的气质和普通人不同,再看看她的舞,果然不同凡想。

在一整“群魔乱舞”之后,活动结束。

带着一尢未尽的美好,我们重返酒店,嘴巴里还时不时的蹦出“炸厕所”之类的无厘头语。

原本以为我会带着甜甜的梦一夜到睡到天明,谁知在香格里拉这无比干燥的天气和高海拔下,我开始有了高原反应,加上开始又好一阵乱舞,回到酒店后就开始头疼。好不容易入睡确又半夜干醒了几次,喝了许多水才能重新入睡。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

 

 

 

 

 

Designed by mancy  Powered by 5DBlog